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在蓉颁奖 阿来:这张“科幻名片”源起成都,影响全国
王元(中)作品《见字如面》获一等奖
成都作为中国科幻之都,科幻元素早已融入城市骨血,刚进入6月,又一科幻盛事来了!
昨日,由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重庆出版集团、赛凡科幻空间主办的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颁奖典礼暨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启动仪式在成都隆重举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白希,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勇,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何夕,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江波等嘉宾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产业从业者及科幻爱好者们齐聚一堂。
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自2020年7月21日正式启动以来,征稿期历时3个月,共收到有效稿件720篇,共计1300多万字,再创历届新高。通过10位初审评委、3位复审评委、17位终审及专项奖评委的层层审阅后,王元作品《见字如面》、辛维木作品《明天就出发》、氦五作品《卡西米尔之墓》等优秀科幻精品脱颖而出,最终决选出一、二、三等奖,最具改编潜力奖以及新网银行专项奖。
活动现场,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知名科幻作家吴显奎围绕《“科幻+”深度嵌入,打造世界科幻名城》进行了主题分享。分享指出,成都科幻蓬勃发展的优势有三点:一是科幻文化已经成为当下成都本地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天府文化”的关键因素;二是成都正在形成企业积极探索创新,政府大力引导、完善服务的“科幻+”发展模式;三是成都科幻文化对相关高新技术企业、文创企业的外溢效果逐步显露。
“未来科幻大师奖”正凭借着它的品牌魅力一步步走出国门、走向全球,而培育该奖项的这片科幻沃土——成都,也用它独有的城市文化打造出科幻文化产业的新通道,进一步凝结国际优秀科幻产业资源,让中国“科幻之都”的城市新名片更加闪耀。
■阿来:
巴蜀故事、天府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
作为华语科幻文学史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从1996年到2006年,阿来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工作了10年之久。
在昨日的颁奖典礼上,阿来表达了他的喜悦:“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探讨科幻、畅享文学,一同收获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硕果累累的喜悦和开启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的全新旅程。”
阿来向观众们介绍,“未来科幻大师奖”是源起于成都、影响全中国的一张科幻名片。它既是国内在续最早的原创科幻征文奖项,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中短篇类科幻征文投稿数量最多的奖项。从201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涌现出大量富有创意、脑洞大开、极具文学美感的优秀作品和一批新锐科幻作家,为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阿来说,作为评委会主席他非常欣喜地看到,此次得奖的作品,大体呈现出创作思维宏大开阔、情节设计流畅合理、文字刻画饱满细腻的特点,整体质量较往届有明显进步,可见“大师奖”对优秀创作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科幻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世界科幻的高地。这里有杜宇化鹃的神话传说、蚕丛鱼凫的传奇故事,也有闲适自在的生活气息、创新创业的奋斗氛围,巴蜀故事、天府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希望对各位科幻作家、从业者能够有所启发,恣意挥洒笔墨,让科幻文学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阿来提出,如何在快时代的洪流中,挖掘更多优秀作者、生产更多精品、打造创意周边,同时引导强化社会责任感、传递网络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科幻大师奖”要走得更好、更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等奖获得者王元:
我要再为成都写一篇科幻小说
青年科幻作家王元的作品《见字如面》,荣获第九届“未来科幻大师奖”一等奖,奖金3万元。
《见字如面》从“我”的妻子去世开始讲起,一边回忆曾经点滴,一边揭开隐藏秘密,关于孤独,关于爱情。出乎“我”的预料,平日宅家的妻子竟然是恐怖组织一分子;更加诡异的是,“我”亲眼看着她的尸体进入熔炉,但她似乎还活着……评委对该作品的评价是:“风格熟练、沉稳,是一篇完成度较高的文章。”
昨日下午,获奖之后的王元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
记者:这次的获奖作品《见字如面》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王元:创作《见字如面》的动机缘于一次我跟妻子的普通夜话。也许是她当时看了哪部电视剧,或者新闻,突然提及生离死别的沉重话题,问道:假如有一天她不在了,我会怎么样?我让她别瞎想,光是这个念头就让我痛不欲生。我以一种温柔的责备终止了对话,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事后,我却一直瞎想,久久不能释怀,干脆付诸笔端。作为科幻小说,不能搞成志怪与灵异。量子力学是我最先想到的方法,假如那件事情发生,我最希望的当然是“起死回生”,科幻一点的措辞就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刘慈欣先生在《球状闪电》中就对人类量子化做出过精彩的演绎与阐释,而这并不是本文的着力点。我更想描写的是一种怀念,是一种天人永隔却割舍不断的爱:故事中的矛盾逐渐丰富,其他人物和支线蓄势待发,但所有描写都是为了烘托男主对于逝去女主的不舍,惟此而已。写作此文,最痛苦的不是面对近乎自我折磨般的感情纠葛,而是关于计算机技术的铺设。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尽量自洽的同时,不出让专业人士贻笑大方的纰漏。
初稿完成于去年初夏的一个深夜,我蹑手蹑脚从书房回到卧室,妻子睡得正香甜,我紧紧抱住她,有种失而复得的错觉。我想可以回答妻子的问题了:我会给她看这篇小说。
记者:请谈一谈你的科幻创作历程?
王元:我接触科幻是在2012年,真正开始写作在2014年左右。2015年开始,我参加了很多征文比赛,得到了不少鼓励和锻炼,断断续续发表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接下来想要调整一下,把重点转移到长篇写作。我梦想写出刘宇昆式兼具科幻质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热衷于科幻带来的现实割裂与错位思考,在极端或者陌生环境之下演绎人情冷暖。
记者:成都这座城市的科幻氛围对你有何影响?
王元:从2015年我第一次来成都,就对这个城市产生了强烈的好感,我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和人们悠闲的处世之道。过去几年,我基本上每年都会过来参加科幻活动,已经是成都的老朋友了。2019年还专门写了一篇“一百年后的成都”征文稿,再次加深了对成都的了解与喜爱。我觉得成都是一座非常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高新的科技文化,是当之无愧的科幻之都。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为成都写一篇科幻小说!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随着端午节临近,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上相关的出游产品预订情况持续走高。根据携程的预测,今年端午节出游人次将达到1亿人次。...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