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爬楼时代” 老旧小区的幸福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本理念”
新加装的电梯方便了永兴社区北顺西巷6号院落居民的生活
最近,家住北顺西巷6号院的王遐申大爷心情特别好,遇到熟人总爱谈起一个话题:我们小区装上电梯了!
冬日的暖阳下,王大爷洋溢着幸福温暖的笑容。幸福和温暖,源于共建共治下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更源于民生小事中的城市温度。
告别“爬楼时代”,开启“电梯时代”。今年1月,《关于进一步促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在成都,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迎来了这一崭新变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建成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并决定在“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而其中,抓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重要内容,通过系统谋划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场景培育,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
城市的核心是人,发展的落脚点也是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终极目标,一系列重大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高品质生活。
高品质生活的初心,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成都城市温度的轨迹,与城市发展如影随形,更彰显着一座“生活城市”不变的人本理念。
关键词
群众需求
分类施策让居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建于上世纪末的永兴社区北顺西巷6号院落,是金具厂的员工宿舍。入住院子的老一批员工大都已经70岁以上,这个已建成23年的“90后”院子,在居民的新需求面前,原有的生活配套设施渐渐“掉了队”。
永兴社区党委书记马皖轶还记得,面对老旧小区普遍的“上下难”问题,区里和街道定下了加装电梯的目标。虽然之前没有操作过,但是大家都特别激动,干劲也很大。
民生小事被提上议程,来源于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顶层设计。
《关于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延伸到小区、社区管理服务覆盖到小区、社会资源力量汇集到小区。同时,针对不同小区的差异化问题和多元化需求,又强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力争补齐治理共性短板,回应居民群众的个性需求。
一部电梯能否加装成功,涉及很多方面,居民意见的收集、安装方式的协调是老旧院落加装电梯的“痛点”和“难点”。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首先发力,主动送政策到街道、进社区、进院落、进家庭,全面宣传自主增设电梯工作。在督促街道、社区启动院落重大议事协商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多次召集街道、社区、电梯公司和业主针对电梯安装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磋商,为的是让业主安心。
随着交流的深入,居民各自不同的想法也抛出来了:利益冲突、经济负担,甚至心态不平衡、要求高额经济补偿等分歧,以及怕装电梯破坏房屋结构,影响采光、通风,后续维修保养等担忧。
在社区党委副书记吴丹看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三年多来积累的一核引领、多元协同的组织动员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区层面,我们更多是充当宣传者、协调者的角色,搭建一个共商共议平台。在明确业主需求后,我们随即牵头组织召开院落居民议事会,由各个单元推选出一名业主代表,成立小区自治组织‘院落规划师’,通过入户走访,向居民宣传解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相关政策,收集居民意见,争取居民支持。”
居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在党员和“院落规划师”,以及居民代表们一家家入户走访、一次次政策宣传、一场场协调处理中,这项工作迅速推进开来。
在听了一堂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社区“微自治”课后,王遐申主动提出了所在院落想要加装电梯的想法。现在,在大家的民主协商与共同支持下,老院落里的7栋单元楼,已经有6栋单元楼完成了电梯加装。
关键词
共建共治
院落更新让居民感受身边的“微幸福”
杂草丛生的小巷规整为非机动车停放点,破旧的老墙改造成温馨的漫画墙,昔日卫生死角变身为一个个景观小品……走进北顺西巷6号院,路面平整干净,栋栋楼前树木葱郁,不时有居民从透明敞亮的新装电梯里进出。
“那时候看到各方面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就盼着电梯加装完成,早点使用。”时至今日,住在4楼的李大爷仍难掩兴奋。
“最重要的是整合社会力量共建共治,辖区内,包括金具厂等企业都给予了重要的支持。”马皖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社区和“院落规划师”民主商议后决定按照楼层从低到高分摊费用:一楼不参与费用分摊,从二楼开始分摊2%的费用,以此类推,随着楼层递增费用分摊每层递增2.6%。“在电梯维护方面,经过协商,院落和电梯加装公司签订10年合同,维护费及电费由电梯加装公司管理,平均每户每月摊销9元。”
小小的院落内,加装电梯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施工期间,路面被损坏、公共设施需要迁址、绿化带需要规整……外围公共空间怎么办?居民能对这样的环境满意吗?社区考虑到,要想成功加装,还要对院内停车棚、绿化带等原有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和整体改造。
专业化的服务运营,激发出党建引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多元供给的内生活力。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社区充分收集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整合辖区资源,对接相关企业,为居民和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最终推动实现了院落整体改造。
如今,场景营造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物化空间。经过一系列“更新”,老小区生出了新活力。“以前还想换个环境更好的小区居住,现在哪里也不去了,就待在这个院子安心养老!”感受到身边的“微幸福”,在院里居住了20多年的陈益省自豪地说。
“老旧院落加装电梯,不仅改变了整个院落的风貌,住户与住户的情感联结也愈发紧密,非常和谐。”马皖轶说,6号院成功改造的事例,也成为社区院落自治机制的创新探索,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战略规划。
“‘上上下下’再也不难。”曾经自称为“悬空老人”的陈大爷感到最幸福的是,身边的变化都是大家共建共治的结果,这与城市发展治理进程形成了最大程度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
城市温度
着力解决好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
因为加装电梯,邻居们不仅建了群,彼此敞开了心扉。当大家走进楼道的时候,就像已经回到了家。
居民小区既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最基础的细胞。居民在这里感受到的幸福指数,反映的是城市的温度。
马皖轶没有想到,去年底,自己在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提出的关于在“十四五”规划中持续推进老旧院落加装电梯的建议,被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在城市发展大局里,群众心坎上的民生实事始终被放在首位。”
群众身边的小事牵扯着城市大民生。
早在3年前,成都市就出台了《成都市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政府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启动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2019年和2020年,市政府均把在“中心城区(‘11+2’区域)增设电梯”任务纳入民生目标。
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0月,全市取得电梯使用登记证投入运行的电梯共296台。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社会公益投资、养老产业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合法资金参与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工作”,还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设置了优抚条款。
一系列密集动作的背后,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逻辑由“产城人”到“人城产”的逻辑转变。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看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成都正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一件件民生小事,积累起尺寸之功。2020年的74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超额完成49个,这也成为成都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有力支撑。
“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不断深化和完善城镇居民小区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好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让广大市民更有效地参与城市发展、更切身地感受城市变化,让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效更好惠及广大市民。”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惠民行动,推进特大城市精细治理,共建高品质和谐生活宜居地。
在城市能级不断跃升中,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清晰饱满。
杨静耕 本报首席记者 侯初初 记者 缪梦羽 文/图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1月19日电2021年1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光荣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