宝山村 迈向现代化的西部山区第一村

金融投资报 2018-05-10 01:10 大字

远眺宝山村

到2020年,打造成龙门山山地旅游产业领头羊,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和排头兵

本期主题

乡村振兴

蓉城5月,30度的高温渐成常态。像过去一样,市民王琦提前致电彭州宝山村某农家乐老板,为父母预定今年度夏的居所。“这几年每到夏天,宝山村农家乐都是爆满,如果不提前预定,很可能没房间。”从“村穷人心散”,到“家家住别墅”,被外界冠以“西部山区第一村”的宝山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温泉、风光旖旎的太阳湾、鳞次栉比的农家乐共同绘制的繁荣画卷背后,“5·12”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重创已难觅影踪。2018年,宝山村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全面迈向现代化。

数据摘要

■截至2017年底,宝山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0亿元,人均收入实现66531元 。 到2020年,宝山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人均收入实现8万元,实现初步现

代化。

2014年

宝山村接待旅游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110万元

2015年

宝山村接待旅游9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364万元

2016年

宝山村接待旅游10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314.6万元

2017年

宝山村接待旅游11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29.6万元

重建家园:历时三年产值恢复震前水平

行至彭州市龙门山镇,《金融投资报》记者看到,一座座云雾环绕的山脉,一条绿植掩映的柏油路、骤然凉爽的气温、点缀其间的高尔夫球场和温泉酒店,远处栋栋彩色别墅令人仿佛置身欧洲小镇,这个全然不似传统意义上“农村”的地方,就是宝山村。

2017年,这座“中国村庄经济百强村”在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排名第14位,名村幸福指数第2位,同时还获评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成绩赫赫背后,慕名而来的游客未必知晓的是,十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宝山村遭受了几乎毁灭性的重创。

汶川地震发生后,处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宝山村成为重灾区。村民死亡54人,桥梁断裂、道路毁坏,95%的农房倒塌,17座电站全部受损,其中14座完全被毁,大部分企业和一个正在筹建的旅游景区全部掩埋在废墟之下,全村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对于宝山而言,艰苦奋斗30年共同打造的成果几乎毁于一旦。

地震打乱了宝山村的整个规划,但没有震垮宝山精神。“能白手起家,就能重头再来。力争用5年时间再建一个新宝山。”震后,宝山一手抓科学规划,加快家园重建;一手抓产业重建,筑牢集体经济基础。以“领秀天府、幸福宝山”为发展愿景,确立了“以工业为龙头,旅游为重点,管理和人才为基础,走可持续创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产业发展战略。仅用了3年时间,产值就重新达到40亿,恢复到灾前水平。

旅游富民:“一心四区”打造旅游品牌

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变迁或许犹如白驹过隙。然而,对于宝山,在匆匆之余,又格外意义非凡。

今天的宝山村,既是村庄,也是旅游度假区。与水电、建材、矿业等其他三大主导产业有所不同,基于宝山村丰富自然资源所做的宝山旅游,宝山村民是直接的参与者与受益者。

从宝山旅游游客接待中心、宝山温泉度假区、回龙沟大峡谷风景区、太阳湾风景区、宝山乡村旅游区的“一心四区”,到高山植被保护开发带、山区林农业特色带、人居旅游经济带“三带”,愈来愈完善的旅游产业布局,不仅为宝山打造了旅游品牌,还带动了乡村农家乐的整体发展,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令其在“职工”“股民”之外,又多了一重身份——旅游业经营者。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宝山村在震后家园重建过程中,利用自有资金800万元,为村民提供了集中安置或自主自建两种安置模式。以村里修建的别墅群为例,最大的500多平方米,最小的200多平方米。村民入住这些别墅,每平方米只需付500元的成本费。在此背景下,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别墅为宝山带来别样风景的同时,也为“农家乐”的设立提供了优质资源。

据统计,在宝山全村辖区的622户农户中,截至2017年底,农家乐、乡村酒店、民宿、主题院落等涉旅经营户为380余家,床位达18000余个。“老客户很多,都需要在5、6月份提前预定,到盛夏时一般都是一位难求。”一位农家乐经营者表示,“一年可以收入十多万元。”

为行业有序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当地还成立了农家乐协会进行价格管理及资源整合;同时,每年还会邀请乡村旅游专家进行培训,以及免费帮助主题民宿提供设计等。

十年前,宝山村旅游年综合收入800万元;2017年底,旅游综合收入已达14129.6万元,接待旅游人次111.1万人次,年人均收入66531元。

乡村振兴:率先在西部农村实现现代化

2018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元年,正迎来农业农村扶持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破解‘三农\’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对农村农业发展的再提升。”宝山村党委书记贾卿表示,宝山村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再出发。

目前宝山村已形成以“水力发电、旅游开发、矿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为支撑,一二三产业并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格局,构建了具有山区特色的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原有总体规划和村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宝山村聘请专业公司按照“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标准,专门针对旅游景区和农业园区重新进行了科学规划。据介绍,宝山村计划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开发拓展智慧康养项目,创建中国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的示范。同时,发展好现代农业打造“旅游产业园”、“避暑休闲养生屋”、“特色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三产业互动。打造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千亩梯田,构建山美、水美、大地美的综合立体景观也在计划打造中。

与此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宝山村还将创新“互联网+”模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重点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以水电、林业和旅游为基础,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产业发展创新能力。

通过产业、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提升,“到2020年,把宝山村打造成龙门山山地旅游产业的领头羊,率先在西部山区农村实现现代化,成为中国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的标杆和排头兵。”贾卿表示。

