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能源车构建产业生态圈要咋做

成都商报 2022-01-25 03:58 大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成都将坚持建圈强链,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大力引优育强,着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这样说

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按照建圈强链的思路“招大引强”

青白江区将利用自有通道的优势,打造成都北部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助力成德同城化发展。

建议出台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规划,以市场换投资,培育龙头,形成链主,构建“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为一体的“研供产销”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生态圈。

本地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最优选择,而这也是城市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命题。

市人大代表、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

围绕“3+3”产业体系 建立产业链条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了成华区2022年的发展目标。

赵春淦表示,成华区将围绕“建圈强链”开展进一步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发展都市工业。”赵春淦表示,成华区将围绕“3+3”产业体系,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完善产业图谱,建立产业链条,进行招商引资”。

赵春淦以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为例,机器人产业功能区按照建圈强链的思路“招大引强”。赵春淦介绍说,上海金地威新实业有限公司将在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内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现代都市工业载体,该项目占地110亩,将打造集总部运营、研发设计、中试转化、生活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产业社区,紧扣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功能区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导入金地威新在人工智能领域汇聚的优质资源,共同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这也为成华区建圈强链进一步提供载体支撑”。

此外,赵春淦还提到了“双碳”引领下成华区的绿色转型。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双碳’引领,优化四大结构,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赵春淦表示,成华区将推动空间结构调整,打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构建科学发展的功能格局,强化产城融合的建设导向,推广绿色低碳的建管模式,建设精明增长的精致城区,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做强现代服务业,壮大先进制造业,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提升,发挥好企业在产业转型中的主体作用,做强绿色低碳发展新支撑;推动交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出行网络,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装备,推动绿色交通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绿色低碳发展新脉络;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升末端清洁能源供给和安全保障能力,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市人大代表、青白江区委书记池勇:

加快建设陆港主枢纽,以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做长做强

成都市人大代表、青白江区委书记池勇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青白江区的两个“小目标”:着力建设陆港主枢纽,持续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同时,也要借此着力建设开放产业集聚区,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池勇谈到,青白江区具备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优势,可以聚焦国际物流、公共仓储、代理服务、金融信贷、电子商务、信息集成等企业的需求,加快提升陆港主枢纽能级、拓展立体多向战略通道,加快国际贸易产业园、“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交易展示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和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加快打造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承载区。

过去一年,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上,青白江区为长虹、TCL、吉利等300余家省市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与15个市州共建中欧班列产业基地,带动四川、成都优质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坚持建圈强链, 完善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重点工作,在池勇看来,眼下,青白江区可以借助在立体交通体系的平台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

具体而言,青白江区可以发挥铁路港辐射带动作用和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叠加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全球供应链链主企业,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以供应链促进产业链做长做强,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

池勇透露,聚焦主导产业细分领域,接下来青白江区将瞄准东方电气、重汽王牌等龙头企业需求引进配套企业,通过要素资源嫁接等方式支持青白江区企业与龙头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到青白江区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建圈强链”,成都提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和领军人才引导带动作用。 在池勇看来,青白江区将利用自有通道的优势,打造成都北部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助力成德同城化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市人大代表、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良明:

构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生态圈 引进更多优秀企业

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自己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期待。

袁良明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公交车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等。袁良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有40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到成都市场,“成都公交系统新能源更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成都所有公交车更换为新能源车后可以每天减少CO2尾气排放4000吨以上,是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袁良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建议出台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规划,以市场换投资,培育龙头,形成链主,构建“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为一体的“研供产销”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生态圈。“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有一些瓶颈问题,比如一些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等主要还是从外地购入,这样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成都建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生态圈至关重要,搭建好平台,引进更多优秀的上下游企业,形成生态圈、产业链,将资源整合。”

其次,人才引进也是袁良明关注的重点。“成都的人才政策很好,对高端技术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这个基础上,我建议针对技工型人才出台相关政策,吸引更多技工型人才。”袁良明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需要高端技术人才,但制造生产更多需要技工型人才。“比如一些学历不高,但是技术很好的电焊工、电气工等工种,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很需要的人才。希望成都可以出台相关人才政策,为技工型人才搭平台、给机会、给优惠。”

同时袁良明还建议,尽快落实建成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对氢能源公交车、物流车、卡车等研发生产给予政策扶持,尽早推动建成加氢站示范基地,为氢能源技术发展夯实基础。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市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综合管理科经理吴萍:

“圈”已建成,成都汽车行业需继续“强链”

听完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市人大代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综合管理科经理吴萍有些激动。报告明确提到,“加快龙泉汽车城等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作为汽车制造的从业者,吴萍也同样认为,汽车行业正面临产业迭代升级、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吴萍提到,2021年,成都汽车产业面临了诸多挑战,比如疫情反复、“芯片荒”等问题,以及原材料成本增加、物流费用等影响,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挑战。

另一个挑战则来源于行业本身的变革。在她看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制造向新能源车转型已是必然。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提出,汽车行业还将迎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新三化”的转变。

“城市和企业,都将迎来产业格局新变化。”吴萍说,成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为这里既有较为充沛的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又有产业基础、营商环境。

吴萍建议,可以以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为核心区域,设立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先试区,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政策体系,从而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此外,今年成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坚持建圈强链, 完善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重点工作。在吴萍看来,成都汽车行业的“圈”已建成,而下一步需要继续推进“强链”工作。

一个细节是,2021年,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实现了40万台的产销成绩。其中,本地零件采购金额就占85%左右,达到100多家企业。此外,吴萍还透露,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众捷达品牌已经在重庆寻找到多家优势零件配套企业,“从经济效应来看,汽车产业也需要城市群集约集群的发展模式”。

“40万台的主机,无疑保障了本地零部件企业的订单。”她说,本地供应链是汽车产业的最优选择,而这也是城市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命题。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新闻推荐

督促万余座问题窨井盖整改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本报讯(记者晨迪)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窨井盖的安全与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息...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