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跑“绿色新赛道” 仗不好打得顶着打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评论员 刘琴
既要跑得稳,还要跑得快。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新跑道上,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区,应该有这样的城市担当。
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碳达峰”、“碳中和”就以C位出道。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其后,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也即是说,以2030年为节点,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在之后逐步回落。到2060年,中国会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不要以为碳达峰、碳中和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且不论温度上升带来的冰川解冻、海平面上升、动植物灭绝、耕地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问题,日前,四川发布了臭氧污染预警,臭氧的产生,就与碳排放息息相关。也别以为碳达峰、碳中和只是一个环保概念,“低碳”作为全球共识,将主导产业的转型,将引领科技、金融、消费方向的改变,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可以说是全领域的价值重构。
所以,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在环保领域做减法,也是在经济发展中做加法、做乘法。站在这个百万亿级的风口,站在这个全新的黄金赛道,谁能更先适应趋势,顺应趋势,谁就将占领先机。
2017年,成都获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开始推进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其后,相继推出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实施意见、管理办法以及场景评价规范等系列文件。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更是以轨道、绿道、林盘为坐标,“圈”出了一个个低碳生活场景。今年,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的“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明确以降碳为总抓手。接下来,成都要推出一批碳排放与碳吸收动态平衡的先行先试试验区,要开建一批零碳产业功能区、零碳社区等示范项目,要加快构建一个支撑零碳经济发展的新基建体系。总之,要创建一个全力推动生产、消费过程向低碳化转型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场景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努力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
当然,这个目标的达成并非那么容易。土地面积占全省约3%,常住人口占全省20%,GDP占全省近40%,实际管理人口超2100万,机动车突破500万辆。这就是成都减少碳排放面临的严峻现实。仗不好打,得顶着打,一场一场打下去,“成都蓝”一定能成为天空最美色彩。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13308064232■遗失公告:龙泉驿区大面街办金玉逸家小强小吃店食品经营许可证正副本(编号:JY25101120088564)遗失作废■成都市...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