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评分两极分化 强求理想结局不如正视现实问题

成都商报 2021-04-06 02:29 大字

影片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目前它或许不能也无法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对“姐姐”这一身份的审视,对女性困境的正视,对重男轻女的透视,远比一个理想的结局更重要、更深刻。

清明假期,《我的姐姐》成为最大的惊喜,目前票房已达3亿(截至4月4日晚),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然而,随着电影热度不断攀升,影片开放式的结局导致本片的评分呈现两极分化。姐姐没有放弃弟弟的做法被部分观众视为“扶弟魔”前传,有人表示“前面哭死,最后气死”,还有部分观众因为结尾姐姐似乎依然深处困局没有给出“女性独立”的自由选择而愤愤不已,于是在网上给电影“怒打一星”。

由于电影在一开始就给了姐姐不养弟弟、追求独立自我的设定,很多人都希望她能走出女性为家庭牺牲的命运,以至于一些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姐姐放弃送养弟弟,或隐晦表达要继续抚养弟弟。这就好像费了很大劲,最后却回到了原点,仿若做了一场梦。

其实,大家担心的是,姐姐会为了弟弟放弃自己追求的梦想,放弃去北京求学,会继续留在成都找一份工作,抚养弟弟长大成人。但生活的复杂正在于此,有些人、有些感情并非说断就能断。作为局外人,或许大家可以轻松地迅速给出一个利己的答案,但当身临其中面临各种纠葛时,做出抉择又岂是容易的?

姐姐的选择,其中也隐藏了不一样的意味。在中国人的哲学里,人生可以分成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前者和后者似乎一样,但境界大不同。剧中最开始,姐姐是被强迫养弟弟,影片最后,则是主动放弃签送养协议。两者之间,实则相差千山万水——前者是女性被迫驯化于无形的规则,后者则是遵从内心的情感。那么,所谓的女性独立的自由选择,是不是也包含了这一种?

当然,电影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这部电影作品,显然是极具现实主义的,其中涉及的重男轻女、女性命运、人物抗争等,都能在现实中一一对应。一个故事的结局固然重要,但大可不必因此而否定电影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深刻的现实问题的解决途径,寄希望于一部电影。

事实上,比评价出现两极分化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影片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赤裸裸的现实问题,目前它或许不能也无法解决,但由此引发的思考,对“姐姐”这一身份的审视,对女性困境的正视,对重男轻女的透视,远比一个理想的结局更重要、更深刻。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新闻推荐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都电信参与组建“校园阳光使者”

近日,成都市高校防电信网络诈骗和“断卡”宣传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由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团市委、人民银行成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