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首开“元宇宙”课程 虚拟人交互实验室发起人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探讨“元宇宙”世界

成都商报 2021-12-18 01:34 大字

教室里摆放的VR设备

■据外媒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利米·拜雷森推出了斯坦福历史上首个完全以虚拟现实为背景的课程——虚拟人(Virtual People)。这个编号为COMM 266/COMM 166的虚拟现实(VR)课程,可以让所有选择这门课的学生打破空间限制,在世界任何地方戴上VR头盔,出现在同一个“课堂”上……

■随着《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科幻电影的上映,观众们在大银幕上感受到了互联网科技公司所预言的下一个互联网风口——元宇宙(Metaverse)。

■全球互联网巨头脸书改名为Meta,也将元宇宙这一概念推向高潮。除了Meta(脸书),来自全球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元宇宙赛道,投资、收购相关的技术设备公司。比如,字节跳动在2021年收购了VR设备公司Pico, 腾讯在2020年投资了全球最大的多人在线游戏创作平台Roblox, 微软在今年上线了混合现实协作平台Microsoft Mesh……

■如此受互联网科技公司追捧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元宇宙”又会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斯坦福大学虚拟人交互实验室 (Virtual Human Interaction Lab, VHIL) 发起人和总监杰利米·拜雷森教授,以及专注于研究人类行为和VR技术的VHIL博士后学者安娜·卡罗琳娜·穆勒尔·奎罗兹(Anna Carolina Muller Queiroz),共同探讨人类未来的“元宇宙”世界。

新冠疫情给“虚拟人”课程带来新的发展

拜雷森教授告诉记者:“在我研究生时期的最后一年,我读了一本名为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的小说,我对此非常感兴趣,由此我开设了“虚拟人”这门课。这本小说也成了我开设这门课程时使用的第一本教科书。”《神经漫游者》是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创作完成的科幻小说,他在书里创造了一个赛博空间(网络空间),用一种迷恋高科技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也成功预见了数年后,即20世纪90年代的电脑网络世界。

据拜雷森教授介绍,去年夏季学期,有1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而今年秋季学期,有超300名学生表示想申请这门课程。“这大概占了斯坦福大学所有本科生人数的5%,” 拜雷森教授说,“斯坦福大学所有专业、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选修这门课程。但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想选修这门课程,所以我们不得不设置一个截止报名日期。”在最后截止日期前,有约175名学生成功选上了这门课程。

据悉,“虚拟人”课程于2003年开课。此前都是由助教和部分学生演示如何使用VR,同时使用的人数,以及多人共享的VR空间的规模,都十分有限。然而去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斯坦福大学不得不采取远程上课的形式,这也给这门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拜雷森教授意识到,虽然疫情让大家无法在物理空间里相聚,但是自己可以通过研究了很多年的VR技术,把学生们重新聚集在一个虚拟课堂里上课。数百位学生通过一个VR头盔,像潜水面罩一样戴在脸上,搭配着手里握着的两个控制器,参与到整个远程课堂。

这些“课堂”可能是在博物馆,可能是在实验室,可能是在海底,还有可能是在人迹罕至的火山口。学生们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在一个全新的、虚拟的、可交互的环境里,感受那些只能在书本上感受的东西。

拜雷森教授称这个“虚拟人”课堂为一个内部的元宇宙,在这个元宇宙中,每个学生的存在都以头像的形式呈现。

元宇宙:人类成为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两栖物种

元宇宙这个词起源于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庞大虚拟世界——元界。现实世界中生活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个虚拟分身,人们通过数字化来控制这个虚拟分身,在虚拟世界中相互竞争并提高自己的地位。

拜雷森教授认为,元宇宙就是人、地点等一切事物通过VR和AR(增强现实) 形成的集合。他说,从广义角度上来看,VR指任何合成感官带来的体验,包括幻觉、梦境、和人类佩戴上VR设备后的沉浸式虚拟环境。“而元宇宙就是所有沉浸式虚拟环境的集合,将来它可能会被完全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拜雷森教授说。

目前,中国科技界对元宇宙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蕴含着社交、内容、游戏、办公等场景变革的巨大机遇。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元宇宙发展报告》称,2020年是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2021年则可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报告称,受疫情影响,全社会上网时间大幅增长,人类的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转移,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网络世界生活的两栖物种。

安娜则直接用Virtual World(虚拟世界)来形容元宇宙。“它是一个人类可以建造的全新虚拟世界,”安娜向记者解释说,“你可以随时戴上设备,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和朋友一起跑步、一起看电影、一起工作。”

不过这并不意味人们未来会完全依赖这个虚拟世界。安娜说,人类社会已经有很多能实现远程交互的技术了,但人类是有真实社交属性的,现实世界里的社交活动不会被虚拟世界所替代。“大家依旧会在现实世界里一起去逛公园、散步、聚会、吃饭。人类在现实世界里获得的幸福感是无法在虚拟世界里获得的。”

