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道的尽头是骨科”?不必夸大冰雪运动的风险

新京报 2022-02-15 01:53 大字

■冬奥观察

随着冰雪项目的普及,如何更规范运营并做好防护是重中之重。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大众对冰雪运动更加充满热情和好奇。在社交媒体上,一度出现了一个“雪道的尽头是骨科”的热搜,不少网友在这个话题下面回忆了自己滑雪的“惨痛经历”。

受伤比例没有想象中高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任何运动都有一定的风险,滑雪其实非常有意思,也充满挑战,“雪道的尽头应该是健康和快乐,这也是任何一项运动的核心精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曾发表一篇论文,分析了2018和2019两个雪季,崇礼某大型雪场的医疗站数据。这两个雪季,一共有753例损伤,每1000例滑雪者的平均日损伤分别为4.53例和4.46例。

直白一点说,在一天中有1000个滑雪者,还不到5例受伤。运动受伤当然不愉快,但是这个比例并不见得很高。因此,“雪道的尽头是骨科”更像是一个幽默的段子。

但是,不管是滑雪还是滑冰,确实给人一种容易受伤的印象。尤其是成年人初次接触冰雪运动,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是大概率的事情。相比之下,小朋友不但更勇敢,也更容易掌握平衡。

“雪道的尽头是骨科”热搜下面的讨论中,很多人谈到自己的“受伤”,在表达痛苦的同时,也有一点炫耀的意味。那是他们“第一次”滑雪的经历,而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这更像勇士在展示伤口一样。

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在扩大

“雪道的尽头是骨科”,这个段子式的句子能上热搜,除了冰雪运动确实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外,还说明滑雪的人已经相当多。

在20年前,滑雪还是东北或者北方大城市的专利。但是,现在即便是上海、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也有不少滑雪爱好者。冬天成为他们最期待的季节,到外地去滑雪,已经是一种相当时尚的运动。在成都附近的太子岭滑雪场,经常有来自广东的客人,近年来已经见怪不怪。

过去20年,中国冰雪运动的爱好者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滑雪,也有钱购买各种装备。在大城市有不少商场都有滑冰场地,这也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

比如,在深圳有花样滑冰俱乐部,不久前还举办了广东全省的花样滑冰少年锦标赛;在成都,花120元就可以在市中心商场的冰面上玩半天,这是普通家庭完全能支付得起的。

可以看到,在滑冰场上不仅有灵动雀跃的小朋友,也有不少中年人,他们小心翼翼,甚至推着用来帮助平衡的塑料企鹅,慢慢滑行。

这就是现在中国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在大量人口参与进来的情况下,和任何一项运动一样,都可能出现一些“受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说冰雪项目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对初学者来说,最好请教练进行专业指导,既掌握基本技巧,又要学会摔倒时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雪道的尽头是“飒”

真正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冰雪项目的普及,很多地方兴建了人造雪的雪场,冰雪运动正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

和很多项目一样,当一个“新兴事物”过快发展时,安全和配套措施可能会存在滞后的情况,如何更规范运营并做好防护,包括医疗人员的配备,需要更严格的“强制标准”,才能让这个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对个人来说,大可不必被“雪道的尽头是骨科”这样的热搜吓倒。

实际上,人们在雪道和冰场上,所感觉到的更多是身体自由所带来的畅快,用这次冬奥会的一个流行词来说,雪道的尽头是“飒”——立在风中的感觉。这也是冰雪运动的魅力所在。

当然,初学者需要谨慎一点,守好安全线,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贸然尝试太过危险的动作,这都是需要注意的。

□唐小米(媒体人)

新闻推荐

如何读懂李白杜甫?阿来现场推荐了这些书……

伟大的灵魂总能吸引一代代隔世的知音,像宝贵的矿藏一样,发掘不尽。当代作家解读历史上的伟大心灵,也一直是一个优秀的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