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三论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成都日报 2022-04-13 01:53 大字

□本报评论员

产业政策、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不仅是引导市场预期的“指挥棒”,更是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组团式投资、集群式发展的“催化剂”。在日前举行的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上,省委书记彭清华就指出,要创新理念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树牢服务意识,聚焦项目建设中的政策难点、审批堵点,建立健全招商帮办和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承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成都不仅全面实施了“链长制”、明确责任分工,更按照“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套扶持政策”的要求,制定了与产业链高度适配、专业管用的政策工具包。而从产业政策到产业项目的转化,则离不开跨部门、跨区县、跨产业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的畅通,行政藩篱和信息壁垒的突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旦部分产业政策卡在“最后一公里”,带来的不仅是扶持政策的浪费,更影响着产业建圈强链的实际效果、关系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质量。

打通从政策到项目的“最后一公里”,体制机制是破题的关键。体制顺、机制畅,则政策活、产业兴。如果一家企业投资地和注册地不同,在注册地以外的投资能否享受到属地和投资地的各项扶持?如果一条产业链横跨不同的主管部门,一些需跨部门解决的问题要如何沟通协调?问题永远是具体的,针对于此,既要加强市级统筹协调,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和资源共享,还要充分发挥链长的牵头抓总作用,健全重点产业链运行调度机制。同时,要加强产业协作配套研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资源跨区域整合。

打通从政策到项目的“最后一公里”,更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意识的提高、服务本领的增强。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产业建圈强链。日前,成都出台30条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的力度。及时雨如何润万物?政策利好如何转化为企业获得感?落实落细是关键,要俯下身子做服务,精准对接、上门服务,市级部门要下沉区县、深入企业讲政策、问发展、解难题,打破“信息不对称”,更要围绕链主企业实际需求持续加强“一企一策”专项服务,推动形成“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良好格局。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是成都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整体谋划、一体推进,畅通体制机制、创新服务理念,一鼓作气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真抓实干推动产业发展筋强骨健。

新闻推荐

成都出台“助企健康发展30条”

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成都出台“助企健康发展30条”●全行业纳入本轮房租减免政策●新上重大项...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