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网统管”对“智慧蓉城”建设的启示

成都日报 2022-02-23 02:12 大字

李文君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支撑, 更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2018年以来, 上海以“一网统管”的城市管理目标为导向, 开启了超大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形成了“一核三全四化”(以“市民需求”为核心,以“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为要求,以“法治化、智能化、标准化、社会化”为手段)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整体框架,在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都应学习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成都市实现超大城市敏捷治理、科学治理的总体目标, 以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指挥运行体系为基础,以智慧场景建设为重点,以社会第三方力量为助力,加快推进“智慧蓉城”建设,打造安全韧性城市。

一网

统管

城市精细化、智慧化治理的上海实践

数字化CIM底座支撑起上海“一网统管”的硬件基础。上海以CIM(城市信息模型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建设为核心,依托城市空间地图,建立了统一的城市地名地址标准和数据库,汇集了基础地理信息等静态数据和天气等动态数据,以及行政审批等管理类数据,为打造可视化、标准化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了坚实基础。

城市大脑“六个一”奠定起上海“一网统管”的技术基石。绘制“治理要素一张图”,以城市“数字孪生”为目标,通过二维码等标识技术,将城市治理的各项内容,通过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全域全量数字化。打造“互联互通一张网”,依托一体化公安感知网和市级政务外网,推动各类专网整合并向各区、街镇扩容延伸。建立“数据汇集一个池”,加强数据分级治理,形成多维度基础数据池和主体数据库。开发“城市大脑一朵云”,在市、区两级形成二级云架构和云平台,负责数据存储及管理。搭建“系统开发一平台”,有序推动重要系统整合上云,鼓励各类应用基于“统一平台”进行开发。建设“移动应用一门户”,加快部署统一终端平台,推动数据平台整合,进一步丰富完善城市治理应用,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型升级。

“二级建云、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建立起上海“一网统管”的运作体系。“二级建云”指在市、区两级搭建“城运云”,负责整合各部门数据、系统和网络,为城市数字化管理提供存储、算力等基础资源保障。“三级平台”中,市级平台以标准建设为重点,负责统管全局;区级平台以沟通协调为主责,负责上传下达;街镇级平台以实践为核心,主要处理日常城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五级应用”包括市级、区级、街镇、网格和小区楼宇五级应用。

丰富完善的应用场景助力“一网统管”将城市管理的智慧触角延伸到最末端。上海以构建丰富完善的智慧化应用场景为导向,推动线上线下智慧场景相融合。比如,上海市水务局建立了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囊括了灾情直报、积水发现等八大业务板块,通过分析近十年上海主要气象灾害事件(台风、暴雨等)及其关联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要素,实现对汛情发展趋势和灾害影响程度的预测分析,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三个

构建

加快推进“智慧蓉城”建设

构建上下联通、统一高效的指挥运行体系,着力夯实“智慧蓉城”建设的要素保障。以CIM数字底座为基础,以“城市大脑”为智能中枢,构建“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一体防风险”的“智慧蓉城”运行管理体系。一是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借鉴上海“城市大脑”建设模式,搭建“智慧蓉城”管理运行中心,推动城市感知分析、决策行动、实时反馈等环节形成全流程闭环。推动市县两级“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形成市、区(市)县联动的智慧治理体系。二是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为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治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人口、土地、环境资源等各类信息数据的全覆盖收集管理,推动“城市大脑”感知“神经元”向基层延伸。三是细化完善“智慧蓉城”标准规范体系。细致翔实的政策标准体系是精细化、智慧化治理的基础保障,应针对“智慧蓉城”建设运营及维护过程中涉及的具体范围、职责、流程、标准及责任作出全面详细的规定,确保各项数字化治理举措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四是探索超大城市敏捷治理的新模式。应主动跟随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的节奏和速率,进一步提高“智慧蓉城”动态治理的“敏感性”,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智慧治理举措的适时调整。

构建完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打通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的“最后一公里”。以“高效能社会治理、高质量经济发展、高品质现代生活”为目标,构建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智慧应用场景,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风险防控“一体联动”,将场景建设作为推动“智慧蓉城”建设和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聚焦高效能治理,着力提升城市智慧化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充分发挥数字化治理的先导、支撑和推动作用,开发更多贴合社区治理及服务现状的智慧化应用,比如,将“智慧蓉城”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的薄弱环节相结合,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融合的数据化生态系统。加快数字产业发展,进一步创新完善城市智慧化场景,以场景培育激发更多产业活力。三是聚焦高品质生活,切实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多元化需求。精准对接市民群体需求,深入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数字服务下沉。持续探索“智慧蓉城”在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打造智慧化生活服务体系。

构建群策群力的社会参与机制,凝聚共建共享“智慧蓉城”的强大合力。完善第三方参与“智慧蓉城”建设的制度规范,建立“智慧蓉城”建设的第三方评估服务机制。积极举办以“智慧城市”为专题的学术论坛,进一步深化对上海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经验的专题研究,为“智慧蓉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成都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

新闻推荐

淮州新城首个地埋式水厂主体建筑封顶

本报讯(彭团虎记者王丹)5台大型塔吊“虎”力全开,正在忙碌地运输着建材;上百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记者昨日获悉,成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