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出台制度性办法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攻关

成都日报 2022-01-25 03:21 大字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超前为成都未来布局前沿技术。

这引起了市人大代表的热议,表示将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信息化时代,芯片是诸多行业‘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市人大代表、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赖星认为,要加快推动新一代高端芯片产业链强链补链,持续增强研发设计能力,做好原材料、耗材生产供应,不断提高芯片制成水平。

核心关键技术的攻破是创新的前提,最终落脚点还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过去一年里,成都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21个,成功研制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高端装备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视觉终端专用芯片实现量产。

如何从制度层面鼓励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市人大代表、中国中铁首席设计大师朱颖认为,要出台科技创新成果本土“首试”“首用”制度性办法,鼓励企业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布局未来 成都有“心”

任何时代,创新都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面向未来的超大城市,更要有面向未来的创新支撑。布局未来,成都有“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00项以上”,超前布局“太赫兹通信、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为城市未来超前谋划,用心十足、诚意满满。

成都有“心”,既有布局未来发展的“用心”,也有支撑未来发展的“核心”。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谁在重要创新领域抢得先机、掌握核心,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成都在2021年突破纳米孔基因测序等核心技术100项的基础上,磨砺以须,继续乘风破浪,聚焦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就是要为永立时代的潮头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随着一个个创新平台的落成,一个个核心技术的攻破,成都之“心”的分量越来越足,城市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强。

本报记者 范宇

新闻推荐

总投资73亿 成都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开工

本报讯(记者杨成万)1月24日,记者获悉,总投资73亿元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B区)首个项目近日开工。这是由中国民航局与四...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