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巴与蜀 两个二重奏

四川日报 2021-12-14 05:54 大字

梁平。受访者供图

梁平作品。

在诗歌《回家》中,诗人梁平这样写道:“成都有一把钥匙在手/重庆有一把钥匙在手/往往一脚油门踩下以后/以为人在家里,手机却开始漫游……”出生成长在重庆,不惑之年因工作定居成都再未离开,两座城市,奏响了梁平人生的巴蜀二重奏。

12月7日,重庆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梁平以“成渝双城和我的诗歌路径”为题,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双城故事”。在梁平看来,在过往时间刻度里,两座城市不仅是自己的家,也是自己诗歌的“根”。他在这样一个根系里,逐渐成型了自己面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世界的认知和感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诗意栖居的双重家园

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黄金时代,梁平写诗也从那时开始,陆续出版了不少作品,如《山风流人风流》《拒绝温柔》《梁平诗选》《巴与蜀:两个二重奏》《家谱》《三十年河东》《汶川故事》《时间笔记》《忽冷忽热》等。

人们总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诗人的写作总是有着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些可以从梁平的作品里窥见,那些鲜明的地理名字,浸润在字行之间,也用地理的经纬构建出他广阔的诗歌天地。要理解梁平的所思所想,成渝这一文学地理的视角,成为一把钥匙。

重庆是梁平诗歌家谱中是一个很重的基因,“重庆的嘉陵江,重庆的酒,就是我身上的血液。”在梁平看来,这里对他而言是家,是孕育他写作的土壤。1975年,当时的梁平在重庆江津下乡当知青,在涅克拉索夫《严冬,通红的鼻子》、郭沫若的《女神》《红旗歌谣》等少有的读物的陪伴下,他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除了进行田野劳动,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他还负责编印《工地战报》,内容很简单,就是写一些好人好事,也写一些“四言八句”的分行文字。其中,一些分行的文字被叫作“诗”,上了《四川日报》《重庆日报》的副刊,这让梁平颇为意外,他的诗歌之路也从这片希望的田野开启。

重庆山水环绕,建筑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地理空间肌理,造就了火爆、直爽的地域个性。梁平在这里自由畅享,个性充斥着刚性的一面。2001年,他的人生切换为成都模式。因为工作调动,他从重庆来到成都,在文人墨客会聚的红星路,担任《星星》诗刊执行主编。初来乍到,梁平有点不适应。不过“重庆崽儿”的乐观豁达,让他很快调整好心态,甚至还写了一首《陋室铭》来自娱自乐:“四十五年,背井离乡。一二三步,单走独唱。有诗文在,无安生床。原燕鲁公所,现老子作坊……”至今读来,都能感到一股鲜活生猛的气息。

在这里,梁平的诗歌创作也有了新的气息,视野更为宏观。重庆与四川,巴与蜀,这两个地方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诗人梁平的文化血液,成为他诗意栖居的双重家园。

站在窗口,看得见天上的三颗星星

在《成都:红星路二段85号》,梁平写下这样的成都痕迹:“站在窗口,看得见天上的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还有一颗,是诗歌……”在他看来,写诗的日子一定要有故事,要不断重新发现、认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这个城市,要在习以为常、见惯不惊中洞悉它的变化,包括日常生活、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变,让作品充满人间烟火气。

要有“烟火气”,就需要“有根”写作,要找到自己写作的“根”在哪里。不过,梁平解释,自己说的“根”和上世纪80年代韩少功提出的“文学寻根”不是一个概念。在他看来,韩少功谈到的“根”更多层面是文学概念上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根的挖掘。他所谓的“根”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层面之上的东西,“就像重庆、成都这两个城市,它影响我生命轨迹,是完成作为个体的‘我’生命塑型的根。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重庆、成都这两个城市占据我六十多年的生命,是我认知世界、所思所想的原乡。”从这个层面,他总结,成渝两个城市,是肉身梁平七情六欲、嬉笑怒骂的栖息地和集散地。

在梁平看来,重庆给了自己强烈的批判精神,成都则给予他绵软柔情。

站在花甲之年,回溯时光,当年在江津当知青的青年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生命的下半段会和成都发生关联。那时,成渝江河相隔,人们需要坐着绿皮火车颠簸一天才能到达。彼时的成都,坐拥《星星》诗刊,是他和无数诗人心中的诗意远方。白驹过隙,如今,成渝高铁相连,一个小时,两城人便可“回家”。

在他看来,诗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特殊标识,两地的诗歌更是中国诗坛上的重镇。未来,他希望通过更多的交流,寻找两个城市的个性表达,“更重要的是,两地的诗歌能够一如既往地活跃,承担起中国诗歌重镇的符号,探寻现代中国汉语诗歌的现代性转型升级。”

人物简介

梁平

当代诗人、作家。主编过《红岩》《星星》,还在编《草堂》《青年作家》。著有诗集《时间笔记》《巴与蜀:两个二重奏》等13部,诗歌评论集《阅读的姿势》、散文随笔集《子在川上曰》和长篇小说《朝天门》。获第二届中华图书特别奖、巴蜀文艺奖金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等。现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文联主席、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新闻推荐

元宇宙概念股集体爆发,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 “房产”之后 元宇宙又盯上“会议”

自“元宇宙”概念走红以来,热度持续居高不下。红星资本局注意到,12月13日的A股,涨停板几乎被元宇宙概念霸屏。截至收盘,该板...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