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彭州:打造生态绿色之城 打造系列特色镇,构建“高、快、轨”交通体系

成都商报 2018-01-05 04:11 大字

宝山风光 (图片由彭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三大战略定位:

成都北部生态屏障、成都北部门户、成都北部战略性产业承载区

空间规划:

在中心城区塑造“两江环抱,四廊观山、七水润城”的城市形态,重点打造湔江河谷、山前田园、南部平坝三个城镇带,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镇,使彭州全域发展更加均衡。

彭州作为成德绵经济区的区域节点城市,成都市北部区域协作核心城市,“十三五”期间,提出了“一三三六”发展战略,并就本轮战略总规中适时提出了新的产业定位。

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发展理念上有哪些亮点?有哪些举措?彭州关键性项目是如何安排的?为此,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彭州市委书记韩轶。韩轶介绍,彭州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块重要的拼图,彭州承担的责任就是成都北部生态屏障、成都北部门户、成都北部战略性产业承载区。这也是彭州本次规划的战略定位。

彭州战略定位

关键词:屏障、门户、承载区

彭州的生态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彭州地形为六山一水三分坝,雪山峡谷森林湖泊平原河流岩溶。地表水资源10.21亿立方米;耕地总量超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5.7%;彭州是全国蔬菜十强县,蔬菜年产量超过120万吨,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22%,位列第一。

作为成都北向关键门户,彭州是成德绵经济带由单轴融合向全面网络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过去成德绵发展主要是依靠新都-广汉-德阳至绵阳成单轴纵向发展,横向经济带动能力有限。下一步,按照成德绵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在成都彭州什邡绵竹安县的成德绵西翼中,彭州成为了重要的门户节点,网络化发展使成德绵经济带更加稳固,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彭州是成都北上进藏,联系青、甘的空间捷径。本次规划成阿高速将沿彭州湔江河谷穿越龙门山直达汶川雁门乡,大大缩短了成都与阿坝的时间距离。

另外,彭州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承载区。石化及绿色化工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扩大了成都的战略纵深、均衡战略布局;航空动力产业涉及国防安全、军民融合;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保障粮食安全。可能彭州经济不是最强的,但对于国家战略保障层面,彭州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

重塑经济地理

彭州未来是生态绿色之城

按照“西控”、“北改”要求,彭州重点通过重塑经济地理的方式提升发展品质和发展效率。重塑经济地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产业支撑上提升旅游业、服务业的经济贡献,让彭州从工业扩张型城市逐步转变为注重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城市。二是在空间资源配置上,适当控制和缩减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对特色镇扶持力度,逐步改变强城弱镇、南重北轻的发展格局。

围绕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彭州将推动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路径转型。一是强调资源的绿色利用,过去彭州产业发展较为粗放,如今彭州主动淘汰高污染产业、效率低的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在旅游业方面,打造以度假产品为主导的山地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客均旅游产出,适度限制游客总规模。二是强调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过去依赖城市、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规模快速增长,这是过去彭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但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对此彭州将加以改善。

■专家点评

重点打造湔江河谷、山前田园、南部平坝三个城镇带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专业博士毕凌岚认为:规划思路是控制彭州的城区规模。在总量按照“西控”、“北改”要求缩减的情况下,内部挖潜。从新区建设逐步转变为存量规划和减量规划上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升级,提高空间产出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多点多极发展。过去彭州中心城区一城独大,5·12地震后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双核发展的“四二一一”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濛阳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之后又提出“一三三六”发展战略,加入丽春、通济,丽春镇作为航空动力产业的承载地,通济则是彭州山地旅游的中心,形成一心三极的城镇结构,重点发展山地旅游、都市农业、绿色化工、航空动力、生物医药、时尚创意等六大产业集群。今年按照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彭州进一步调整了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在中心城区塑造“两江环抱,四廊观山、七水润城”的城市形态,重点打造湔江河谷、山前田园、南部平坝三个城镇带,做强做大一批特色镇,使彭州全域发展更加均衡。

专访彭州市委书记韩轶:

配套文旅项目、交通等基础设施

筑牢湔江河谷发展基石

彭州市域广袤,北部山区地形起伏,海拔从不到500米上升到4812米,给彭州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孕育在群山中的湔江河谷,平地最宽处有两公里多,这种“高山河谷”在成都乃至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文化方面,湔江文明与三星堆文明一脉相承,彭州拥有牡丹文化、鱼凫文化、陶瓷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因此彭州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山河谷”这样一个不可复制的资源环境。

在规划中,彭州做好高山、河谷的文章,用好优质的水资源,通过文旅项目、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筑牢湔江河谷发展基石。整个湔江河谷将以9个特色镇为依托,做到“处处皆景,镇镇可游”,将通济镇打造成为河谷旅游新城,重点打造白鹿音乐小镇、葛仙山田园运动小镇、龙门山山地旅游小镇等一系列特色小镇,形成避暑滑雪、温泉康养、文化创意、山地运动等旅游精品项目,做大做强湔江河谷“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的旅游品牌。

彭州在规划项目落实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首先强化“交通破局”,将启动“高、快、轨”交通体系的构建。高速路方面,规划从二绕附近引一条高速经城区西侧,直连通济,打通整个北部山区高速通道,为彭州经龙门山至汶川的成阿高速奠定基础。这样从成都到彭州的河谷旅游核心区将非常便捷;推进第三绕城高速的建设,做好三绕与成阿高速的互通预留规划。快速路方面,加快推进成新彭快速路和彭青淮快速路建设,成新彭快速路是彭州与成都中心城区的一条直连快速通道,以后彭州市民到成都中心城区会更加方便;彭青淮快速主要是增强与“东进”区域互动的通道,为“十字方针”助力。轨道交通方面,主要考虑结合市域铁路外环线的方案,将成彭快铁先行延伸至丹景山镇,东向延伸到德阳,将彭州轨道交通融入国铁大网络,结合山地旅游轨道建设,给北部山区的旅游业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老百姓关心的城市建设方面,彭州已启动“一环、一片、一岸、一枢纽”工程,即完成三环路的建设;启动牡丹新城东、西侧片区宜居水岸的规划和实施;沿人民渠打造5公里的城市滨河森林公园,加快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彭州文化地标龙兴寺片区的旧城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彭州将在保护好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打造彭州的城市会客厅。通过这几大工程的实施,真正能让彭州市民感受到彭州的城市正在越来越美好。

成都商报记者 袁勇

实习记者 张敬

新闻推荐

中石油中石化:齐发力、多举措,确保成都市冬季民生用气

2017年,受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天然气新增需求集中释放、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强力推进等因素的多重刺激,全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呈现增长态势,导致天然气供需的结构性、时段性、区域性矛盾有所上升。入冬以来...

彭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