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年货”迎新春 市场红火年味浓

成都日报 2022-01-24 04:36 大字

消费者咨询、选购新潮电子产品

书店是不少消费者挑选“年货”的好地方

位于猛追湾望平街滨河路的集市已开始售卖各种年货

春节将至,年货销售渐热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

别样“年货”

预制菜

■成都各大商超、生鲜平台的年菜大战已经打响

■“年夜饭”预制菜,受到不少年轻人青睐

国潮文创

■红纸福字、彩灯挂饰、文创日历……越来越多国潮风的年货走俏

■时尚款日历、生肖虎周边产品是当下热销的新品

智能产品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春节前这类产品迎来了消费高峰

■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成为年货“新宠”

202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增长8.6%,17项事关成都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成都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位势能级加快提升。

眼下,春节将至,置办年货忙。年货消费是老百姓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商品服务供给水平的集中展现,也是管窥城市经济的一个窗口。

年货消费折射的需求之变,蕴含着经济增长的新潜力、新动能。今年的年货市场又有什么消费新亮点、新动向?年货消费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又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怎样的新课题?带着这些问题,春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年货市场,寻找答案。

1

预制菜掀起热潮 春节餐饮“花样多”

对于春节而言,“吃”一直是年货的主角,而过年“吃点好的”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因此与“吃”相关的年货,是很多家庭每年春节消费支出的绝对主力。家住武侯区天久南巷附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早在本月初,我就寻思预订小区附近某酒楼的年夜饭,一打电话,客服说别说包厢,就连大厅都订完了。得亏遇到上星期有人退订,我赶紧捡漏订上,真没想到有这么火爆。”

年味,总是从味蕾开始。承载着浓浓“成都味”的各地特色美食成为不少市民年货清单上的首选。相比“下馆子”,成华区万年场街道的任先生一家,年夜饭则更为新潮。“今年终于可以一家人不用扎堆在厨房忙活,我们已经在网上预订好了‘硬菜’,菜肴七分熟,真空包装送到家,除夕夜在微波炉里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任先生告诉记者。

尽管距离除夕还有一个星期,但成都各大商超、生鲜平台的年菜大战已经打响,琳琅满目的预制年菜一一亮相,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在伊藤洋华堂超市,记者发现,除了年味蒸菜,还推出了各种年夜饭预制成品。“都是熟食,回家后直接蒸或微波炉打热就可以了,近些天有很多顾客来购买。”今年选择在成都过年的90后小李,正在超市里选购预制菜,他对记者表示,“一个菜品加热十几分钟就可以吃了,价格还比餐馆便宜,省心也省钱。”

不仅如此,在一环路内的一家盒马鲜生店,带有浓浓虎年色彩的预制年菜已全部上线,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商家推出了多道“年夜饭”预制菜,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只是尝试推出了几款预制菜,火爆程度超出想象,尤其是除夕的前三天,线上订单都爆棚了。所以今年做了充分准备,提前开始全套预制年菜活动。”

2

智能产品受追捧 擦出年味“新火花”

年味渐浓,年货购置成为家家户户日程单上关心的重点。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家庭陪伴型机器人……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走进日常生活,成为不少市民的新宠,春节前这类产品更是迎来了消费高峰。这样的趋势也在数据中得以印证——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中,消费升级态势十分明显。其中,智能清洁电器备受消费者欢迎,除螨仪、洗地机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1%、32.9%;家电消费品质升级,智能投影仪和智能按摩仪同比分别增长89.5%和34.8%。

不难发现,在年货消费中,年轻消费者办年货不再局限于“传统清单”,“悦己型消费”悄然兴起。此外,商家紧紧抓住不同年龄层对不同年货商品的消费偏好,增加产品附加值,注重健康的品质年货消费渐成风尚。在市区多家电器卖场,记者了解到,春节前家电换新升级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热卖,筋膜枪、颈椎按摩仪等健康类“网红”产品销量也有明显增长。

