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眼科不差钱IPO 收购民非机构合法性被问询账上6亿多资金,却募资4.9亿建五大项目;收购多家民非组织医院改制为私营企业,深交所问询交易合法性
进入2021年,民营眼科医院“扎堆”IPO。继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之后,何氏眼科近期在深交所网站更新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预备登陆创业板。
本次IPO何氏眼科计划募资4.9亿元,一部分用于沈阳眼科医院扩建,以及北京、重庆两地眼科医院新建,剩余的2.35亿元主要用于视光服务业务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何氏眼科账面上的货币资金接近6.13亿元,完全可以覆盖募投项目的全部开支。为什么募投项目不使用自有资金?招股书并未作出解释,新京报记者发函何氏眼科,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何氏眼科IPO更大的隐忧是其“身份”问题。2015年12月开始,何氏眼科陆续发起对多家民非组织(民办非企业)医院的收购,并将其性质变为私营企业。深交所在审核问询函中,要求何氏眼科说明其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及技术进行转让是否合法、有效。
海归博士兄弟创建眼科医院,三家门店贡献六成营收
何氏眼科前身为2009年成立的何氏有限,由何伟、何向东、付丽芳等人一同创办,三人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何氏眼科63.31%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兼实际控制人。
何伟、何向东兄弟二人均有海外留学经历。1993年,何伟拿到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弟弟何向东也拿到该校的医学博士学位。
1995年,何伟与刚毕业的弟弟一同回国。之后,二人陆续联合创办了沈阳何氏眼科医院等医院和沈阳何氏眼镜有限公司、辽宁何氏医学院等机构。除辽宁何氏医学院外,上述医院和眼镜公司于2009年后陆续并入何氏有限,成为上市公司当前的核心资产之中的一部分。
招股书显示,至2020年末,何氏眼科总资产达11亿元,净资产9.6亿元。2018-2020年,何氏眼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7.5亿元和8.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610万元、8060万元、1亿元。
截至2020年底,何氏眼科共拥有35家控股子公司,依靠这35家子公司,何氏眼科打造了一套“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即初级眼保健服务、二级眼保健服务和三级眼保健服务,三者形成金字塔式结构,初级眼保健服务在最底层。
其中,最核心的当数三级眼保健服务,定位为区域疑难眼病诊疗门店,目前仅3家门店,分别是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大连何氏医院有限公司和葫芦岛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这三家门店贡献了公司绝大多数收入。2020年,三大门店各项收入合计5.08亿元,占期内总营业收入的60.5%。其中收入最高的是沈阳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2020年总收入为3.0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6.3%。
初级眼保健项目当前净利率最高,利润率提升速度最快。其净利率由2018年的5.18%提升至2020年的20.29%。二级眼保健项目则一直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净利率分别为-24.23%、-22.13%和-16.23%。
按主营业务细分,何氏眼科业务则可划分为眼科专科诊疗服务以及视光服务。眼科专科诊疗服务又划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两项。截至目前,手术业务依旧是何氏眼科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但其占收入比重逐年下滑。2018年-2020年,公司手术治疗收入分别为3.5亿元、4.0亿元和4.4亿元,占主营收入比分别为57.76%、53.96%和52.4%。
视光服务业务即是“屈光不正光学矫正”业务,服务内容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的验配等,类似于眼镜店。这部分收入近年来稳步提高。2018年-2020年,该项收入分别为1.6亿元、2.2亿元、2.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26.63%、30.07%、32.8%。
募资近5亿背后:账上资金足以支付募投项目
本次IPO,何氏眼科计划发行不超过3050万股,计划募资4.94亿元,募投项目共5个,分别为沈阳何氏医院扩建项目、北京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重庆何氏眼科新设医院项目、何氏眼科新设视光中心项目和何氏信息化建设项目。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年底,何氏眼科账面上拥有货币资金近6.13亿元,且合并资产负债率仅12.78%。这意味着何氏眼科的自有资金足以支付这5大项目的开支。但招股书显示,这5个项目的投资资金将全部由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来解决,招股书并未就此作出解释。新京报记者发函何氏眼科,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
4.94亿元募投资金中,沈阳何氏医院的扩建项目计划投入高达1.37亿元,而北京何氏眼科、重庆何氏眼科的新设医院项目投入资金仅4559.69万元和3537.53万元。
