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宋代成都人的新年

成都日报 2022-02-10 03:51 大字

清代《乾隆元宵行乐图》

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描绘了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图中女子所戴莲花冠,或为一种莲花形状的彩胜

清代金廷标《岁朝图》

南宋李嵩《观灯图》

南宋《百子嬉春图》,儿童耍狮子舞、放风筝等闹春耍春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除夕夜,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红透大江南北。宋词意境中的审美、宋代人的精致生活,引发观众好奇。那么宋代成都人的新年是如何度过的呢?“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除夕守岁之后,“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宋代成都人的新年,需要从一座塔开始讲述,那是属于成都人自己的新年故事。

初一游安福寺

据元代华阳人费著《岁华纪丽谱》记载,正月元日“(蜀)郡人晓持小彩幡,游安福寺塔,粘之盈柱若鳞次……塔上燃灯,梵呗交作,僧徒骈集。太守诣塔前张宴,晚登塔眺望焉。”按照成都的习俗,地方官要到子城西门外的安福寺塔下烧香,与百姓一起祈祷天下太平。仪式完后,一众官员和地方乡绅、文化名流在塔前摆宴迎新,到了晚上,众官员还要携手登塔,做一次意味深长的远眺。范成大《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诗序说:“成都一岁故事始于此塔,士女大集拜塔下,燃香挂幡禳兵火之灾。”

出门前,成都人要就着一盘蜀地花椒喝上一杯屠苏酒以避瘟疫,然后呼朋唤伴“游安福寺塔”。苏辙《除日》诗云:“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制屠苏酒的方子,其中就有一味“蜀椒”,“以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这一天的西门安福寺塔,成都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北宋成都知府田况有诗云:“遨赏空闾巷,朅来喧稚耄。人物事多闲,车马拥行道。”薛田《成都书事百韵》也形容“宝塔徘徊停隼旟(旗帜)”。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的元日,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的范成大在安福寺参加祭祀大典后,还顺道去视察了年前新修的石笋街。“岭梅蜀柳笑人忙,岁岁椒盘各异方。耳畔逢人无鲁语,鬓边随我是吴霜。新年后饮屠苏酒,故事先然窣堵香。石笋新街好行乐,与民同处且逢场。”

石笋街因西门石笋而得名,当是古蜀开明氏时期的蜀王墓志,是蜀人大石崇拜的体现。杜甫居成都时即称石笋街,一次为了向朋友要一棵果树苗来栽,他还路过了石笋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范成大所修的南宋石笋街,据考证其位置在今之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或石灰街附近。唐宋时的石笋街,因靠近西门和周边有多所寺庙,自然形成了生意兴隆的集市。

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互相拜年,有各种娱乐活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官放公私僦(租赁)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类似于套圈的博彩游戏)。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初二祭东君

大年初二,成都人会纷纷从东门出城,去往东郊祭扫。这一天的盛况,陆游有诗句描绘说:“争门金騕袅(用丝带系马),满野绣辎軿(一种有帷幔的车,常供妇女乘坐)”。这一天隆重而热闹,是成都人祭祀东君和上坟祭祀先祖的日子。东君,传说是太阳神和春神。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从除夕前后到十五皆有可能。成都人在初二这天出门踏青祭东君,也是迎接春天的到来。

鼓铙之声喧天,出行的人们摩肩接踵,春天的气息在成都平原铺陈点染,萦绕在“青畴”“芳津”的川西林盘,成都知府田况的诗句中流淌着轻快愉悦的好心情:“初岁二之日,言出东城闉。缇骑隘重乳,淤车坌行尘。原野信滋腴,景物争光新。青畴隐遥坝,弱柳垂芳津。隐卒具威械,祭墦列重茵。俗尚各有时,孝思情则均。归途喧鼓铙,聚观无富贫。”

初五蚕市开

到了初五,成都玉局观“五门”蚕市开。太守当天祭祀蚕丛后,即在成都子城的“五门”外摆宴,与父老乡亲一起同欢。“五门”即玉局观五凤楼门,五凤楼又名得贤楼。黄休复《茅亭客话》说,王建“展拓子城,西南收玉局化,起五凤楼门,五门雉堞巍峩,饰以金碧,穷极瑰丽,辉焕通衢,署曰得贤楼,为当代之盛”。