“春节休假少不了追剧,朋友‘安利’极米H3S的配置很高,追剧、游戏以及看动漫,都可以有很好的体验。”成都IFS的极米线下店内,正在咨询产品的邓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年科技飞速发展,家电和数码产品等快速迭代,也希望父母能够享受最新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享受。为何年货送智能产品的越来越多?极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方面,智能产品往往能给用户带来新奇刺激的感官享受;另一方面,不少智能产品价格越来越亲民,也使得消费群体随之扩大。

3

国潮文创屡出新 年货消费“有内涵”

市民采购年货也越来越注重文化的“味道”。从红纸福字到彩灯挂饰,从文创日历到春联福袋,越来越多国潮风的年货开始走俏。“年轻消费者喜欢彰显个性,又有底蕴的产品,‘国潮文创’将深入人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用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是传承也是创新。”1月21日,宽窄巷子一家文创用品店店员向介绍记者,春节临近,时尚款日历、生肖虎周边产品是当下热销的新品。

各种“国潮”年货的兴起,正在让这个春节变得更有“中国味”。在成都春熙路,记者注意到,各家服装品牌店已将虎年春节系列鞋服陈列在了橱窗和入口等显眼位置,醒目又喜庆的新年红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在购买年货时自己自然会优先考虑带有国潮风格的,目前正打算入手一套虎年生肖的新年鞋服,迎接即将到来的虎年春节。

据李宁春熙路店的店员介绍,该品牌的虎年春节系列服装以中国红为底色,融入老虎国画、生肖等中国传统元素,一经推出就颇受欢迎。

书店同样是不少市民挑选“年货”的好地方。记者23日在成都万象城西西弗书店看到,推荐区不少市民正在挑选书籍,展架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赛雷三分钟漫画历史系列》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再往里走,在少儿阅读体验区,家长带着孩子围坐在一起阅读科普绘本。据书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前后是图书销售旺季,目前正在上新图书种类满足春节“文化年货”市场。记者发现,职业培训类书籍、儿童类书籍、经典文学读物较为畅销,现场有读者表示,春节假期也是充电学习的“黄金期”,选择阅读专业书籍作为提升自己的“年货”,期待让节日过得更加充实。

专家观察

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

深挖“年货”消费 孕育新增长点

从传统年货到创意年货,尽管年货形式不断变化,但“买年货”的春节习俗从未改变,折射出传统文化的磅礴生命力。在成都市服务业研究院院长林娜看来,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集中购买年货、集中消费,从而扩大消费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也为全年的消费氛围打下基础,因此“春节经济”“年货经济”备受关注。

消费升级发展趋势明显

今年年货消费市场呈现“三个共存”

琳琅满目的年货里有发展印痕。林娜分析认为,结合消费升级发展趋势,今年的年货消费市场将呈现“三个共存”:

在消费内容上,传统实物型消费和新潮体验式消费共存。一方面居民对年货消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吃穿等物质层面,文化、旅游等体验式服务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冬奥会带热的冰雪运动消费、微度假消费、数字文化娱乐等新型消费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加重视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对商品及服务体验消费的质量、安全、效能、绿色、科技感等要求不断提升。

在消费方式上,线上购置年货和线下消费体验共存。林娜表示,80后、90后已然成为了年货消费的主力群体,并且在线上购置年货蔚然成风。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指导举办的“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已于1月10日正式开启,将促进网上买年货的消费需求,在此同时,各地政府、企业也在积极营造丰富多元的春节主题消费新场景,加码线下年味消费新体验。

