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美好蓝图 加速同城发展
鸟瞰兴隆湖。(图据《成都日报》)“天府号”动车开行。(图据《四川日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让市民跨市办理社保业务方便快捷。
本报记者 张丹梅 摄
在德阳市民丁望的记忆中,从未有哪一年,像刚刚过去的2020年这样感受深刻。家乡在德阳、公司在成都,主要业务在眉山……曾经需要辗转于三地的他,现在越来越没有了“跨地域”的概念。
2020年1月,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自此,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个城市紧紧“抱”在了一起,成为融进彼此血脉的一个整体。
高铁连接,往来任意两地只需不到1个小时。如同丁望的感受,这些发生在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便是四地居民对“同城化”发展的获得感。“同城化”与过去的“一体化”有什么区别?成德眉资还将怎样继续加速“同城化”?日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大讲堂”第4期开课,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通过“云课堂”,为四地干部群众梳理了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发展的意义,向大家描绘出“十四五”时期四地同城化发展的美好蓝图。
解析同城化
一年看变化 同城化是什么
“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合作日趋紧密的今天,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词语,可省委省政府对成德眉资四地的定位是‘同城化’,两者有何区别?”
宣讲开始,尹宏提出的问题让在场的人陷入深思。“‘同城’就意味着,这四个城市已迈入了城市间区域合作最紧密、最高级的形态,踏上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推动城市向城市群演进的必由之路。”
从全新的规划可见“同城化”力度。在过去的一年中,四地已突破各自原有的规划限制,初步构建起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各类专项规划、毗邻地区区域规划为支撑的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成都都市圈“1+1+N”规划体系。
最直接的变化,是四地越来越“近”的距离——目前成德眉资间动车日开行对数达到107.5对,是公交化运营前的3倍,日均客流量达到3.8万余人次,是公交化运营前的3.5倍;市域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成资S3线和成都外环铁路签署共建共管协议,其中成资S3线开工建设;构建“3绕17射”高速公路网络,待正在全力推进的天府大道北延线、成资大道等快速路以及蒲丹路、货运大道等14个“断头路”项目竣工后,四地的交通将更便捷,联系将更紧密。
与交通齐头并进的,是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一年以来,成德眉资四地已成立以成都为中心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商贸产业生态圈联盟,积极推动构建以德阳为中心的重型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以资阳为中心的口腔医疗服务及口腔装备产业生态圈,并加快布局协同创新体系,目前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都市圈全域,支持区域内校院企业进行技术成果交易,促进四地2000余家企业与700余项高校科技成果实现精准对接,420项成果已实现转化。
市民体验最直接的,则是越来越多的惠民服务共享。目前,德眉资200余所学校与成都学校结对共建;都市圈内居民就医实现“一码通”,200余家医疗机构发放电子居民健康码200余万张;成都养老服务性床位150元/人/月的补贴政策延伸至其他三地……
不仅这些,按照“共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目标,一年来,四地的同城化进程还在全方位推进:制订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科技攻关方案,协同开展岷江沱江生态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流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生态本底不断筑牢;共享成都国际铁路港平台功能,共建中欧班列、“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和眉山基地,常态化合作开行南向班列及中欧班列,协同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推动开放政策共用,成都自贸试验区“一单制”改革成果面向四地协同改革先行区复制推广;统一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成都农交所以“合资共建”模式在三地分别建立子公司;四地共同出台政务服务同城化无差别受理方案,组建“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服务专窗”并统一服务标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实现共享……打破行政壁垒带来的制度差异,成德眉资四地正在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的空间完整性和连续性,实现共同鼓舞同质共享。
规划新蓝图
“十四五”时期 同城化还要做什么
讲堂上,两张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其中一张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坡;另一张是从山顶拍摄的兴隆湖,烟波浩渺的湖面向远处延伸,对面高楼林立,勾勒出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乍一看仿佛两个地点,可这两幅图竟是同一个拍摄地——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的兴汇顶。
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唯一不同的,只有拍照的时间。“你们知道用了多久吗?”尹宏卖了个关子。而答案让所有人惊讶:图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用了七年。“所以,我们更有信心看到未来的成德眉资,也将以这样的速度,打造出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成都都市圈,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省委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定位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以及实施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目标。
到2022年(起步期),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突破62万户,进出口总额达1200亿美元左右,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7平方米,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坚实基础。
