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消费激增 保险仍待补位

金融投资报 2021-03-04 00:48 大字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不少就地过年的消费者选择走进医美机构,利用这个难得的恢复期“变美”。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四川成都,今年以来,医美机构生意持续火爆,一些知名医生的预约单都排到了半年之后。

医美消费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值得留意的是,“安全性”也被愈来愈多的关注。近年来,因医疗美容手术发生意外,导致“毁容”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消费者能否通过保险产品降低相关风险?

■ 本报记者 吉雪娇

投保需留意免责范围

2020年下半年以来,医美概念成为各路资本的“新宠”。在其背后,医美消费的爆发式增长被认为是主要原因。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约1975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3115亿元,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5.2%。

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新一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等15个城市)的医美消费者数目已经超过了4个一线城市,医美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常态化。

行业规模迅速增长的背后,随着医美事故的增加,对于安全性的关注度也逐渐走高。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医美安全性成为医美用户最关注的信息(68.4%),超过医美整体效果(62%)、花费(43.1%)、维持周期(43.1%)。

那么,对于医美相关风险,能否通过保险产品予以赔付?对此,保险业内人士指出,美容类整容整形手术属于消费者主动选择的,并非疾病或意外所致,所以如投保产品为意外险或医疗险,在整容手术失败或发生意外时通常无法获得保险公司理赔。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意外伤害保险和意外医疗保险条款中,通常将因整容手术而导致的伤害列为“除外责任”。以某保险公司个人综合意外险为例,根据其保险条款,“因被保险人接受整容手术及其他内、外科手术造成身故、伤残或医疗费用支出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同时,整容费、美容费、修复手术费、牙齿整形费等费用,保险人亦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

此外,目前部分女性保险产品虽然包括“意外伤害整形手术”保障,但其并非针对整容手术失败或意外,而是对发生意外伤害在先、做整形手术在后的情况提供赔偿的保险。

医美保险产品难觅影踪

意外险、医疗险将医美项目“拒之门外”,那么,医美保险能否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记者注意到,2015年至2017年期间,随着“医美保险”概念在国内生根发芽,相关产品频频问世,多家险企与互联网医美平台陆续推出相关产品。

从这些医美保险产品来看,主要针对眼部、鼻部、颌面、乳房等不同部位的整形手术,投保人可根据整形部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挑选。保障期内,因为手术原因发生死亡、后遗症等情况,保险公司可进行理赔。

不过,截止目前,这些医美保险产品在相关险企官网及互联网保险平台已然难觅影踪。医美保险市场反响平平,消费者接受度相对较低被认为是相关产品被下架的主要原因。

以华安保险“貌美如花综合意外险”为例,其2015年5月在淘宝保险平台售出首单,而截止2020年9月末下架,累计仅出售164份,远低于其他种类的意外险。而新氧发布的《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新氧送出了73万份医美医疗意外保险,但仅有13.74%用户填写完整的投保信息并获得该项保障,86.26%的用户未完成投保。

相对于医美行业规模的急剧增长,总体来看,医美保险发展仍相对滞后。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美和保险的碰撞是一次双向的磨合。面对医美医疗数据沉淀量有限,对于医美治疗过程中的医疗事故率、功能性损伤发生率、效果责任认定部分的风险厘定不足,以及国内医美环境存在分化,缺乏精细化、统一化的行业鉴定标准等情况,医美保险市场短期或难迎来显著改变。

对此,行业亦在寻求解决之道。一方面,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设立了医疗风险管控中心,与国内多家知名保险公司携手,共同搭建并研讨医美行业风险保障计划项目。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在持续尝试。2020年6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与长沙市医疗美容协会及其会员机构推出医疗美容意外险“美丽无忧险”。可对消费者在投保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指定手术时,因机构过失造成的死亡和残疾进行赔付,保障金额15万元。

新闻推荐

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去哪儿花?五大消费场景供你买买买

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去哪儿花?成都一商家提前在收银台醒目位置摆放了数字人民币使用提示。“专门等到这个时间,零点一过...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