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一体化” 唱响体育“双城记”

四川日报 2021-04-19 10:47 大字

思考

□张永韬

体育产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一,具有典型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的特征,其融合度强、辐射广、产业链长的特点决定其能够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现实意义。从具体实现路径分析,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一体化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当务之急是在思想上形成一体化发展理念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文化同源,山水相依,素来有“成渝一家亲”或“川渝一家亲”之说。如今,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结合国家层面推动体育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当务之急是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体化发展理念,切实破除行政区“块块分割”意识,走体育产业统筹合作一体化发展之路。从横向比较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长三角等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都来自于城市之间的竞合,而非“单打独斗”,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可以使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在协作、互补和整体的框架下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创新顶层设计形成“1+2+N”的规划体系

创新顶层设计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成都和重庆两个中心城市的辐射源效应,使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形成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高效整合的局面,产生规模经济,实现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考虑到更好协调成渝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建议提高管理层级,一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政府与重庆市政府共同牵头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二是鉴于成渝两地在双城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作用,成渝两地结合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对标对表,分解任务,制定“分规划”;三是双城经济圈的其他地区对标体育产业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和“分规划”,制定市(区)的“子规划”,最终形成“1+ 2+N”的规划体系,切实破解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构性”和“同质化”矛盾。

以项目合作促体育产业集群式发展

国内外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的实践经验表明,体育产业集群是实现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有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项目的合作与实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是成渝两地共同申办体育赛事,积极探索“一赛两地”“轮流办赛”等办赛新模式,共同争取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级别体育赛事落户。二是以天府奥体城作为成渝两地体育产业基础设施供给的桥头堡,依托两地的大型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其多元化功能,形成以竞赛表演业为核心,专业化产业纵横分布的体育产业链,构建“成渝体育产业圈”。三是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示范园区,吸引国内外高端体育服务业及高附加值体育制造业入驻园区,降低体育企业跨区域发展成本,打造体育产业区域协作样板。

借交通优势助区域体育产业全面协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一体化可借助地理位置及交通网络优势,一是统筹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空间格局,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形成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基于交通线将成渝两地的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旅游、文化、健康等相关产业发展,两地联合率先建成体育产业据点,穿针引线,以点带面,强化其辐射功能,推动周边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二是借助即将形成的“1小时交通走廊”“1小时通勤圈”等不同圈层交通体系规划区域体育产业项目,利用圈层交通系统带来的便利,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互融互通。三是由“点”到“圈”,建设以成都、重庆为核心,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休闲等为一体,具有圈层结构的大都市体育生活圈。

(作者系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新闻推荐

再大的“瓜”也不能“压线”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执法”成为举国关注的一个热词。随着我国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