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年王光祈与他的“少年中国”
泛黄的书页封面上印着方正的“少年中国”几个字,这份近百年前发的刊物成为见证青年进步的记录者之一。看到这份薄薄的刊物时,很难不被它历经百年岁月洗礼后留下的沧桑所打动,仿佛那些为传播进步思想的青年人奔走于眼前。
《少年中国》月刊,是“中国少年学会”的会刊。1919年,李大钊、王光祈等成立了“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少年中国学会,将一批爱国、怀有满腔热血的少年组织在一起,他们希望在当时的黑暗与混乱中,摸索出一条适宜生存的新出路。
王光祈生于温江,是20世纪初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中国现代音乐理论奠基人,曾受到革命先烈李大钊的高度称赞。作为“少年中国”的主要领导者,在他的理想信念中,希望开展少年中国运动和创造“少年中国”,通过教育和实业改造中国,构建一个既传承着华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文化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能够在人类大同世界的舞台上占据重要席位和发挥应有作用的中国。
他主张通过开展必要的社会活动或社会事业,主要包括“教育和实业”,比如创办平民学校、半工半读学校,让劳动者有上学的机会,即社会教育。为尽快实现办好“教育和实业”的愿望,王光祈又组织发起了“工读互助团”,其目的是通过半工半读活动的开展,实现教育和职业的合二为一。
为加快实现其“实业救国”和创建“少年中国”的宏大抱负,王光祈于1920年4月远赴德国法兰克福留学。社会思潮不断碰撞,有识之士的理想追求道路跌宕起伏,如何明确新的奋斗方向?
王光祈赴德留学三年后,毅然决定放弃经济学而专攻音乐学专业,他以民族文化特性为新的立足点,矢志不渝地以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为己任。
自1923年起,王光祈陆续写作出版了音乐专著16种,并在中外报章书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音乐论文,现见中文音乐论文16篇;外文音乐论文存目14篇,其中2篇已译成中文。他怀有借助音乐之力唤醒民族,完成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理想。
王光祈奏响了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序曲。他有不少书著具有首创性,表现了其音乐思想,他主张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藉以振奋人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发展民族音乐的具体办法,洋溢着民族自豪的感情。
本报记者 李颖 实习记者 李菲菲 图片由成都市档案馆提供
新闻推荐
2008年北京奥运夺冠吴敏霞与自己的5枚奥运金牌吴敏霞、张效诚怀抱女儿吴敏霞手写寄语祝福25年的职业生...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