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书香新地标
一座打破“偏见”的图书馆 “从书籍到交集”的生活美学空间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书山”。图片均由成都图书馆志愿者 梁琳东 摄
成都文献馆。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外观。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形若山峦重叠。
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将如约而至。从本期开始,《天府周末》开启“天府书香 全民阅读”系列报道——提前探馆书香阅读新地标,和读者一起感受阅读新风尚;邀请名家学者,共荐新书好书……在这个春天,行走在阅读的时空里,体味书香之美、思辨之美、阅读之美,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绽放,让诗意抵达心灵深处的“诗和远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斜坡屋顶,逶迤绵延,宛若山形的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以下简称“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迎湖而立。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座长在公园里的图书馆将正式开馆。
4月12日,记者前往天府艺术公园内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提前探馆,只见在约3.2万平方米的生活美学空间里,设有读者借阅区域、少儿阅读中心、生活美学馆、国学研习馆、成都文献馆、国际人文艺术交流中心等功能区域,集阅读、休闲、审美、艺术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
“新生”的图书馆正尝试打破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印象,它一改端庄严肃的氛围,以轻松、俏皮、文艺的特色引发不少读者关注。在这里除了阅读、文化交流,还有不少社交式的青春化的文艺业态,让图书馆生出“可盐可甜”的活力。
在“大地上”阅读
诗人杜甫曾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名句,描绘成都的自然美景。其意境被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设计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艺巧妙运用。他将图书馆屋檐设计成逶迤绵延的山形,在重重曲屏中,再现成都生活美学。
穿过迎桂湖,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木色的“书山”,这是图书馆最具设计感的部分之一。层层叠叠的书架被设置成为波浪形,它们随着退台的高低错落,跃动在静态的空间,若重峦叠嶂。刘艺介绍,这些跃动的“书山”取意四川梯田,寓意着“书山有路勤为径”。
相较于传统公共图书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更具动感,这样“生动”“俏皮”的美感,源于空间里圆弧、曲线等线条的大量运用。它们将空间切分出不同的几何状,透出一股轻盈生命力。
要让层层叠叠的繁杂曲线和谐共生,并不简单。在刘艺看来,作为一个视觉符号系统,建筑有自成一套的表意体系,其内在建筑结构跟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曲线的弧度、长度达到多少,它们如何摆放,才能使得最终呈现出多而不杂、繁而不乱的效果,这样的过程类似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字,需要反复推敲。”他和团队通过手绘草图、电脑模拟等方式进行大量的比选,在山形、屋檐形等各式曲线的尝试中,几易其稿,最终以具有四川风情的梯田为原型,得到一根看着最舒服的曲线,呈现一种建筑形式审美层面的优雅。
“书山”高低起伏的弯曲度不一致,也使得书架制作不能循常规,需在家具厂手工定制,来保证其弧度的弯曲有致。在装饰材质上,选用了凹凸纹理的细木条,通过手工贴上去,营造出一种满眼木色的自然感和质朴宁静感。
层层退台将阅读空间与藏书空间有机结合,巨大的落地玻璃,将自然光线引入的同时,也将室外湖光春色收录。偏居一隅,书香和天色共存,在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看来,这种阅读体验,生出了一种在“大地上”阅读的自由感。
给图书馆做加法
刘艺曾参与设计四川省图书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过往的设计经验可以直接套用在新项目上。他注意到,读者阅读习惯变化明显,图书馆被赋予了新功能,其功能正经历“从书籍到交集”的转变,即是说公共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仅仅提供藏书,或者简单借阅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将市民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积极、活跃的场所。诸如钟书阁、言几又等凭高颜走红的网红书店,都体现了这一转变。
