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好学校将迎“量变”与“质变”

成都日报 2021-03-18 01:21 大字

■今年,成都将新增5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提升68所初中办学水平,新增60所新优质学校,新增5所省级示范高中

■成都将以优质学校培育行动为抓手,继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涉及收入、住房、教育、医疗等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3月16日,《新天府会客厅》聚焦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邀请了成都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马海军做客节目,围绕学位供给增加、优质学校培育等,探讨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全域一盘棋,重增“量”

未来5年高品质幼儿园数量翻番

好学校一定是“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学校。建设这样的好学校,马海军认为要实现发展方式的5个根本转变。

“教育布局,要从过去的规划配套向规划引领转变,坚持‘城市、产业规划到哪里,教育就跟进规划到哪里’;教育服务,要从为户籍人口服务转向为常住人口服务,要让随迁人员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政策导向,要从城市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马海军说,管理方式,要从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教育评价,要从单向评价,即过度关注分数,向综合评价转变。

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配套行动来支撑,在马海军看来,首先要增加学位供给。过去5年,成都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攻坚行动,建成学校(幼儿园)809所,新增学位52.5万个。“下一个5年,我们要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积极稳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随迁子女、新市民就学问题。其中,今年要新建、改扩建近80所学校,增加10万个学位。”

马海军还透露,未来成都优质教育的“量”也将增加。“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实施优质学校培育行动,高品质幼儿园要在现有基础上翻番,新增150所优质中小学,提升100所初中的办学水平,增加20所省级示范高中。今年,成都将新增5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着力提升68所初中的办学水平,新增60所新优质学校,并新增5所省级示范高中。

此外,成都还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行动,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马海军认为,要建设更多满足市民需求的好学校,需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关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每个领域。

高质量发展,重提“质”

中小学优质学校覆盖率将超70%

建设学校,提供更多学位,只是第一步。马海军表示,把每一所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实现“幼有所育、学有优教”是更重要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市教育局着力解决城乡差异,通过名校集团发展、与高校共建附属学校、‘新优质学校’培育、初中强校工程、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等,建设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但还不够。”

“接下来,我们将以优质学校培育行动为抓手,继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马海军表示,教育局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到2025年,让全市中小学优质学校覆盖率达70%以上。

未来,成都将大力实施以下举措,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放办学,实现优质资源供给方式“多起来”。将立足小区、社区、园区,统筹利用教育、科技、高校、企业等多种社会资源开放办学,让新校高起点、老校有亮点、校校有特点。推动26所校地共建并新挂牌高校品牌附属学校高水平发展,将创新共建路径方式,增加优质资源供给。

二是名校引领,老百姓的认同度“高起来”。将充分发挥名校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村学校”等形式,深入推进全市136个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发展,使新校、弱校、农村学校“强起来”。

三是结对帮扶,让城乡教育资源“动起来”。将深化“以区县联盟为框架、学校结对发展为基础、干部教师交流为核心、优质资源辐射为重点、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区域教育联盟发展模式,让城乡之间优质教育共创共享。

四是线上线下,让学生与优质资源实时“连起来”。将通过成都数字学校、四川云教、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等,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成都市名校、名师资源结合,让优质资源的扩展打破时间、空间的壁垒。

“家门口的好学校强调的是一种幸福感,老师、学生、家长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感,也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感。”马海军说。本报记者 赵子君

新闻推荐

五行刀法让学生体验武侠人生

“嘿——呼——哈!”在成都市金牛区迎宾路小学的校园里,学生们手中紧握唐横刀模型,迈着整齐的步伐,正在体育教师曾科的指导下...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