在宋代,蚕市既是成都人的游赏之地,更是正月里盛大的商品交易会。田况的《五日州南门蚕市》,详细描述了蚕市中各种年货琳琅满目:“齐民聚百货,贸鬻贵及时。乘此耕桑前,以助农绩资。物品何其夥,碎璅皆不遗。备用诚为急,舍器工曷施。名花蕴天艳,灵药昌寿祺。根萌渐开发,蔂载相参差。游人衒识赏,善贾求珍奇。”陆游的《剑南诗稿》也自注说:“蚕市,成都初正故事。”

宋代成都蚕市每年正月五日开市,一直延续到三月底,举办的地点皆为成都的繁华地带。北宋词人仲殊赞叹:“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乘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北宋官府撤销了夜禁制度,不再限制商店的开设地点和营业时间,成都蚕市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夜市之一。

初五这一天也被成都人俗呼为“破五”。蜀人刘沅记载,夫妇尤其是新婚者,会在这一天成双成对回娘家贺新年,可谓女儿家的节日:“破五休言少令辰,从今应号女儿春。画堂深处深深拜,最喜如花两个人。”

初七游人日

正月初七为人日,或许因为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之语,陆游在这一天踏上前往浣花溪草堂一带的“西郊路”,《人日偶游民家小园有山茶方开》诗云:“社酒香浮瓮,春蔬绿满盘”。放翁在“人日”多次出游,在成都还留有《人日饭昭觉》诗。

古人认为,人日这天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天下大同。南北朝时期的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花胜)以相遗,登高赋诗。”人们不但做五颜六色的七菜香羹,还剪人形彩胜贴在窗户上、戴在头上,女人们还会剪许多花花绿绿的“花胜”送人,男人们也兴致盎然,相约登高,宴饮赋诗唱和。

“胜”是汉代开始兴起的一种女性首饰,在正月初七“人日”这天佩戴。后来发展到立春、人日以及新年时节,人们纷纷用五色纸或绢剪成各种形状的“彩胜”“花胜”,如“人日”是织具样的工字形,“立春”则是燕子形,花样不断翻新,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就说:“把花笺锦字,叠做同心方胜儿。”

宋时的成都人,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头上都戴着五颜六色的“幡胜”“花胜”“彩胜”,出去游玩或走亲串户,而一线线风筝纸鸢,或许已经在锦江边、在锦官城的大地上飞了起来,正如陆游词云:“春色到人间,彩幡初戴。”

元宵节放灯

唐时佛教大兴,百姓大多在元宵节“燃灯供佛”;宋时皇帝多信奉道君,民间常把元宵节这天称为“上元节”。我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皆为道教的说法。费著记载:“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上元节放灯三夜,成为大宋王朝的法定节日。

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放灯的盛况:“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蝉貉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翠帘销幕,绛烛笼纱,遍呈舞队,密拥歌姬,脆管清亢,新声交奏,戏具粉婴,鬻歌售艺者,纷然而集。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

宋代成都有“十二月市”,正月即为灯市,官府搭建山棚,制作变幻新奇的灯笼,举行灯会,灯山可以和京师媲美。《岁时广记》记载:“成都府灯山或过于阙前,上为飞桥山亭,太守以次,止三数人历诸亭榭,各数杯乃下。从僚属饮棚前,如京师棘盆处,缉木为垣,其中旋植花卉,旧日捕山禽杂兽满其中,后止图刻土木为之。”灯会期间,知府带头游灯山,与下属饮于灯山前,都人士女齐聚,都来观赏。“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如繁杂绮罗街道,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田况《上元灯夕》诗云:“春宵宝灯然,锦里烟香浮。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皷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

在淳熙四年(1177年)的上元节,“自计前生定蜀人,锦官来往九经春”的陆游,携手华阳女子杨氏,在成都子城南的五凤楼门看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士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在满城的灯火与烟花里,看着身旁这个如同唐婉一样温婉的女子,他幸福而感伤:“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美人与月正同色,客子折梅空断魂。”

到了清代,成都人除了正月十五逛灯会闹元宵,第二天还要登城墙“游百病”:“游病芙蓉城上去,人山人海路迢迢。”十五当晚逛完灯会,乡郊还有回家路上到邻家地里去“偷青”(偷菜)的习俗。过了十五的“大年”,在上元的灯夕里,热热闹闹的新年就算结束了,忙碌、奋斗的一年又将开始。

(林元亨/文)

新闻推荐

大熊猫形象吉祥物作为中国文化IP持续发力“冰墩墩”火了 “蓉宝”来接力

要说本届冬奥会“顶流”,一定非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莫属。清透冰莹的外壳,憨态可掬的形象,科技感、未来感十足的它,正向世...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