在图书馆功能上,如何进行优化,才能更符合当下图书馆的发展形势、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肖平建议下,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按照现代图书馆与科技、旅游、美学生活场景、书店等多行业的跨界融合为理念来打造,“科技范儿足,馆内配置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场馆、机器人馆员、智慧墙、大数据实时发布等设施。”肖平介绍,在与旅游的融合方面,主题分馆充分以景区化、景点化、可参与标准重塑空间布局,使图书馆成为优雅时尚的旅游、阅读、休闲体验空间。此外,主题分馆将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采用书店图书展陈方式及文创售卖方式等,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和读者体验。
在后期运营上,肖平介绍,图书馆还将开放办馆,和社会机构、阅读推广组织、文创爱好者等联动,打造“一站式”服务,融入如沉浸式体验展、咖啡馆、剧院、艺术团、展览等新的消费场景,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科普展览等多种需求,力求提供全面完善的都市生活新方式。“从这个方面来看,图书馆正从阅读延伸出去,通过营造一种开放、平等、共享空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肖平说。
读书是件快乐事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落脚到图书馆上,环境的巧妙设计,能让人感受到书香之趣。
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个性化的阅读场景被营造出来。刘艺介绍,国际人文艺术交流中心设在图书馆顶部,立足于国际视野,未来,这里将开展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音乐阅读馆、植物阅读馆,则满足了年青一代不同的阅读需求。“音乐发烧友”可在此边听音乐边享受阅读之乐。少儿阅读中心,一改质朴之色,呈现的是斑斓的色彩跃动。生活美学馆,将细分读者圈层,打造一些小而美的讲座、沙龙活动。
主题馆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成都文献馆。穿过长长的“书山”,再向里走就是它。这里被设计成藏书楼的形式,红砖木架的两层高阁楼里,灯光柔黄,棕色系的书架鳞次栉比。踏着木梯拾级而上,恍若穿行到一个慢时空,从《华阳国志》到《成都街巷志》,横贯古今的文献将成都文脉徐徐道来。
古籍修复室,刘艺设计了一面大玻璃。透过玻璃,读者可以看见古籍修复师在这里修复古籍的过程。酸化、老化的古籍,经过古籍师的巧心,在拆书、揭页、补虫洞的慢修复中重焕青春。这种沉浸式的观摩,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书香体验。肖平介绍,成都图书馆珍藏的约8万册古籍也将在这里“安家”。读者可以近距离接触明嘉靖十八年的刻本《婴童百问》八册。这难得一见的珍贵古籍里,将有关婴幼儿的初生养护及病候诊治等列为100个问题予以阐述,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明刻本中,《泊如斋重修宣和博古图》绘图精美,所谈到的青铜器鉴赏对今天仍有启发意义。“此外,作为天府文化传承发展新基地,主题分馆还将以馆藏古籍、地方文献、老照片、名人手稿为依托打造天府文化典籍中心。”
细节之处见初心
在图书馆的细节设计上,不少地方闪烁着“以人为本”的初心,比如,图书馆区域划分、座位、灯光细节处理等。考虑到当下读者对于社交性和私密性的需求,图书馆“书山”外部被设计为大众阅览室。这里的座位被细分为2人座、4到5人座,甚至10余人座,满足情侣、闺蜜、朋友甚至小团体的组团阅读、交流活动。靠着玻璃幕窗,读者即可感受外部四季风景、自然光线变换,也可和朋友、同事惬意交流;从“书山”往里走,则设置有专业阅读室,满足读者沉浸式、无干扰阅读,并用恒定的灯光代替变化的自然光。
在少儿阅读中心,结合当下“双减”等社会热点,这里还设有家庭作业中心,并配备3到4名馆员专职辅导孩童作业。考虑到孩童“好动”“好奇”的天性,还有智能绘本阅读桌,让小朋友们点击桌面,即可进行有声绘本阅读。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开馆运营的同时,位于城市中心文翁路的成都图书馆仍正常运营。“双馆并行,两者在功能定位上略有差异,能互为补充。”肖平介绍,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将结合所在区域环境优势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重点突出人文艺术,展示行业跨界融合,其灵活、沉浸的阅读空间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生活美学。成都图书馆在保留其图书馆职能的基础上,未来将对功能布局进行提档升级,如增设“名人书库”、打造数字阅读体验区等。
场馆小贴士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坐落于成都金牛坝路的天府艺术公园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图书馆”,与天府美术馆、当代艺术馆毗邻。作为成都市崭新的文化地标,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占地约3.2万平方米,不仅有海量藏书,还设有座席2200个,内设读者借阅区域、少儿阅读中心、生活美学馆、国学研习馆、成都文献馆、国际人文艺术交流中心等多元化功能区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集阅读、休闲、艺术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
新闻推荐
雾中的伦敦塔桥图据新华社一座城市,是由无数建筑有机融合而成的整体。在众多建筑当中,桥无疑是最古老、也是最特殊的那一个...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