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像成都人那样生活 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聚焦市民关心的民生问题

华西都市报 2021-02-23 03:21 大字

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聚焦市民关心的民生问题 春节假期,成都市民在公园里游玩。杨涛摄

地铁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让成都人的出行越来越方便。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供图越来越鼓的“钱袋子”,高品质的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便捷可获的社区生活,越来越便捷的轨道出行……这是未来五年,成都对于“幸福”的展望。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以“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启动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月18日,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会上,成都对“幸福”作出了更确切的注脚: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各专项推进组组长依次发布了各项工程五年实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计划。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工程、增强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筑基工程。会议强调,要用一笔笔民生支出书写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用一项项工程成果涵养奋斗奉献的时代风尚,全面塑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比较优势,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

“钱袋子”越来越鼓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第一项工程,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钱袋子”,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同时也影响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让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是成都对于“幸福”的首要举措。成都提出,将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收入直接相对的,是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据了解,成都将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优质市场主体引育,加大专业性岗位供给,引培壮大新经济市场主体,推进农民就地就业。今年,成都要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新增新职业岗位5万个、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5000个。到2025年,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

就业岗位越多越好,工资水平也要合理增长。面向“十四五”,成都将完善企业薪酬调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制度,引导市场主体对标市场规范制定薪酬标准。

未来五年,成都将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70000元,年均增幅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健康又优雅的生活

将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

清华大学博士王皓冉在成都天府新区工作。“蓉漂”的几年间,他见证了兴隆湖边的生活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最近几年,这里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改变。”

成都这座快慢结合的城市,未来五年还将继续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促使成都更加近悦远来、令人向往。

家门口的好学校将越来越多。成都将实施学位供给增加、优质学校培育、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五大行动。到2025年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10所,新增研究生培养单位4—6所,新增进入“双高计划”市属高职院校1—2所;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

成都还将提供更好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到2025年,成都将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新增三级乙等疾控中心5个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100%;深化分级诊疗,创新医联体国家试点示范,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都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2.4岁。其中,今年将新增4家三甲医疗机构,成华区、龙泉驿区疾控中心达到三级乙等,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55%以上。

在成都,可以舒心健康地生活,也可以徜徉在艺术和文化的海洋。成都将实施文化地标建设、文化阵地提升、文旅场景打造、文化精品生产、文化供给倍增等五大行动,让优雅浸人的精神活动体系更加发达。到2025年,国家高等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音乐厅等达到130座以上。

房子是用来住的

五年内新增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

在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方面,成都将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努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实现商品市场供给多元、消费市场价格平稳、社区生活便捷易获、生活品质保障有力、美好生活未来可期,让生活成本竞争力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竞争力,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如何让市民住得舒心?据了解,成都未来五年将新增商品住房供应90万套以上,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2021年,将重点聚焦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优化多层次全方位住房供给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全年供应商品住房19万套,新增人才公寓2万套,新增租赁住房6万套。

此外,还将着力提升生活居住品质。鼓励老旧院落、保障性住房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修订《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加强物业管理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探索建立业主委员会信用管理机制,力争物业服务管理覆盖率达60%以上。

通勤更便捷

中心城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至35分钟

让单调乏味的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这也是成都对于“幸福”的理解。在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方面,成都将持续推进职住平衡,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以智慧化、智能化、人本化的交通服务为市民通勤保驾护航,让市民在往返途中感受“触手可及的便利”。

2021年,成都将加快完善“环+射”路网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羊西线、草金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以上;提升慢行出行环境,天府绿道开工800公里、建成600公里,建设1000条社区绿道,完善自行车道200公里。

成都还定下了一个小目标:未来五年,将构建形成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城市交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老旧小区告别“爬楼时代”

既有住宅今年将自主增设电梯800台

北顺西巷6号院是成都锦江区一个老旧小区,新的一年,这个小区告别“爬楼时代”,迎来了“电梯时代”。这一改变让年迈的陈金全总是笑脸盈盈,“我是加装电梯的最大受益者。”陈金全说。

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社区服务更加完善。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特别提到了要提升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

记者了解到,成都将逐年推进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建设。其中2021年将启动50个成片更新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3687户、城中村改造1800户,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00个。

老旧小区将按照“先自治后整治”原则,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同步建立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其中今年要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800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杨晨

新闻推荐

成都将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提供优质普惠的健康服务

家庭与生活报讯(记者白华宇)近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