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幸福亦幸福
寒冬腊月,万物冬藏,黄褐色是秦东大地“村居图”的基本色调。在华州区高塘镇南堡村,生长着一片密密麻麻、青翠挺拔的竹林,为这里的冬日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生机。
竹林侧畔,有一条细流缓缓而过。据村民说,这水大概源于不知具体何处的地下,虽然冒上地面时只有人拳头般粗细,却长流不息,已有百年甚至更久的历史。清水绿竹相映衬,黄土地有了灵秀之美。
竹林四周是村居,邢都看的家就住在约百米之处。老人已年过七旬,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谈起竹林,他目光中流淌出满满的欢喜:“我们这有种竹子的传统,我小时候,村里的竹林比现在还要大呢。”
此刻,邢都看和老伴正坐在院中的房檐下,说话间还不忘忙着手中的竹编活。华州区高塘镇一带靠近秦岭北麓,适宜竹子生长,曾有“绿竹千顷”之美景,竹编则是男女老少普遍掌握的技艺。
邢都看说,自己十几岁时就跟着大人编竹编,这一编就是一辈子,如今还被评定为省级非遗项目华州竹编技艺传承人。在他家中除了许多长竹竿、细竹片及叫不上名字的各类工具外,我们还看到一些带着淡淡竹香的成品竹筐、竹篮、竹筛、馍篮等,造型大方、工艺精湛,令人赞叹。
“竹编很费事,过去有一段时间,竹编产品没啥市场,导致编的人越来越少。”邢都看说,这几年却不一样了,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竹编工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发展,赋予文化内涵的竹编产品,逐步变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而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竹林面积也在不断地恢复和扩大,南堡村目前有竹林100余亩,既是“生态竹”又是“富贵竹”。
眼下本是农闲时节,邢都看老两口却忙得不亦乐乎。“这几天竹编馍篮篮供不应求,客商们收货量很大,我们要马不停蹄地编……”老人笑呵呵道,家中有6亩竹园,靠竹编手艺,他和老伴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哩。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老人有两个儿子在上海工作,一个女儿在成都工作,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儿女们春节都不回家。按照孩子们的想法,父母最好是住到渭南城区买的新房里去,暖暖和和、舒舒服服地过个年,但却遭到了强烈拒绝。
“这是我大儿子的屋,那边还有二儿子的屋,我俩哪都不去,在村里给娃们看好门、守好家,就是过了个幸福年!”邢都看指着不远处的院落笑颜满面。
平常见不上,过年又回不来,感觉遗憾吗?老人说,竹似君子,每天和竹子打交道,人的心情都是舒畅的,日子又过得这么好,没有啥遗憾的,春暖花开再团聚。崔晓怡
新闻推荐
制图王珍1月28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春运正式启动。相较于日常,春运期间客流相对增多,疫情防控更需警惕。面对新冠...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