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房产人入局“数字孪生”东北小伙找到了“技术背后的温度”

华西都市报 2022-03-04 04:57 大字

13年房产人入局“数字孪生” 四川无忧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雷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朱珠

当“数字孪生”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提出,当众多创业者开始逐梦发展,曾经的概念与设想正在被一点点变成现实。

乘着政策东风,80后东北小伙张雷也从地产营销人转型,跨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大潮中。在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创业项目时,张雷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对于他来说“数字孪生”代表着无穷想象。

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探索,以颗粒化的细度去做还原,一片山、一座桥或者一个城市。就如张雷所说,他看到的不仅仅是科技对于生活的改变,还有冰冷技术背后的温度。

从房地产营销转型数字孪生建设

20年前的张雷,大学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房地产行业,一干就是十几年。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行业受到冲击,张雷也萌生了转型的想法。

2018年,偶然的机会让张雷接触到可视化技术,他看到传统的物料慢慢被可视化的电子楼书、电子沙盘取代,技术赋能传统行业也成为了趋势。加之疫情出现,数字经济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除了5G,未来建设数字孪生智慧城市也被更多人关注。

张雷知道,未来一定是技术当道。于是2020年底他选择了自主创业,成立了四川无忧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投身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当中,“也许从房地产行业转型更顺理成章,因为我们了解这座城市的最小单元。”

通过5G技术实现高精度的实时渲染,张雷和他的团队目前主要在数字孪生场景可视化方面做研究,服务集成商涉及智慧水务、智慧园区、智慧安防等项目,甚至也服务乡村振兴、防灾减灾等板块,一年多的时间就拿到了15项知识产权。

还原近40座桥后感知技术背后的温暖

数字孪生项目的“破茧成蝶”并非一帆风顺,张雷的团队需要经历冗长的资料收集时间,再将一个个真实的物体通过建模还原到虚拟世界中。

去年,张雷团队为了还原成都锦江上近30公里流域范围内的将近40座桥,在城市道路桥梁监管服务中心的档案库待了十余天,“因为资料不能外带,我们只能手动记录一些关键数据,这个工作是非常枯燥乏味的。”

但是当真正踏在成都的这些桥上时,张雷团队发现了整个工作背后更多的意义和动力。骑着自行车沿着河道对近40座桥梁一一拍照,去记录每一座桥上面的细节,他们记下了桥上石狮子的模样,万福桥上各种字体的福字,对于成都桥的颗粒度的了解,他们感知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仿佛听到了上百年前桥上熙熙攘攘的叫卖声,也感受到了如今成都人的生活面貌。

在不同的项目实施中,张雷发现“在虚拟的世界里面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用听觉、触觉、视觉的感官,和一步一履真真实实记录下来的数据组成”,这也让张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未来数字孪生技术将会更精细化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张雷看到了三个成都。

“大家经常说成都分为老成都和新成都,我觉得未来一定是三个成都,第三个是虚拟世界当中建设的成都,并且这个成都的建设速度一定会超过现实。”

为什么这样说?张雷认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是在数字孪生的世界中先去建设和验证之后,再在真实世界当中去逐步实施。“通过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这一张图,再沿用到城市治理等为人民服务的项目当中去,可能最后我们就会生活在数字孪生城市的元宇宙里。”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基础数据的完善,数字孪生技术对于城市颗粒度的还原一定会越来越细,“以前我们可能只是对城市的一个基础建筑还原,而现在会对整个城市构建当中的全要素场景还原,比如说一个机器、一条生产线、一颗螺丝钉等等。”张雷说。

如今,通过多年的努力,张雷团队的数字资产积累能大大减少项目周期和成本,未来他也希望参与到更多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中去。

新闻推荐

来年等花开

北京二外成都附中八年级三班毛子馨等风起,等花开,等我们再次相遇。回忆的长河,漂着一叶孤舟。无法诉说时间到底...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