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送出“大礼包”增加岗位、技能培训、专场招聘…… 让居民钱包鼓起来!
成都强化稳就业措施,举办一系列招聘会 本报资料照片
我们常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其实,若论老百姓能拿到手的财富,“人均可支配收入”会是一项更好的指标。居民收入水平,作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的重要要素,被成都市纳入到“十四五”期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收入,是幸福美好生活的保障,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怎么推行、如何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拓宽就业、增加岗位、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一项关乎怎样让居民的钱包更加鼓起来的系统工程正顺利推进,更多更实的举措,正在成都落地显效。
增就业岗位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
20余家大型跨国企业、30余家行业龙头、1200多家优质民营企业……当前,幸福新就业·美好新生活2021年成都就业大型网络招聘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
强化稳就业措施,提高工资性收入。这场招聘会给成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送来一场“及时雨”——不到两周时间,累计发布职位17000余个,需求人数高达50万以上。
举措远不止此!记者了解到,“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工作推进以来,成都市围绕就业岗位供给,启动2021年成都新经济梯度培育入库企业申报活动,策划农业农村招商项目135个,编制《2021年成都市农业农村投资指南》,推进农民就地就业。
围绕工资待遇提升水平,成都市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月”活动,重点聚焦快递物流、家政、房产中介等新业态企业,在工资福利、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协商。一季度,全市共发出《集体协商要约书》4575份,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7000多份,覆盖企业超3300家,覆盖职工超32万人。
围绕技能提升和就业帮扶,成都市深入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上线112个专业3500余个课程资源,在线组班培训644个,培训超52万人次;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和“蓉漂”青年人才系列招聘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290余场,提供岗位27万个。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发放稳岗补贴1万户,金额超14亿元,惠及职工50万人。
强企业经营
“一增一降”背后的成都举措
李浩就职的互联网公司开年第一天就为员工发了红包——“涨薪5%”。这份福利背后,是“公司去年发展得不错,收益增长了40%左右,所以公司员工的收入也就得到了相应提升。”
企业的发展,乃至于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培壮大中小微企业,提高经营性收入”。
自“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实施以来,“一增一降”两个数据变化足以说明成效。
一增:持续开展“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动计划,今年新增上市公司6家、新增过会2家。
一降: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由19%降至16%,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至1%。
这“一增一降”的背后,是成都针对市场主体培育和降成本政策落实的具体举措。今年1月,全市预缴申报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所得税,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86.76亿元,惠及纳税人1472户;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5.75亿元,惠及纳税人555户。
“引培壮大中小微企业,让企业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进而反哺城市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此认为。
缩收入差距
着重加强兜底保障显城市温度
提升服务兜底保障水平是彰显城市温度的重要举措。
着重加强兜底保障,成都将进一步优化重组各项救助制度项目,丰富救助政策供给。
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充分运用好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防止脱贫群众返贫。
将着重提升社保水平,启动成年城乡居民长照险试点工作,推进生育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加快罕见病用药保障体制机制建设。
将着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放租赁补贴2100户共305万元,启动2000套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租售前期准备工作,受理2712名人才安居资格预申请。
将着重发展慈善事业,启动编制慈善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度调研,拟制慈善激励表扬工作方案。
优载体平台
政府与企业“携手”同助力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载体,成都如何与企业“携手”共同助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一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成都在2018年11月出台了成都民营经济“25条”,推出25条具体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成都市针对私营企业主的相关措施对“25条”进行了延续和拓展。
具体惠企“干货”有:对企业“给机会”“给场景”。成都将以“产业功能区聚能升级”为主线,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以及城市机会清单和各类供需信息,帮助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助推企业创新成果加速变现,为企业公平提供共建共享的城市发展机遇。
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系统实施 “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创新金融产品,着力实现行业和区域全覆盖,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如市科学技术局将联合银行机构共同推出“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信用贷款产品,为成都科技型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设立超过100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力争到2025年,人才贷等产品累计放款突破300亿元。在发挥财富管理职能上,积极研究促进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相关措施,有序推动QDLP相关工作开展。截至3月末,注册在蓉私募基金机构389家,基金产品949只,管理规模1499.8亿元。
落实降成本相关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用好用足各类专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如《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3月1日起施行。目录明确,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成都企业可前往税务申报。3月1日,供水接水费、包装费,供电移表费、环境监测费、供气开口费等相关收费都按照国家部署,统一全部取消。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新闻推荐
目前,成都市的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市民接种热情也日益高涨。不过,对于新冠疫苗,很多市民还存在疑问,比如接种疫苗有哪些...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