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的年夜饭
团年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本报资料图片
梦溪/文
过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农历岁末的头等大事。而年夜饭,则是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情结。除夕夜是团圆之夜,人们即便远在天边,也要赶回家吃团年饭,这样一年下来,才不会留下遗憾。
成都是美食之都,成都人的年夜饭上都有什么?其实成都人传统的年饭以荤菜为主打,讲究“八荤八素”“鸡鸭鱼肉”俱全。其中粉蒸肉、烧白、腊肉、香肠、炖鸡、鱼等是必上的菜。菜品琳琅满目,香气扑鼻,但更令人向往的是,那一道道菜品背后,却有着许许多多的讲究和门道。细细数来,能让人在繁忙与浮躁中,多出几分幸福、几分温暖、几分乡愁。
有荤有素有团圆
每到过年,成都人的年夜饭堪称一次超豪华的厨艺大比拼,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胃口大开、食指大动。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成都对于各种各样的美食极具包容度,因此今天的成都人年夜饭并不单只有川菜,而是天南海北、山珍海味无所不有,无所不精。
虽然成都人的年夜饭菜谱扩充了不少,但是传统的“八凉八热”“鸡鸭鱼肉”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经典菜式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习惯、一份念想。如果过年缺了它们,不仅寓意不够吉祥,而且年也不够完整。
成都人年夜饭里,最先上桌的是凉菜。凉菜里,香肠和腊肉必不可少。对于成都人来说,“香肠腊肉”就是一道绕不开的情结,现在平时里可能已经并不稀奇了,但一到过年如果不吃香肠腊肉,那这个年就一定会留下遗憾。另一道凉菜,一般都会准备“白切鸡”,也称为“口水鸡”或者“凉拌鸡”。第三道凉菜,就轮到了“炸酥肉”,虽然这道菜是油炸的,但在年夜饭桌上,它还真就只算一道凉菜。第四道凉菜,大多数人家还会准备一道“青椒皮蛋”来解油腻……
凉菜上完以后,接下来就是热菜。成都人年夜饭上的热菜有一些“标准”菜式。其中咸(甜)烧白和粉蒸肉一定占有一席之地,接下来就是传统硬菜“香碗(镶碗)”、坛子肉和东坡肘子,在这些之外,还肯定会有一条鱼,或清蒸、或干烧、或红烧,然后会有一道炒时蔬来作为菜品的收尾。
素菜之后,就轮到了汤。成都人对排骨汤也有一种执念,一般会选择用藕或者山药来炖。当年夜饭的餐桌上摆好了汤,基本上就意味着上菜的环节已经进入尾声,接下来就是一家人欢聚一堂,推杯换盏,畅享过年时的天伦之乐了。
凉菜盘盘有门道
腊肉香肠一般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也有单独成菜的,这两道美食被成都人统称为“腊货”。其实腊肉和香肠在制作方法上,都是源自古老的防腐技术。在古代,人们一般都是到了过年才杀猪宰羊,意图过个“肥年”,但是宰杀好的肉食,一时半会也吃不完,就需要想办法将其储存起来。于是人们就将吃不完的肉食,用盐和香料进行腌制,再风干或熏制后保存,这样就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的春天。
随着电冰箱的普及,今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吃上新鲜肉食,这让香肠和腊肉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但是人们对于香肠腊肉的记忆却一直跟随着饮食习惯保留下来。每到隆冬,当家家户户开始“打香肠腊肉”,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此时,对亲人的思念就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让人对即将到来的过年团聚充满了向往。
凉菜里另一道招牌菜“白切鸡”,则源于中国人对家禽入菜的古老追求。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餐桌上如果备齐了“鸡鸭鱼肉”,那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丰盛大餐。这种大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能在过年这个最重要的日子里,才能够享用得到,因此在年夜饭里备齐“鸡鸭鱼肉”就成了一种执念,进而转化成了一种习俗,延续至今。白切鸡的做法很简单,最早的白切鸡是将鸡煮熟后,切块蘸作料吃。蘸料一般由酱油、辣椒油、花椒油调和而成。后来逐渐发展到将白切鸡摆盘后,将蘸水浇在鸡肉上凉拌。
