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半个世纪前的温情——一位耄耋老人的执着诊途

家庭生活报 2021-02-25 00:37 大字

过完 83 岁生日后的第三天,凉山州退休教师何登贤在成都市太升南路大墙东街152号提前实现了他的 84 岁生日愿望。

这是一个什么愿望?而且还要当成生日礼物?记者带着诸多疑问见到了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外科治疗的何大爷。

愿望只因疾病起50年温情难忘记

2020年夏天,何大爷来到成都市子女家暂住,国庆节前后突然出现便血情况,他自己知道应该是痔疮病犯了。子女们合计让他去看医生,但去哪家医院竟成了家里人争执的焦点。子女都认为他年龄大了,应该去成都市大型综合医院,然而何大爷却执意要去一个叫黄济川的痔瘘医院。原因是他50年前在这家痔瘘医院看过病,但他自始至终没有给子女们讲非要去这家医院的原委。

曾经在成都市上西顺城街152号的黄济川痔瘘医院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等诸多原因,院址也进行过数次搬迁,早已不复存在了,院名也进行过多次更改。性格倔强的何大爷,坚持要去找带有黄济川字样的痔瘘医院,子女们拗不过,只能依了他,想方设法协助他完成心愿。但是第二个难题接踵而至,成都市这么大,怎么才能找得到这个医院呢?最终经全家商议后达成一致意见,就在他过完生日的第二天,由何大爷孙子开车,带着爷爷并在家人陪同下,开始在偌大的成都市进行地毯式搜索。

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阑珊处

因何大爷只给家人提供了两条有限的信息:第一,医院是黄济川创办的;第二,医院是公立的。带着这些少量的信息,他们开始从成都一环到四环,从老城区到高新区,把带有治疗肛肠痔瘘病的医院几乎问了个遍,仍不见黄济川字样的踪影。就在何大爷心灰意冷,决定放弃寻找的时候,第三天下午,在路过成都市太升南路大墙东街152号时,一张周恩来总理与黄济川合影的照片赫然映入何大爷的眼帘,何大爷连忙说:“找到了,找到了,黄济川是个长胡子,没错,就是这家医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他50年前住院就医的痔瘘医院,只不过现在已经更名为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何大爷高兴万分,当即就在子女的陪同下办理住院手续住进该医院外科。

不是亲人胜亲人点滴温情堪比金

在 随 后 的 交 流 中 得 知 , 1970年,才三十出头的何登贤因身患痔疮,住进了当时在成都有名的黄济川痔瘘医院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前身),医生及时为他做了手术。虽然只有半月左右的住院经历,但是医护人员对他亲人般的呵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尽管当时医院条件很简陋,但医生的技术和服务非常好,那时医院还管住院患者每天的一日三餐,还备有下午3点左右的流食,手术患者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都有专人来负责指导,食堂的阿姨都把饭菜送到每位患者病床边。所有医护人员都不怕脏臭,从不嫌弃每一个病人,对待每一个病人都一样,我记忆深刻的是,他们对贫苦病人尤其关心,这让我非常感动。后来听病友讲这是黄济川老人留下的优良传统。当时和我一同住院的十多个病友,没有一个不夸奖他们的,他们对病人的照顾比自己的家人还要贴心,甚至比亲人还要温暖。医术好当然就更不用提了,反正手术康复后我就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关键是50年了都没有复发过。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原来黄济川痔瘘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我的贴心服务却至今难忘。这次生病我之所以要选择这家医院,就是缘于半个世纪前的这份温情,我子女们都不知道这个秘密”。何大爷动情地告诉记者。

患者安危常驻心救护精神永传承

“这次来到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后,心里一下子踏实下来了。现在医院的医护人员虽然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但是我刚来就感受到了他们对患者的体贴和关心,从入院到现在一直有人陪同,感受到医院还是一如既往地发扬了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和我50年前的感受一样,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同时,我看到医院也获得了国家级公立三甲医院等诸多荣誉,特别是我看到来自有全国各地的病人来院就医,这更充分验证了那句古话,好酒不怕巷子深,说明医院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是同行业中领先的。同时,也希望医院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更多的病患带来健康的身体。”讲这一番话的时候,何大爷显得非常激动。

杨亚飞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杨桅

新闻推荐

回来了,老朋友 阔别40年 野生小天鹅再次现身成都

随着天气变暖,天府新区山水湖景热闹非凡。许多迁徙的候鸟,在追逐温暖的旅途上选择在这里歇了脚。红头潜鸭、北红尾鸲、海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