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分钟健身圈、消除“大班额”…… 市民代表们贡献“金点子”

成都商报 2021-01-16 01:29 大字

市民在桂溪公园游玩

宜居,是成都的重要“名片”。成都已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其中原因,离不开市民真切感受到的民生实事服务。

1月15日上午,成都市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汇报会召开,会上,40名市民代表纷纷就自己聚焦的领域提出建议,畅所欲言。家长参与学校食堂采购;普及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促就业……市民代表们贡献了一个又一个“金点子”。

建议1

家长参与学校食堂采购 让学校食堂成为“最放心的食堂”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市民们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和稳定供应。”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科研技术部主任梁恒兴作为市民代表,最关注的就是食品安全领域。

梁恒兴表示,近年来, 成都实施“明厨亮灶”,餐饮服务单位通过透明的玻璃、视频显示、隔断矮墙或设置参观窗口等方式, 将餐饮服务关键部位与环节进行展示,大家吃得更加放心也更愿意消费。“但食品供应安全永远在路上”,他就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他看来,食品安全抽检是政府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建议增加食品安全抽检资金投入,强化检测机构建设,真正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 事关师生身心健康, 也关乎社会和家庭的和谐稳定”,他建议切实落实“陪餐制”,并采取家长参与采购、监督等全程管理,让学校食堂成为“最放心的食堂”。

建议2

推动全民健身 打造“15分钟健身圈”

“疫情激发了市民对于健康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健康影响因素占比60%的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市民代表、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竹表示,推动全民健身,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市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如何进一步推动“全面健身”?刘竹建议,要持续推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努力打造群众身边“15分钟健身圈”。比如,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规划设计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时,设置社会开放通道,探索“单位-社区分时管理”模式。

建设改造体育设施是一方面,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加强全民健身指导尤为重要。

“可以依托各类体育协会、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立体育运动指导员工作站,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制定科学运动指导方案。”刘竹特别提到,体育运动从娃娃抓起,要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刘竹还建议,要紧跟全民健身服务需求,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可以通过完善全民健身电子地图,配套APP或微信公众号,实现自助预订场馆及活动赛事报名等功能,方便市民知晓身边的健身资源信息。”

建议3

将“发热哨点诊室” 纳入基层公卫机构建设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了巨大的社区联防联控网底作用。”罗红艳是青羊区草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她自称是辖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目前全成都有4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疫情之前,基本没有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罗红艳建议,要加强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将“发热哨点诊室”纳入规划、设计中。

针对公共卫生医生难招、难留的情况,她建议可参照基层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模式,探索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医生转岗能力培训,通过对非公卫医师转岗培训,增加基层公卫医师人数,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专业能力。

建议4

实现由师生比向班师比过渡 消除“大班额”

市民代表、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江源坦言,过去一年的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他感受最深的一是就业、一是教育。

“尽管受到了疫情影响,但2020年就业形势整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不仅就业规模扩大、就业结构优化、就业质量提升,而且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完善。”李江源认为,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那么教育就是民生之基,过去一年他感受到了幼儿园入学难、中小学学位短缺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老百姓的满意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2020年成都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万个,新建、改建中小学40所,新增学位5万个,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培育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30所,很好地坚持并发挥了公益性原则。”

新的一年,李江源也围绕就业和教育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教育上,首先要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缩小区域、 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加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转变育人方式。同时,我希望进一步优化教师编制,实现由师生比向班师比过渡,消除‘大班额’。此外,希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能进一步融通,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力开展学徒制的探索。”

在就业方面,李江源从“稳住现有就业、积极提升新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特别提到强化政策激励,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和岗位,努力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各类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规模,增加“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中的用人规模,多措并举推进就业见习工作,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落实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开辟更多新的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空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李彦琴 实习记者 肖皓月

新闻推荐

赋予科学家更多自主权成都科研项目评审将有这些?变化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评”改革的文件精神,落实国家有关赋予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