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境育德”教育应是“全民大合唱”
近日,“2021全国中小学新时代德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田征应邀参会,并作了《全境育德——把教育做在生命成长的发展点上》报告,他分享了自己40多年育德实践感悟和思考,使人深受启发。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田征。
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采访中,田征指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哲学思想中,德善始终是核心文化元素和化人正人的法标。尚德乐善是终身发展的修行,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
他说,置身新时代、新思想、新格局、新实践的视野和背景之中,教育惟守正创新有天地。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立足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格局,必须了解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发展要求,决定教育守正创新的综合施策和统筹推进。
“全境育德”要问题入境;育德认知要思考有境;育德过程要创新开境。“育德”建构和实施,应是全社会、全时空、全情境、全天候、全过程、全环节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体系建设、发展动力自驱、发展智慧共享、发展激感奉献和发展赋能叠加。
优化学校思政教育,要正本清源讲本真,守正创新求实效。学校教育要全景式营造育德环境,让师生在正心、正念、正行的“情、景、境”中浸润感染,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切忌“喊口号”。
田征说:“要提倡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教育,就要提倡融合实施推进。德育是最具立体性教育,当以跨界思维来谋划,以系统建构来实践。有了社会化大教育观,教育改革创新才能集聚合力,互添动力,富有活力和希望。”
教育的灵魂在于立德树人
田征说,首善于德,反映着教育本心大格局。成就人的教育,讲究和众合力的行为内功和活动效能,全境育德的建构和实施,强调静心思考、精心谋划、用心作法、爱心感化的过程。
“全境育德”,是讲求全社会、全主体,全时空、全因素,全天候、全过程的合力建构意义,全境育德,把教育做在生命成长的发展点上。“全境”指社会化大教育发展格局背景下,服务人才培养的责任范围和控制状态。应积极发现并正确把握人的发展成长过程,最优化最大化自我价值实现的开发点和造就点。追求教育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全人全程的守正创新。
教育之灵魂在于立德树人。做有灵魂的教育,就要德育为先,充分彰显“我好、你好、他好”的真诚,涵养“和人、和事、和社会”的品格。
在社会化大教育背景下,要积极营造德育为首、为先、为要的社会环境。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德小善、小事小节做起,开展并推行了“做更好自己”,积极营建首善于德的校园生活情境。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学校全员协同作用和全景境的造势。共建共造学校德育全员协同、融合发力的情景意境。全境育德,不仅仅为思品课的教学行为,也非全为思政教师、班主任教师的职责任务,而是学校全面关注的、全方位构建的、全员参与的、全环节优化的、全过程渗透的融家庭、学校、社会于一体的全境教育。
从学校大德育出发,“全境育德”强调正心、正行、正人的大境作为。因为教育无法重来,也没有机会重来。育人当首善于德,育人当以理想信念培根铸魂,以五育并举成人成才。
以德育建构教育发展新格局
田征说,“全境育德”既追求首善于德的高度、宽度、温度、力度、深度和效度,同时讲求立体式的教育建构,教师、班主任、校长工作岗位,都应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田征指出,中小学是人的终身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完全形成,因而教育工作者在此阶段,就充当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要自觉排斥世俗偏见,守正创新培育新人。教育的过程,除了技术的传授,很大意义上体现着育德立德的教化,都是从自己理解和自己感受的生活中,接受道德化育,提振道德精神,实现道德价值。
在教育面前,人人都要做更好的自己,要自觉认识教育相关主体的责任,把教育做自然、做真实。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全民的大合唱。育人为本,当晓“应心、应性、应自然”之道,当悟“和人、和事、和社会”之法。师者言传身教最当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科学建构,相关责任主体,都要从自身职责做起,仁爱于心,智慧赋能,这样教育一定会行有作为。
他说,教育讲究静,讲究慢功夫,来不得半点的急躁和虚荣。教育要多一点冷静和理性,要讲究常识,常规和常态,要回归科学,回归人性,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自觉建构教育生态、和美发展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李成河
新闻推荐
挡电瓶车上楼 小区楼道竟用石墩堵门 物业:正在移除,电梯报警器测试中
小区负一层消防通道处放置的石墩近日,家住成都人居·锦尚春天A区的市民反映,地下停车场通往单元门的消防通道被石墩挡...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