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懿从成都走出的“中国古代十大女中医”
曾懿画像。
曾懿著《医学篇》。
□贾登荣
诞生于中国的中医,在传承的过程中,涌现了不少妙手回春的名医,其中有不少女性。“义妁、鲍姑、张小娘子、谈允贤、曾懿、淳于衍、胡愔、邢氏、蒋氏、方氏”组成的“中国古代十大女中医”,就是无数女中医中的杰出代表。
在 这 个 榜 单中,有一位生于成都、长于成都的女子,她就是曾懿。
壹
多才多艺 华丽转身终成名医
曾懿的父亲曾咏是清道光甲辰科进士,母亲左锡嘉亦富有才学,擅长诗赋、书画。曾懿天资聪慧,诗词过目成诵,五岁时父母就教她识字、作画,稍长就让她随意浏览家中所藏书籍,为她打下了治学根底,养成了广博兴趣。
10岁那年,曾咏病故在安徽安庆任上。曾懿和母亲回到双流,居住在茅屋之中,全靠母亲卖字画糊口。为了让子女成才,母亲左锡嘉将家从偏僻闭塞的乡里迁居成都市杜甫故居浣花溪草堂一旁生活。母亲擅长金石词章、书画刺绣、烹饪之术等,曾懿耳濡目染,牢记在心。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曾懿在成都与江南名士袁学昌喜结连理。婚后两人居于成都,夫妻同好书画金石,收集汉隶各碑,朝夕校勘临摹,书有精进,闲时结社吟诗,颇有佳作。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袁学昌中举,发放安徽为候补知县。曾懿随后赴皖,与丈夫团聚,其后随夫宦游东南各地。1907年,曾懿随同丈夫定居北京;1927年冬,以75岁高龄病逝于京城。
在成都书画界小有名气的曾懿,有一天突然对外宣布:她要开设诊所,悬壶济世。这,不禁让认识她的人们大吃一惊。原来,在曾懿家中,珍藏着许多医药典籍,曾懿在阅读其它经典的同时,也悄悄研读过不少中医经典。有几年,她一连得过四次温病,于是她就照着清代著名的温病医家吴鞠通的学说及处方,悄悄去药铺抓药煎服,没想到居然都很快痊愈。正是基于中医对自己的治疗效果,曾懿做出了当一名中医的决定。
曾懿知道,中医来自民间,不能忘本。在安徽期间,她听到衙门中一个士兵说,以前他从军到一个地方,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看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十几只鸡在卖。口渴厉害的士兵就与小贩协商,买了点锅中鸡汁饮用解渴。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噎病的毛病一下子轻了许多。于是,士兵又连买了几大碗鸡汁饮服。以后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主要饮食,胃膈渐开,毛病也慢慢好了。曾懿听了以后,记在了笔记本上,以后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姜汁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还善于把自己治疗的体会、药方,加以综合整理,公之于众。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 1906 年),时年54岁的她,将多年所得著成一部《医学篇》,并于次年在湖南长沙刻印成书。此书出版后,受到中医界的重视和好评。1933年,苏州国医书社将该书重辑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等,取名为《曾女士医学全书》印刷发行。曾懿的医术通过这部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医界的地位。所以,后来人们在评定“中国古代十大女中医”时,曾懿当之无愧入选。
贰
著书立说 开启家教革命先河
作为医生,曾懿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然而,曾懿更加为人称道的,还在于她开启了中国近代妇女解放与家教革命的先河。这得益于她潜心写就的两部著作——《女学篇》与《中馈录》。
曾懿在完成《医学篇》之后,与丈夫一起开始了辗转东南诸省为官的迁徙之旅。在辗转各地时,曾懿目睹了清王朝腐败无能,西洋列强“夹我属国,踞我港湾,攘我主权,干我内政”的可悲社会状况,这引起了她的深深忧虑与无尽思考。她觉得,要救国图强,首先要重视教育。而占全体人口半数的女子,不能被束缚在家庭之中,应该“以读书明理为第一”。基于对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问题的关注,她写下了《女学篇》一书。
《女学篇》全书分结婚、夫妇、胎产、哺育、襁褓教育、幼稚教育、养老、家庭经济学、卫生等九章。在《结婚》一章中,曾懿反对传统的包办婚姻和早生早育,主张父母对儿女的婚事应与儿女商量,待双方心悦诚服方可结婚。父母为女子择婿,不要“恒计财产之丰啬”,而应考察“品学之高低”。婚龄不宜过早,“必以强固为标准”,如果结婚过早,则男女发育未熟,损害自己的健康,子女亦多羸弱,代代病夫弱女,势必民族衰弱。
在《女学篇》中,曾懿还单列一章《家庭经济学》,从生财、节用、公益、明晰、豫蓄、积储等角度论述了料理家政之道。这些家庭教育内容的设立,既是她主张的女教“内而齐家”的思想表露,也是对封建社会家庭女子教育传统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中国近代女子家教革命之先河。
而曾懿的另一部著作——《中馈录》,则具有家政学的性质。曾懿在《中馈录》中明确地提出,她写此书的目的和意义。她为了使新妇和尚未进入烹饪门庭的新手都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兹将应习食物制造各法笔之书。”其目的,“庶使学者有所依归,转相效傲,实行中馈之职务。”《中馈录》还集中地介绍了江南一带民间常用食品的制作方法和保藏方法,详细记载了宣威火腿、香肠、肉松等20种常见食品的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如何选择主料、配料分量,各种佐料的配用、操作方法,以及制作适宜和不适宜的季节、注意事项等,都阐述得极为详细,简便易行。
叁
书香绵延后代英才辈出
好的家风,总是会潜移默化,影响、感化后代,助力他们的成长道路。
曾懿的长子袁励准,是清代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老师。他还曾出任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各分科大学事务,统率全学人员。同时,他还参与创办了实业学堂,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其间还担任了两任会试同考官。之后,他历任清史馆编纂、辅仁大学教授。袁励准也是一名书画大家,著有《恐高寒斋诗集》《中舟墨录》等。现北京中南海正门——“新华门”三个雄劲有力的大字,就出自袁励准之手。
曾懿的次子袁励恒是著名的银行家。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他参与发起创办了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交通银行。同时,他也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至今在国内外的书画拍卖市场上,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袁励恒的大女儿袁晓园,18岁时只身到上海刘海粟美术学校习画。她精通多国文字,对汉字现代化有研究,创办了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并任会长。
袁励恒的三女儿袁静,系当代著名作家。她1949年与孔厥合作创作的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在《人民日报》连载后引起巨大轰动,一时“洛阳纸贵”,被译为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行。
而袁励恒的另一个女儿袁行恕,1938年与任教于成都光华大学的陈致平结婚,不久生下了一对健康的龙凤胎宝宝。姐姐取名陈喆,弟弟取名陈钰。这个陈喆,就是当代华人文坛上著名的作家琼瑶。
从这个名单中可以看出,曾懿的后代英才辈出,不愧为书香门第。 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成都发布社区美空间评价指标5年内要建3043个社区美空间3月3日,成都市委社治委、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成都市社区美空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