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又逢世界自闭症日 来这里,喝杯“10万秒”咖啡

成都商报 2021-04-03 01:13 大字

特需伙伴们到企业参加外场活动 摄影记者 吕国应

成都市锦江区残联办公地一楼,开设了一家名叫“星空里”的咖啡烘焙馆。在这里,工作人员都是特需家庭的孩子和家属。这些特需伙伴因为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先天疾病,记忆力比普通人差很多。他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

4月2日是第14个“世界自闭症日”,主题为“关注与消除自闭症人士教育与就业障碍”。红星新闻记者近日走进这个温暖的咖啡馆,走近这些特需伙伴。

建建和他的“10万秒”咖啡

“水温93℃……”辅导老师刚准备介绍“10万秒”咖啡,建建就忍不住抢了话。他是咖啡馆的资深员工,早在两年前的2019年3月,他就成功通过就业技能测评,成为最早一批特需伙伴。

建建虽然反应慢一点,但他喜欢和大家交流。当你走进咖啡馆,叫出他的名字,他会露出略显羞涩而又温暖的微笑,并伸出右手,跟你握一握。

一站在咖啡壶面前,他展示的是异常的自信。跟有些特需伙伴闷头冲咖啡不同,他喜欢一边冲,一边自己解说。

建建喜欢出外场做茶歇服务,因为除了到店的客人,他还可以认识更多朋友。有机会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于他而言,就是一天中最开心不过的事情。

近日,建建出现在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员工生日会上。他手执咖啡壶,除了解说怎么冲咖啡,还解释咖啡用途,手把手教大家冲咖啡。

建建的“手艺”,来自于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据就业辅导师测算,按每次练130秒计算,每天训练3次,每月工作22天,特需伙伴手冲一杯挂耳咖啡,一年需要训练102960秒。这就是“10万秒”咖啡的由来。

各有所长的特需伙伴

在咖啡馆里,特需伙伴丹丹、可欣和玉洁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工作的岗位也因此不同。

“可欣去年4月来的,刚开始并不愿意和人交流,有时还会尖叫。”辅导老师黄钰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培训,可欣喜欢上了绘画、做陶艺,情况有所好转。“她可以做产品,比如捏制、上色,除了烧制需要辅导老师帮忙。”黄钰说,他们还准备给可欣建一个工作室,让更多人认识她。这样,可欣爸爸每次送她上班之后,就可以有自己的工作时间了。

“丹丹可能干了!”店长张女士介绍说,虽然丹丹是一名脑瘫患者,但现在已经可以完全负责吧台的工作,熟练地制作饮品和收银。

端着餐具的玉洁则礼貌地招呼着记者,告诉记者办公室在哪里,去哪里找他们的辅导老师。相对而言,玉洁是一名“新人”。

张女士介绍说,能到咖啡馆店面工作,对他们而言,属于中级培训。此前已有专门团队对特需伙伴进行初期培训和能力评估,合格的就从服务生做起,此后慢慢进行技能训练。“有的伙伴以前在家连锅铲都不拿的,现在能做一些简餐,让家人也很安慰”张女士感叹道。

承载城市“耕心”的咖啡馆

“在参与一环路市井圈的整体梳理策划中,我们发现了这一颗城市更新中的‘温暖之星’。”戴德梁行华西区总经理张裕鹏表示,咖啡馆开在写字楼很正常。

在“星空里”发起人杨娟的眼里,原来只承载出入功能的大厅,现在承载的是城市更新中的“耕心”之地。“我们进行空间场景的塑造,对每一位‘星’伙伴进行培训,用我们的爱感染周边的居民,让每一位朋友能感受到推门见温暖的生活场景。”她说。

对此,张裕鹏从专业角度解释,当城市的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修补发展转变,作为存量修补的重要内容,“微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星空里”咖啡馆就是城市有机更新中的一个缩影。

他认为,场所塑造是涵盖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过程,可以帮助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创造性,通过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提升体验。而微型场所的有机更新和场景塑造,会让人们愿意在这样的项目中停留更久。而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将会实现“旧功能升级、新功能注入、新旧功能混合”,并最终走向融合发展。

“更多的社区场景会以人为本,不仅关注社区、公共空间、场所的塑造等硬环境,更关注历史、记忆、人文体验、社会责任等软环境,让每一位成都人享受城市更新中的‘耕心’温暖。”张裕鹏说。

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新闻推荐

“取长补短”助力非公经济发展 区工商联组织企业家赴成都考察学习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李淼通讯员李春涛)为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思路,服务全区“双招双引”工作大...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