事实上,年货消费群体从中青年到Z世代的蔓延,也让“年货”一词拥有了新定义。林娜观察到,在消费产品上,今年亦将呈现土特产年货和全球洋年货共存的局面,年货节集合全国各地的家乡年货、老字号、原产地美食,土特产热销年货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消费市场加速融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着全球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海淘全球洋年货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增强消费供给创新能力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年货消费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又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怎样的新课题?林娜直言,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直接体现,年货消费的变化折射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目前,消费需求从购买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美好生活品质转变。消费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即居民服务消费占比逐渐攀升,精神消费成为升级主要动力,品质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趋势,科技消费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就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优化创造消费新增长点,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从而实现消费生产良性循环和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对成都而言,林娜认为,要增强消费供给创新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首先,要营造适应企业创生的消费新生态。抢抓新技术变革机遇,营造出具有竞争力和美誉度的服务环境和创业氛围,建立新型消费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为创新创意型人才、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等市场主体提供将更多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成果应用到消费市场的充分适宜性,促进新物种、新产品、新服务、新时尚的涌现。”

其次,要丰富数字化、智能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供给。林娜强调,要发挥好信息产业基础,加强信息技术与消费的协同应用,鼓励更多消费领域进行技术驱动型革新,加快研发智能生活新消费产品,发展在线文旅、在线数字娱乐、在线体育竞技等数字消费新业态,引领数字消费潮流。“不仅如此,还要提升‘三城三都’区域辐射力。根据经验,当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0%左右,服务消费比重将超过商品消费比重。遵循消费发展规律,文创、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比重将不断扩大。因此,要将‘三城三都’建设作为成都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工作抓手。”

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供给

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随着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者更加青睐智慧、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智慧消费、便利消费、绿色消费、文体消费等新的理念和行为层出不穷。对此,林娜认为,城市要深挖“年货”消费,孕育新增长点和创新点。

一是创新春节主题消费场景。整合各方资源,以吸引、驻留、联结消费者为导向,引导地标商圈潮购场景、特色街区雅集场景、熊猫野趣度假场景、公园生态游憩场景、体育健康脉动场景、文艺风尚品鉴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未来时光沉浸场景推出“春节版”,建设与春节、年味体验主题相匹配的舒适物和活动,满足消费者对春节消费的多元化体验需求。

二是丰富春节品质消费供给。发挥新春欢乐购消费促进平台,支持企业开展春节主题促销活动,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丰富品质化消费供给,引导数字孪生景区、博物馆、美术馆等提供更多特色数字化文旅沉浸式体验,引导老字号企业开发能满足年味体验的商品和服务,引导消费领域企业推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鼓励发展24小时不打烊餐饮店、便利店和娱乐场所,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延长观光时间,建设一批富有成都特色、年味体验的夜间消费活动项目。

除此之外,林娜还表示,要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保障好消费者权益,使得蓉城虎年春节消费行为成为不可复制的愉悦体验和美好记忆。

记者手记

传统中显“新”意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其中大部分又附着在年货上。如今过年,可以不吃饺子,不燃放爆竹,甚至可以不见面,在线上与亲人团聚、给亲戚拜年,但年货该囤还得囤,这是人们的“年货情结”。

但如今传承千年的年货文化也在发生变化。大鱼大肉开始淡出年夜饭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低糖、低热量的新鲜蔬菜;从以往的烟酒糖茶,逐渐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请客吃饭也不再是人们节日聚会交际的唯一方式,看话剧、听戏曲、读书会等文化活动逐渐受到追捧……年货不断突破着传统,也折射出春节经济的时代变迁。

人们办年货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网络购物的流行,是如今春节年货市场的最大亮点。与传统年货市场相比,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北京的烤鸭、广东的腊味,甚至瑞士的巧克力、法国的红酒都能在网上轻松找到。不少人通过线上选购年货,由商超直接配送到家,这使得拎着大包小包上街采购的不便“一扫而光”!

事实上,采办年货无论是买了什么、以什么方式买,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祝愿大家的生活像这“年货经济”一样,年年红红火火、年年有新意!

本报记者 孟浩 图片除署名外由张青青摄影

新闻推荐

畅谈感想体会 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继续举行小组会议

本报讯(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李霞)1月23日,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继续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财...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