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式“剧本杀”:行业进化需要这样的探索
年轻人玩“剧本杀”不能只为了游戏娱乐,还应通过参演“剧本杀”去体验、感受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东西。
年轻人热衷的“剧本杀”,充满了新奇、悬疑、心理博弈。但在成都市锦江区一家“剧本杀”线下店里,一场名为《蝴蝶》的“剧本杀”显得格外特殊:题材、参演人员特殊,而且参与一次可为白血病困境患儿捐款20元。演出令人耳目一新,刷新了人们对“剧本杀”的认知。
首先是题材公益化,以国内首个儿童临终关怀中心——湖南长沙“蝴蝶之家”里的重症儿童从生病奔波到获得爱心人士照料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情冷暖;其次是参演人员的行为体现公益性,他们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病区的7名医护人员,他们想通过参演让更多人了解儿童血液病,并帮助白血病患儿公益募捐。
从结果看,这种“剧本杀”每次上演不仅能募捐到善款,也能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后重新认识健康与公益。换言之,这类公益式“剧本杀”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和价值。
“剧本杀”因其体验性、社交性、游戏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而“剧本杀+公益”的加入,丰富了“剧本杀”的内涵和特点,这对“剧本杀”行业的进化发展也带来多种启示。
有关健康、公益、教育等方面的真实人物和故事作为原型进入“剧本杀”,是对“剧本杀”题材种类的拓宽。这既需要“剧本杀”编剧、经营者打开思路,丰富创作题材类型,也需要有关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从需求角度来说,年轻人玩“剧本杀”不能只为了游戏娱乐,还应通过参演“剧本杀”去体验、感受更多有价值有内涵的东西。当消费需求适当向健康、公益、教育等转变,也能引导“剧本杀”创作多元化,增加“剧本杀”生命力。
处于爆发期的“剧本杀”行业,需要向善向上导流,不论是“剧本杀+公益”还是“剧本杀+教育”,对于“剧本杀”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是有益的探索。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海凝
新闻推荐
(组诗)□吉树奎去山里肯定,要栽一坡药,都知道在夜里,树上有的枝丫会喊痛收养满山的鸟鸣,让风停下来抚琴。留宿。人,在半醒半...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