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点一滴” 描好“一笔一画”
□本报评论员 马玉宝
两会需要提出问题,更需要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贯穿着新思想、新实践,也凝聚着新共识,指向新发展。正在进行的成都市两会,“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成为一大热议话题。从增加市民收入到创新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从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到构建绿道蓝网……秉持“城市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取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建言献策,时时不忘民心,处处叩问民生。
每个人走向城市,最本真的理想便是寻找更好的生活。更美的风景、更加便利地出行、更为清新的空气、更多放松自我的空间……从物质的充裕到精神的丰足,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于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民生所盼、社会所向、发展所需,是一座“生活城市”更好走向未来的必然追求。
生活在一座城市,市民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一个具体的人,生活的感受不限于宏大叙事,更在于细微的一点一滴。回家的路上少了拥堵、多了绿意,朋友聚会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楼下超市就有进口商品,乘坐地铁刷个脸就行……正是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每一个“小确幸”的积累,构成了人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正是这些寻常生活中的转变与更新,决定着人们对一座城市内心依归的深度,蕴藏着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决心与力量。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要比拼,细节里更要用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都的“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如果说,“十三五”时期的成都更多是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进行战略谋划和政策创新,从大处规划,为未来发展画好“底图”。那么,“十四五”就要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宏观着眼转向微观着力,从小处着手,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市民真真切切的感受上,在幸福的细节处精雕细琢,用一个个实在的举措,为城市生活填上更多鲜活灵动而宜人的色彩。
揪住“小事”的改变来推动改革发展的大局,是中国治理的重要经验。城市的“善治”,考验的是细节,是每一个边边角角的完善。市两会上,带着扎实调研形成的议案提案,代表委员们为发展谋良策,为民生献真言,让发展蓝图在这里铺陈,让治理方案从这里丰富。借助两会“扩音器”,成都的幸福美好生活,也将一步步从会场共识成为城市共识,从话语字句变成落实方案与具体行动。这些认真细致的“一笔一画”,在呈现城市工笔画的同时,亦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层层暖意,温暖轻畅,润泽人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晨迪)近期,成都公证处收到成都中院寄来的一封表扬信,信中称赞公证处司法辅助事务部送达中心工作人员坚持原则、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