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焦环境执法 打击整治污染违法犯罪 全力护航“美丽成都”建设

成都日报 2018-01-01 03:03 大字

河道警长检查河流状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围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在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公安机关具有重要职能。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成都市公安系统大力推进问题整治、环境保护、共建共享,以治霾、治堵、治水为重点开展“三治一增”工作,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全力护航“美丽成都”建设。

按照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政府办公厅《成都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要求,成都公安制定了《成都市公安局环境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并成立开展环境保护行动领导小组。2017年7月25日,成都市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正式成立,标志着成都市首支“环保警察”队伍正式组建。之后,彭州市公安局环保大队相继成立,其他各区(市)县公安部门也明确了相应大队承担环侦职责,推动打击整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成为常态警务工作内容。

工作推进

淘汰黄标车 推动“绿色交通” 多手段防治大气污染

防治大气污染,推动“绿色交通”构建,成都市公安部门推出了包括严管柴油车、扩大尾号限行区域、淘汰黄标车等多项举措。

严格重型柴油车管控

市公安局联合市环保局、市交委发布的《关于高污染汽车限制通行区域和时段的通告》中规定“每天7:30至19:30(法定节日除外),本市及外地籍来蓉的未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汽车,禁止在本市绕城高速公路(G4201)环线以内的道路上行驶”。目前正在推行绕城高速货车限行方案。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货物运输车辆不予办理入城证和渣土运输许可证。

扩大中心城区机动车尾号限行区域

2017年12月19日,成都市交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调整汽车尾号限行区域”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交管局决定调整本市现行(二三环之间)汽车尾号限行管理措施,新的限行措施从2018年1月22日起正式实施,工作日7:30至20:00,成都尾号限行区域扩大到绕城高速(不含)以内所有道路。

淘汰全市黄标车

2017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强化移动污染源防治,成都交警围绕黄标车淘汰工作目标,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主动作为,狠抓推进落实,成都市共淘汰黄标车20868辆,黄标车存量为3058辆,黄标车淘汰比例达到86.88%。

创新推动“智慧治理与绿色交通”

2017年11月14日,由成都交警微信公众号打造的“蓉e行”交通公益众治联盟平台,在原有交通违法举报、交安设施故障上报、交通优化建议、私家车停驶申报四项主要功能基础上,创新推出“电子监控违法处理”和“举报违法调查处理”两大功能。

同时,成都市交管部门还与共享单车企业开展智慧交通治理战略合作,双方将通过深度合作,合力推动大数据智慧交通,培育“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绿色出行习惯,通过智慧治理破解交通拥堵的城市病。

一河道一警长 严打涉水违法行为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意见》,成都市公安部门立足公安职能,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道警长制,构建了总警长领导下的市、区(市)县、派出所三级警长制管理体系。派出所所长、民警在原本的身份上多了一个“河道警长”,只要是辖区内的河流,都按片区划分分片负责。按照“一河一策”工作思路,目前,全市已配备河道总警长、警长214名。

此外,成都公安以涉水环境犯罪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作为打击工作重点,配合相关政府部门依法查处和整治水土流失以及非法建设、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围垦、乱弃乱倒、侵占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打击处理水污染立案24起,逮捕11人,行政拘留34人,刑事拘留28人。

成立严打小组 深度防治土壤污染

成都公安制定《2017年环境保护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严打小组,围绕土壤污染防治,依法打击处理破坏土壤防治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积极协同商务、农业、工商、质监等相关行政部门,收集、掌握兽药、农药、化肥生产、销售的基本情况,拓展线索来源;对查获的“三假”产品,交由行政部门依法查扣,坚决防止土壤污染及社会危害。

将生产兽药、农药、化肥企业集中的区域列为重点地区和重点整治对象,通过整合警种资源,充分发挥各警种、部门和基层派出所的职能优势,深入推进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特别是农资市场的整治工作,净化了市场环境,确保农民切身利益。全市破获涉及“三假”犯罪案件1起,刑事拘留4人,依法逮捕1人,扣押假农药价值6.4万元,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亮点点击

启动“河道警长制”

打造警民合力治水“警务共同体”

2017年7月,成都市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正式成立,专职成都市环境、食品药品和旅游领域的违法犯罪案件侦查,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市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成立后,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围绕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管理机制,按照“一河一策”工作的要求,在全市推行“河道警长制”。在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公安机关具有重要职能。作为打击犯罪的一线部门,“河道警长制”的建立能让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责,重拳出击各类河道污染违法犯罪,打造警民合力治水的“警务共同体”。

“河道警长制”的总警长由成都市公安局局长担任,区(市)县级设置同级别总警长、警长,派出所所长担任流经属地河道警长。河道总警长及警长不仅要协助本级河长做好“一河一策”工作,还是辖区打击河道污染违法犯罪行为的第一责任人。“河道总警长及警长要经常性地到负责河段进行巡查,充分了解掌握负责河段及周边区域的基本情况;定期对负责河段辖区的涉水警情、涉水不安定因素进行汇总、梳理、研判。”环境犯罪侦查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这一机制剑指涉水违法犯罪的组织者、经营者、获利者和“幕后保护伞”4类人群,重点打击污染水环境、盗窃破坏治水设备及河道安全设施、阻挠治水工程施工等违法犯罪行为。目前,成都市已配备河道总警长、警长214名。

成都市在推进“河道警长制”过程中还注重警民共治,深入沿线村社、企事业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走访宣传,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和信息互通,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配合法院、检察院、环保、水务、城管5部门构建本级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规定;探索以流域为管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理顺权责,优化行政执法职能配置,实现流域执法监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节、统一执法,提高整体效能。

据统计,成都市“河道警长制”建立以来,各级警长已参与镇、村级河长巡河1.3万余次。公安机关侦破多起环境污染案例,相关嫌疑人依法被刑事拘留,对违法违规经营企业形成了强大震慑。

数据点击

2017年11月8日零时,成都市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预警(黄色)的同时,交警支队、特警支队快速响应,开展合成作战,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条件下交通管控措施。11月7日至11月11日,共计出动特警225人次,交警700余人次,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各类违法454件,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超载8件、冲红灯4件、非法改装改形112件、飘洒遗漏载运物40件,有力推动了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交通管控工作。

近期,成都公安对市域范围内216家洗砂场、217家搅拌站等进行了全面排查,并联合开展“践行十九大,保护生态健康母亲河”执法行动,制止非法打鱼点2处,收缴地笼30多个,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全市打击水污染立案24起,逮捕11人,行政拘留34人,刑事拘留28人。

会同相关部门、拟定出台了《成都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意见》(成公发[2017]22号),统一法律适用,不断完善线索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移送、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成都市打击环境犯罪工作再上台阶。截至目前,全市办理各类涉环行政案件106 件,行政拘留106人,刑事案件 58件,打击处理128人。

本报记者 李旻 摄影 刘阳

新闻推荐

中石油中石化多举措齐发力 确保成都市冬季民生用气

中石油提前完成生产设施检修,保障市民冬季用气中石化工作人员进行增压机检维修,保证稳定供气入冬以来,成都市经历了三轮较突出的供气紧张阶段。但在中石油、中石化多措并举保障下,成都市包含居民用气...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