安娜分析称,在元宇宙概念刚开始出现的前几年,人们可能会感到好奇、兴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会慢慢冷静下来,开始寻找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平衡点。“最重要的是,大家应该知道什么事是能在现实生活中做的,什么事是能在虚拟世界中做的。”安娜表示每个人要寻找的平衡点不一样,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有人会在5分钟内完成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切换,有人可能需要20分钟,有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

沉浸式体验:影响人类现实世界的思想行为

清华大学《2021年元宇宙发展报告》认为元宇宙是一个线下和线上融合的世界。这种融合发生在各个领域,物流、金融、医疗、环境和日常生活,让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互联共通。元宇宙正在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深刻改变着现有社会的运作。

Meta(脸书)公司此前曾推出远程工作协作平台Horizon Workrooms,用户可以在家通过佩戴Oculus VR 设备,访问网上的3D虚拟“办公室”。不同于“ZOOM“等视频会议软件,用户通过Oculus VR设备在线上“办公室”看到同事打造的虚拟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佩戴设备,选择每日的工作穿搭,也可以像在现实办公室里那样敲击虚拟办公室的键盘,在这一平台上,空间音频技术还能让用户听到来自办公室各个角落的声音,甚至“办公室”间的同事串门也成为可能。 这也是Meta推出的最重要的一款元宇宙应用。

除了改变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方式,元宇宙中的行为还能改变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在教育、环保、反种族歧视等事务上也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拜雷森教授说:“实验表明,在虚拟世界的沉浸式体验,能影响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思想和行为。”

安娜一直从事关于VR技术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她表示,实验证明了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想法和行为能转化到现实生活中。在一次实验中,她通过VR技术,让其中一组实验对象亲身体验树木被砍伐的过程,然后观察他们是否会减少使用纸张的数量。“在虚拟世界的森林中,他们可以用操纵杆控制树木的砍伐,”她介绍说,“他们不得不按照要求砍掉一定量的树。” 最后的实验结果显示,因为“亲自”砍过树,这一组的实验对象用纸量减少了接近20%。

在安娜参与研究的另一个实验中,实验对象被要求戴上VR设备,置身于一个虚拟的沿海地区。“参与实验的人可以自行选择所在地区5年、10年、20年,甚至30年后的景象,他们能亲身体会到海平面上升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 安娜表示,通过沉浸式体验,人们能直观体会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除了在环保方面,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对减轻种族矛盾也有所帮助。VHIL曾推出一个沉浸式体验课。在这个“ 课堂”里,学生们会扮演成一个黑人,亲身体验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历的种族歧视经历。“通过在虚拟世界里沉浸式体验别人遭遇的不幸,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同理心,让参与者在现实世界中更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拜雷森教授强调说,“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会让参与者完全认定自己已经成为所扮演的对象。”

未来和困境:设备价格和空间内容

技术渴望新突破,用户希望新体验,资本期望新出口。当下的互联网发展内卷化,在传播载体、内容传播方式、互动参与涉及等方面长期缺乏突破,导致互联网行业呈现出“没有发展的增长”。而“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或将实现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和更新。有报道分析指出,元宇宙可能是接替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互联网时代。

拜雷森教授表示,疫情后,Zoom等远程交互软件的使用,让人们相信对VR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接下来的十年,很多在现实世界能做的事情也能在虚拟世界里得到实现。” 他称,虽然自己不喜欢过多揣测未知的未来,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将现实世界里的活动搬到虚拟世界里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各大互联网科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资源的研究,使得VR头戴设备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从前人们想要进入虚拟世界,需要通过价值百万美金的实验室和超过4万美金(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头戴设备。而现在只需要400美金(约合人民币2500元)就可以在家里安装一个VR系统。”拜雷森教授表示,过去几年,各大科技公司对VR设备的研究,让VR设备成为大家都能负担得起的东西,这也为元宇宙的未来做出了硬件方面的准备。

尽管如此,安娜还是表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目前VR设备的价格还是很昂贵。“这是我们目前要面临的挑战之一,”她告诉记者,“只有价格问题解决后,才能实行大规模的VR普及。”

除了硬件方面,VR的内容、所呈现的场景等,也是未来研究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安娜称,置身于环境中体验绝对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未来世界里,更多人能通过VR体验之前从未体验过的场景。”她进一步解释说,因为价格昂贵、环境恶劣等因素,在现实世界里,只有极少的人能到北极看冰川,能下海看珊瑚礁。“但未来在元宇宙,更多人能通过VR技术,在虚拟世界里切身体验这个神奇的宇宙。”

拜雷森教授则认为,VR内容创作者们需要创作出更多适用于虚拟世界的内容,才能应对汹涌而至的“元宇宙”。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实习记者 黎谨睿

新闻推荐

美国体育史上最大性侵案达成和解协议 500余名受害者获赔3.8亿美元

持续了5年之久的美国体育史上最大性侵案——美国女子体操队前队医拉里·纳萨尔性侵案达成和解。根据受害者们与美国体操...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