过年都希望齐齐整整,团团圆圆,成都人餐桌上的鸡和鸭,一定都要讲究全鸡、全鸭、全鱼、全蹄。因此经典川菜里的宫保鸡丁和辣子鸡,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起来,一般是进不了年夜饭菜单的,毕竟齐齐整整好过年嘛。
酥肉也是凉菜类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早起调面糊烧热油,就是为了能炸好吃的酥肉,因此年夜饭上的酥肉,必定是提前炸好的,这也是它进入凉菜菜单的原因。在成都人的年夜饭上,酥肉一般都是蘸椒盐面直接吃,剩下的酥肉则会和菠菜一起烧汤。炸好的酥肉不仅香脆可口,最重要的是它色泽金黄,象征着财源滚滚,因此酥肉也蕴含着“金黄酥脆招财来” 的美好寓意,长盛不衰。
至于青椒皮蛋,更多的是一种功能性的菜品。当然,皮蛋本身的圆形,就寓意着团团圆圆,在过年里就是一个好彩头。更重要的是,由于年夜饭上的菜大多都是禽肉类,吃多了会觉得油腻,这个时候来一道加入了姜汁和醋的青椒皮蛋,满嘴的油腻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热菜道道有讲究
甜烧白(夹沙肉)、咸烧白和粉蒸肉,是成都传统宴席“三蒸九扣”中不可缺少的硬菜。所谓“三蒸九扣”是民间筵席的讲究,以清蒸烧烩为主,实惠而肥美。朴实丰腴的烧白是吃肉的极致,没有太多的调料和程序,吃的就是肉的本味。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而且用料不限,牛肉羊肉鱼肉猪肉都能蒸,红苕南瓜土豆都能打底。
这类菜,从本质来说,是年夜饭里的解馋菜,在物质不丰富的时代,几片大肉下肚,顿时就有了底,满了油,从舌尖到精神都充斥着一种难言的满足。当然,在物质条件极大提升的今天,蒸菜所带来的满足感有所降低,但是那种来自曾经记忆中的愉悦却始终保留,因此在年夜饭上,依然会有蒸菜的一席之地。
近些年来,香碗(镶碗)在年夜饭餐桌上出现的频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它的制作工艺太过复杂,制作时间太长,普通人家很难做得到位。但是在过去的川西坝子里,这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高端”硬菜,是重头戏中的重头戏。香碗其实就是一个杂烩,品种包括酥肉、公式公式肉(肉丸子)、芋儿、木耳、黄花等,芋儿、木耳、黄花等“杂菜”垫底,中间放酥肉,最上面一层是肉丸子或公式公式肉,摆好后灌入上汤入笼蒸熟即成。
之所以说香碗高端,是因为据传香碗本来是宫廷中的御膳,寻常人等根本无缘得见,更别说品尝了。安史之乱期间,唐明皇曾经入蜀避乱,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这样的凄美故事。相传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香碗打破了宫廷御宴的束缚,来到了民间。虽然香碗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但沾上了皇家的光,身份自然不一样,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香碗一旦上桌,必须置于餐桌正中央,威震四方……
成都人年夜饭餐桌上的另一道硬菜,当属“坛子肉”,也称其为罐罐肉或全家福,是四川乡土风味极其浓郁的一道名菜。这道菜之所以风靡,一则其名字寓意极佳,与时景非常契合,故而深受喜爱。另一方面,“坛子肉”也是一道“杂烩菜”,用猪肘或猪肉配干贝、鸡肉、海参、火腿、冬笋、香菇等,放在陶质小坛慢煨五六小时,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配菜则饱吸了猪肉油脂的精华,浓香扑鼻。
如果说香碗源自宫廷御宴,那么“坛子肉”就是地地道道的乡土美食。过去在农业社会,到了栽秧收割的季节,因为体力消耗巨大,需要吃肉打牙祭来恢复体力,但又要抢农时,怕烹肉费时耽误地里的农活,于是以坛代锅,匆匆将大块猪肉投入坛内,加盐加水加些葱姜调料,密封坛口,用子母火(柴灰火)煨起,待收工回家时,启开坛口,香味四溢。
成都人爱吃会吃,能够上年夜饭餐桌的,要么是寓意极佳,要么是口味极佳。今时今日的年夜饭,打牙祭的功能已经大大降低,其内在意义更多的是对家、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年夜饭以美食为载体,把一家人紧紧联结在一家。回家过年,团团圆圆,这是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信仰。年夜饭上的菜,不只是菜,更是我们每个人安放在内心最柔软角落里的,对于家人浓浓的爱。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富)昨日,记者从成都市供应链协会获悉,首届国际供应链(成渝)高峰论坛将于今年在成都举办。目前,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