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川芎王”的成都彭州人唐波,带着团队来到营山,流转土地1.2万亩种植川芎、泽泻、佛手等中药材———致力打造年产值超10亿元中药材基地
●鲜润
他是成都彭州人,和中药材打交道20余年,在行内被称作“川芎王”。如今45岁的他,带领他的团队来到营山,仅用半年时间,就在丰产、朗池、增产和法堂4个乡镇的10个村种植中药材1.2万亩。他是营山天星粤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波。
药材种植:他是行家里手
12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营山县丰产乡龙坝村,只见蜿蜒曲折的产业路、纵横交错的沟渠,连通村子的每一个中药材种植园。园中,不时传来村民的笑声。
“现在施的是复合肥,注意要均匀。”在种植川芎的田里,唐波正在和村民交流施肥的注意事项。
“在决定到营山投资前,我带领10多名技术骨干,在营山考察了1周多时间,包括气候、土壤、光照、水资源等方面,最终认为丰产及周边乡镇很适合种植川芎、泽泻、佛手等中药材。”唐波说。
今年5月,唐波正式和营山签订投资协议。如今,1.2万亩川芎、泽泻、佛手已全部种下。“明年四五月,我们就开始采收田里的川芎和泽泻,然后就种植水稻,水稻收割后,再种植药材。稻药循环种植,不仅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而且稻草还是种植药材最好的原材料。”唐波说。
据营山天星粤康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文兴介绍,唐波在20多岁就开始种植中药材,如今对于许多中药材的种植都有极丰富的经验。唐波还是成都川芎种植协会的理事长,在行业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干事创业:他是“拼命三郎”
12月19日下午,记者在丰产乡龙坝村看到,两台大型旋耕机正在一片荒地里来回忙碌。“今年3月我第一次到这里,不少田地荒芜,有的草长得比人还高,所以很多土地都是像这样开垦出来的。”唐波说,最初来的时候,绝大多数地方不通公路,有的地方连小路都没有,挖掘机都难以到达。翻开唐波的手机相册,记者见到了开荒、修路、筑渠的每一个场景。
修产业路、修沟渠和堰塘、去杂、耕地、播种、栽苗等,炎炎夏日,唐波每天都和工人们顶着烈日一起干,吃住也在一起。“唐波是个很爽快的人,对人很和蔼,但干起事来就是个‘拼命三郎\’。”丰产乡党委书记陈华国说,“唐波每天很早就到基地,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有时忙到深夜一两点。在营山的大半年时间,他只回过三次成都。”
采访中,唐波多次表示,创业虽然艰辛,但在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半年时间修建产业道路10多公里,修建排灌沟渠20多公里、新建堰塘60多口,他感到特别欣慰和高兴。
群众眼里:他是致富希望
“不仅有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还有土地入股分红,更重要的是足不出村,每天就有80元的务工收入。”木樨村党支部书记廖万荣介绍。
“水稻和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加工,对劳动力的需求特别大。仅在丰产乡的6个村,多的时候一天用工近千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有的技术工人月工资达到了6000元以上,一般劳动力都在1000元以上。”龙坝村负责为基地组织劳动力的杜文中说。
“过去一些村民有空就进麻将馆,现在,大家都盼着能在基地务工呢。”丰产乡龙坝村党支部书记罗定国说,“起初,村民们也有顾虑,要求每天收工就结钱,唐总就天天兑现,后来大家也觉得不便,就3天一结,后来又10天一结、半月一结,现在每个月按时兑现,村民们都争着干活。”
“如今在家门口打工就挣了几千元,感觉日子特别舒坦。”龙坝村6组村民邓寿碧老人高兴地说,“唐总在修产业道路时,还为很多农户修建了入户道路,有的还修了院坝。”
“公司不仅在每个村培养了两名管理人员,还从贫困户中选了10多名群众学习农机的操作,有的时候唐总还亲自教他们,学成后月工资将达到4500元。”营山天星粤康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小龙说。
“2018年,我们的种植面积力争达到3万亩,位于营山县工业集中区的精加工厂房也将投入使用。3年后,在营山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年产值10亿元以上。4年后,老百姓学会了种植川芎、佛手等中药材,我们就把所有的基地交给老百姓自己种,我们负责回收和加工销售,到时候老百姓的收入会增加更多。”唐波说。
新闻推荐
解决民生诉求 改善“脏乱差”的人居环境 彭州市九尺镇推进特色改造项目
新观音泉巷效果图观音泉巷改造前的实拍图“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刺鼻……一言以蔽之,观音泉巷就是九尺镇背街小巷“脏乱差”的典型地带,居民们对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据彭州市九尺镇分管城乡...
彭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