到2025年(成长期),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8件,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50亿美元,双机场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轨道交通路网密度超过7.9公里/百平方公里,发展能级大幅提升,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提升期),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参与国际分工、集聚全球资源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增强,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经济圈动态
川渝嘉陵江通航建筑物
将联合调度
日前,重庆市交通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行嘉陵江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的通知》,年内将上线联合调度信息平台,双方对嘉陵江16座梯级通航建筑物实行统一联合调度,过闸船舶实现一次报闸、全线通过。
通航建筑物,又称过船建筑物,是指为克服拦河闸、坝、急流卡口、横梁、跌坎等形成的水位集中落差,使船舶(船队或排筏)安全顺利地由下游驶向上游(或由上游驶向下游)而建的过船建筑物。在通航河渠上修筑水利枢纽时,为不中断航运必须有通航建筑物。现代通航建筑物应用最多的是船闸,其次是升船机。
嘉陵江是国家规划的高等级航道,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除长江干线外最重要的高等级航道。一直以来,嘉陵江航道各梯级通航建筑物基本上由运营单位自行安排调度,由于运营单位数量较多、各自为政,通航建筑物调度缺乏统一协调,存在过闸效率不高、船舶通过时间较长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川渝两省市将建立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机制,并按照“统一申报、统一调度、统一信息发布、分开运营维护”的原则,设立联合调度中心。
联合调度信息平台通过实行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将大大提高船舶过闸效率、缩短船舶过闸时间,进一步发挥嘉陵江航运效益,更好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
资阳大足人社部门携手促发展
1月22日,资阳——大足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合作事项座谈会在资阳市举行。
会上,资阳大足两地人社部门围绕就业创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双方就共同举办招聘活动、打造就业品牌,共享培训资源、培养技能人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订单式人力资源服务,进一步联合开展打击恶意欠薪行动,进一步深化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探索高频公共服务事项数据共享,寻求电子社保卡功能互通突破等重点合作事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接下来,双方将进一步细化合作事项具体项目,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2021年资阳大足人社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定期研讨工作推进情况,确保合作见实效。
“成德眉资中医寻诊地图”上线
日前,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卫健部门共同筹建的“成德眉资中医寻诊地图”正式上线。此举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部署,提升成都都市圈宜居品质。
据介绍,“成德眉资中医寻诊地图”收载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共1719家省、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以及镇(街道)、村(社区)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及335名国家、省、市、县四级名中医的相关基本信息,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制作形成网络查询系统。
“成德眉资中医寻诊地图”汇聚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市最优质的中医资源,展示了各地名中医和能提供优质中医服务的医疗机构,可向市民提供中医信息查询服务,方便市民寻医问药,对症寻找身边的名中医,也是中医文化、名中医名片对外展示的窗口。
成德眉资四市
共商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
日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成都举行。会上传达学习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二次会议精神,听取了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2020年工作汇报和2021年工作计划,审议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工作规则》《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实施细则》,围绕推进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目前,成都市水务局正在委托水利部水规总院编制成都市水安全保障规划,下一步将规划范围扩大至成德眉资,统一谋划区域水安全保障,为争取更多重大水利项目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打好基础。同时,加强信息共享,目前成都市拟安排1亿元资金整合现有水利信息系统,加强智慧水利建设,今后沱江流域水情、雨情等信息四市共享。进一步探索成德眉资在河长制、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机制体制创新。
据了解,去年以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水资源保障专项合作组认真践行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深入贯彻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会议精神,协同推进跨区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联合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共同提高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将继续共同推进跨界水资源保障、联合实施跨界水土保持、共同谋划跨区域重大水利工程、协调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协同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河湖保护联防联控等,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本报记者张丹梅综合《重庆日报》《成都日报》
《资阳日报》《德阳日报》整理报道
新闻推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骄傲,同时也希望能得到家人、老师、小伙伴的肯定和点赞,成为他们心中的骄傲——小骄傲会带给你自信和快...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