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许强:一纸提案变“救命”警报
“过去几年履职,我的不少提案都受到了广泛关注,有的还直接推动了相关行业科技进步。”2月20日,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自豪地说。
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和提前预警是许强研究了十几年的课题。过去4年来,“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自然灾害防治难题,并推动行业发展进步”,是他履职生涯中致力推动的方向。在他看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的使命与担当。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以科技创新助力“双圈”发展,也是许强关注的重点。
以现代技术赋能地质灾害防治 他的一纸提案变成“救命”警报
在诸多被关注的提案中,许强特意提及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提案。
该提案建议,尽快引入现代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等高新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三查”体系,并强化专业监测预警,以此实现对灾难性地质灾害事件的主动防范。
该提案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的积极回应,已安排专项在全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普适型专业监测预警,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将继续协调资金安排相关项目。同时,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整合部委和地方层面地质灾害防治数据等资源,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云平台。
目前,“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系统已在四川、贵州等多个省市推广应用。2019年2月17日,贵州省兴义市发生岩质滑坡,由于该项技术成果提前53分钟预警,400多名群众提前撤离,无一人伤亡。
一纸提案变救命“警报”,这让许强感到十分欣慰。
从行业来看,提案内容被广泛报道后,测绘行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少单位着手研究如何利用现代遥感技术进行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贵州和四川已投资数亿元开展相关示范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注成渝
以科技创新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以科技创新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是许强关注的重点。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许强曾提出建议,应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显著的产业集群。
许强提出,针对“一城两地”的产业布局问题,要分类整理,在两地西部科学城和各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深度挖掘两地的比较优势与产业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集群。“两地可在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完备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为这些产业领域提供支撑的有力配套,巩固和加强这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优势。”许强表示。
除了构建产业群的“硬环境”外,许强认为,还应下大力气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软环境”。比如,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把政策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资本、人力、知识、技术和设备、土地等固定资产围绕优势产业流动起来。
近两年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多项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意味着‘双圈’建设有了全方位的遵循标准和方向指引,我对此充满期待。”许强说。
今年,科技创新依然是许强关注的重点,“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部分数据尤其是公益性数据的开放、共享、共用”,是他建言献策的方向。
“数据壁垒已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许强建议,应从国家层面推动,对部分数据尤其是公益性数据进行开放、共享、共用。他强调,大数据应是各行业、各方面的数据。因此,除政务数据外,各行业的数据都应纳入地方大数据中心以及开放共享的范畴中。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朱明(右)“抱歉,能稍晚一些打过来吗?我正在救助一位病人,暂时腾不出时间。”2月22日上午10点半,记者电话打过去时,朱明如此...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