专访

徐世洪 一个“嫁”到宝山村的茶艺人

“翠色渺渺万重山,金峰秋岚天际间。”2016年,携家人来宝山村避暑的游人,为此地留下如是诗句。而被这“渺渺万重山”吸引的,还有“宝山女婿”徐世洪。更为准确的说,令他倾心的,是龙门山宝山村峡谷深处的古茶树群。“很多人不知道,宝山茶其实比蒙顶山茶历史更悠久。”甫一见面,徐世洪就向《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

2013年随太太来到其老家宝山村创业的徐世洪,不仅仅是“上门女婿”,如今更是宝山茶文化博物馆的宝山红茶技术负责人。生长在茶都武夷山,在当地拥有数百亩茶园的他,为何毅然放弃“基业”,千里迢迢来到位于西南,人生地不熟的宝山村?自诩只懂茶的徐世洪笑道,“如果没有爱情,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来到这个地方。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宝山人好、茶好、环境好。”

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彭州,地处龙门山脉南段与成都平原的交界处,全境“六山一水三分壩”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彭州独特的生态环境,并自然孕育了具有千百年历史的野生古茶树。而彭州野生古茶树主要散居在龙门山宝山村峡谷深处,茶树之萌少则三四条,多则十余条,根皆下孕。

“民国以后,很少有人进入古茶树群区域。宝山红茶就是精选高山野生古茶树嫩芽叶为原料,经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筛选、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徐世洪说,“部分品种的茶叶浸泡后会带有花香。”

热衷于制茶工艺的徐世洪,也在不断尝试推陈出新。在《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当日,他刚刚研制出一种未经过杀青与发酵,却带有乌龙茶和绿茶味道的新茶,“还没有取名。”

近年来,徐世洪还先后将武夷山的4个茶类品种带到宝山村,“武夷大红袍的特色是可以拼配,其茶香遇到宝山的‘水厚\’,可以融合出不同的香味。”

目前,宝山茶种植面积为500余亩,主要与宝山茶文化博物馆共同作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配套项目。“5月19日-20日将举行‘宝山红茶×清茶手作\’亲子家庭趣味体验比赛,可以体验采茶、制茶,还可以参与茶文化知识大讲堂与知识问答。”徐世洪表示。对于宝山的游客而言,亲子家庭趣味体验比赛亦是一次特别的增值体验。

对话

宝山村党委书记贾卿:

村庄发展学院是转型新经济的关键一环

从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起步,到家家住别墅的“西部第一村”,过去四十多年间,老书记贾正方用心血带领宝山村完成蜕变。近年来,他已不再担任村党委书记,由儿子贾卿接过指挥棒。那么,这位现任宝山集团董事长、宝山村党委书记如何看待宝山十年发展,未来又有怎样的规划?在接受《金融投资报》专访时,贾卿谈及了宝山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记 者:宝山村在“重建-富裕-现代化”的三步规划中,您认为现在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走得如何?

贾 卿:目前宝山村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现代化阶段,呈现出健康稳步发展的好势头。

记 者:这10年中,从父亲手中接过“帅印”,您觉得压力大吗?这10年,对您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贾 卿:宝山通过这十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有了全面提升。只要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即便承担再大的压力,我觉得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记 者:村庄发展学院的设立对宝山村意味着什么?

贾 卿:意味着宝山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解决了产业体系向新经济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产业链中的知识驱动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问题,使产业价值链形成完整的产学研生态圈。

记 者:之前在和您父亲的聊天中,他表示宝山集团不会走上市之路;现在您掌舵了,你认为宝山集团会上市吗?目前宝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些方面?

贾 卿:集团是否上市,会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定。宝山优势是有良好的资源条件,稳定的经济基础,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不足则在于创新型人才储备。

记 者:在乡村振兴战略愈来愈被重视的当前,宝山村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您认为有哪些是值得共享或者说是“共性”的部分?

贾 卿:宝山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共性”在于产业振兴中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村庄治理。

记者手记

“读书荟”不断为村民“充电”

“无论世界有多大,它只是一个村庄。无论村庄有多小,它也只是一个世界。”在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的介绍册中,甘地的这句名言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物质创收让宝山村的精神生活日趋丰满,那么,如何把“宝山经验”复制到更多需要的地方?

2016年,借召开第十六届全国“村长”论坛的契机,四川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正式创办,承担了“外教内训”的职能。外教以“宝山模式”、“名村经验”等为核心课程,为乡村振兴培养基层骨干力量;内训以德治、法治、自治和文化课程为主要方式,全面提升村民素养。2017年,学院对外承接培训80余期,累计培训全省乡村干部9000余人;承担宝山村党员干部、职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十余期。

而在宝山文化活动中心,创办于2016年12月的“读书荟”,已成为宝山村阅读推广和知识分享的平台,将阅读、文化、艺术和创意带入乡村。同时,不定期举办的宝山讲堂,亦围绕“乡村民宿发展与旅游业态多元化发展”等现实议题,不断为村民“充电”,提升专业素养。

事实上,人才培养一直是宝山村重视的领域,如根据岗位需要到大中专院校招收毕业生,招郎选媳要求高中以上文化,请大中专院校的讲师办学习班,聘请专家、教授到企业当顾问,送有志青年到大中专院校深造等。

这座崛起的激情之村、和谐之村、创业之村,不仅牢牢凝聚着当地村民,更是吸引着诸如徐世洪这样的宝山女婿。而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以及自身吸引力的良性循环,则成为铸就“宝山经验”的基石。

本版稿件采写 记者 贾秋红彭江 杨雪 吉雪娇 陈思源

新闻推荐

一碗牛肉面 传递和谐医患情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11点半,一位外卖小哥来到彭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送到了冉晓曼医生的诊室里。“我没点外卖啊。”刚查完房后的儿科医生冉晓曼很是惊讶。“您是冉晓曼医生吧?是您...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