单个项目中投资金额最多的当数何氏新设视光中心项目。记者注意到,其计划在全国新建67家视光中心门店中,计划开在辽宁省内的就有30家。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何氏眼科现有35家子公司中,2018年以后新开的有15家(其中,二级眼保健机构13家,区域管理公司两家),多数集中在辽宁,其余则分布在重庆、上海、北京、博鳌、深圳、雄安、保定七个城市。
这15家门店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已披露数据的唯一盈利的仅有成都何氏视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根据新京报记者统计,目前35家控股子公司中有23家2019年存在不同程度亏损(另有海南博鳌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2020年12月31日才注册成立,尚无业绩表现),亏损家数占比高达70.59%。
何氏眼科方面对此表示,部分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系受医疗服务行业需要一定时间市场培育才能盈利的特点影响。培育期新设医疗机构前期普遍亏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三年医疗事故50起,研发费用不及行业龙头1%
作为一家民营眼科医院连锁企业,何氏眼科的技术储备问题也值得探究。
截至去年底,何氏眼科共有1731名员工,其中医师358名,副主任以上级别的医师共108名,主治医师128名。
不过,根据招股书,这些医师并非全部只在何氏一家企业工作,有部分人员是多点执业,招股书中并未披露这部分医师的人数,因此并不能看出何氏医院的技术实力。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眼科医院“重销售、轻研发”现象普遍,然而与同行相比,何氏眼科“研发费用率过低”问题仍显得比较突出。
2018年-2020年,公司连续三年研发费用216万元、161万元和160万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0.35%、0.22%、0.19%。
记者发现,同行业同样冲刺IPO的公司中,华厦眼科仅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即达到1287.46万元,占期内营收比例为0.71%。2017年以来,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在0.6%以上。
与行业龙头爱尔眼科相比,何氏眼科的研发投入更是远远不及。
2019年-2020年,爱尔眼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52亿元、1.6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52%和1.38%。由此计算,何氏眼科2020年研发费用不及爱尔眼科1%。
研发投入较低,何氏眼科将主要精力花在了销售上。2018年以来,何氏眼科销售费用分别为7518万元、1.03亿元、1.06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2.25%、13.84%、12.73%,销售费用率连续三年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何氏眼科近年来医疗纠纷多次发生。
2018年以来,何氏眼科共发生50多起医疗纠纷,其中多起白内障手术纠纷尚无结果。公司在首次申报时亦未披露具体纠纷或事故信息,在被监管问询之后,何氏眼科才披露相关信息。
报告期各期,公司已完结且涉及的医疗纠纷经济赔偿/补偿的医疗纠纷分别为23起、20起和14起,涉及患者数量57人,产生的经济赔偿/补偿对应的营业外支出分别为64.42万元、105.11万元和60.79万元;其中,公司经济赔偿/补偿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共7起。
民非组织改制合法性问题或影响上市
深交所的问询结果显示,何氏眼科当前能否过会主要焦点在于“民非组织重组是否合法”。
IPO说明书显示,何氏眼科旗下的医院实体之前多为民非组织,而不是民营企业。据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合伙人林小明解释,民非组织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招股书显示,何氏眼科当前大部分资产通过承接原民非医院的资产而来,其中包括沈阳何氏眼科医院、大连何氏眼科医院、葫芦岛何氏眼科医院等。
2015年开始,何氏眼科陆续通过收购的方式,按净资产价格将这些“民非组织”收入麾下,共花费9687万元,收购之后这些机构的经营性质变更为企业。
深交所要求何氏眼科说明,收购上述经营性资产及负债是否已取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审批,相关资产及技术进行转让是否合法、有效。
保荐机构对此表示,何氏眼科均未因发行人收购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及负债的事项而被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过,同时,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属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就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合规情况做出了书面确认。
此外,2015年12月收购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及负债事项,不涉及技术转让,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均未因发行人收购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及负债之事项而受到行政处罚,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及负债转让合法、有效。
新京报记者彭硕
新闻推荐
4月27日,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城厢会客馆首度亮相,本次除了有艺术打卡新坐标外,还有七个展览同时开展,这个“五一”,近郊游可...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