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龄友好的幸福场景越来越多成都今年试点建设23个儿童友好社区

成都日报 2022-01-30 02:08 大字

社区养老综合体一隅市民政局供图

去年,一家接着一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放运营,解决了不少老人及其家属的养老难题,“既离家不远,又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服务,何乐而不为呢?”市民钟晓在参观了少城街道养老综合体后如是感叹。

浑天仪、地平仪、赤道经纬仪、十二星座观测图……武侯区簇桥街道锦城社区的“锦悦星辰”天文馆已成了周边居民亲子活动的热门打卡地。

推进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覆盖全年龄段的幸福友好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呈现。记者昨日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2021年全市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成并投用8个老幼复合型综合体。

持续增加普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

今年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

每天下午4点,居住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杉板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内的老人们都会聚集在三楼活动室,准时练起八段锦。不仅如此,在这里,他们还一起做手工、唱歌,并时常做些益智题目。“我很喜欢待在这儿。”头发花白的邓芬儒很是享受与姐妹们唱歌跳舞的美好时光。

长期照护、日间照料、休闲娱乐、智慧养老……在这个服务空间,老人们切实感受到在家门口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都持续增加普惠优质养老服务供给。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22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完成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改造3000张;新建老年助餐点48个;支持411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启动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2162张;全市医养结合床位达30332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试点服务老年居民3万余人次;成都成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

下一步,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成都还将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医养服务有机结合,加大老年人巡访关爱服务力度。2022年,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5个;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建成家庭照护床位不少于5000张,启动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1%;深入推进关爱居家和社区老年人工作,对散居特困、高龄独居、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失能、重残、孤寡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周探访率达100%。

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

今年将试点建设23个儿童友好社区

把天文馆“搬”进社区,这是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个剖面。为给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成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明确了方向路径——将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研究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等成都市各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引,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方面做出系统性安排。

“目前,成都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全面覆盖。成立了成都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机构,相关制度体系基本构建并不断完善。选建4个市级、20个县级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建成279个儿童友好幸福场景;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63个。”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成都将开展23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培育儿童友好型社区自组织不少于20个;实现全市镇(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15个,备案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员配备率达100%。

与此同时,成都还将扩大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关怀覆盖面,在今年创新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平台,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率达60%,全年至少为35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和服务;并将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推动社工站(室)规范化建设,促进市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区(市)县社工总站建设规范率达80%,新增持证社工人才3000名以上;实现全市注册志愿者达29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突破3.3万支。本报记者 缪梦羽

新闻推荐

社区民警当起“独居老人房门钥匙保管员”

今年48岁的姜小平,是成都成华公安猛追湾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在他服务近12年的望平社区里,他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独居老...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