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1926年
中共成都独立小组、市委等地方组织相继建立,团结成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地方军阀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
依托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环境,组织成都人民积极发展战时经济,大力推动川军出川抗日,为支援抗战作出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通力配合党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斗争,实现城市和平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彻底结束。
新中国成立之后
成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进入全新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4年编制第一版总规,确定了“精密仪器、机械制造及轻工业的城市”定位,在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推动下,迅速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GDP由1949年的4亿元增加到1977年的28.7亿元,工业占比由9.7%快速提升至45.9%,无缝钢管、电缆产量全国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业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1982版总规确定了“以机械、电子、轻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定位,成都以率先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创新举措引领全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相继设立高新区和一批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1995年GDP较1978年增长18.9倍,建成区面积从60平方公里拓展至136平方公里,城市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1996版总规确定了“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定位,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通过实施东郊工业区“退二进三”、工业“一区一主业”集群发展等重大任务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商贸、金融、文旅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快速振兴,1996年—2011年电子信息、汽车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6倍和6.7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24.5倍;通过实施府南河综合整治、“五路一桥” 、“5·12”灾后重建等重大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区人口超过5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
2011版总规确立了“国家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2014年GDP突破万亿元、2016年城区人口达到千万,成功迈进超大城市行列。2017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组织进行了总规编制大会战,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四大定位和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推动实现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治理体系全方位完善、生活品质全方位提升,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五个重点领域的突破和系统性变革。
新闻推荐
全国消费促进月来了这份参与指南请收好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王雨萧
资料图片全国消费促进月来了!疫情防控向好、消费持续回升,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将于5月1日至31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