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有多爱雪?成都市民街头卖雪:小桶10元大桶20元

澎湃新闻 2021-01-11 07:41 大字

“小桶10元,大桶20元。”

这两天,#成都市民街头卖雪#话题冲上热搜。打开一看,原来成都市民真的卖起了雪!神奇的是,确实有不少人愿意买单。在2021年首场寒潮“助力”下,最近南方多地降雪,这让很少见雪的南方人异常兴奋。成都市民彭先生表示,他记忆中成都已有快10年没下过雪,玩雪对很多人都是新奇体验。

几乎每个南方人,第一次在北方看雪时,都遭到过北方朋友的嫌弃:“就那下点小雪有啥好看的,这不每年都有么,还得扫。”杭州花港,雪天船只归岸。摄影/韩阳

对于北方人来说,鹅毛大雪是日常;而对于南方人来说,零星小雪就是狂欢。当“霸王级”寒潮横扫大半个中国,跨过长江,挥师南下,北方人在担心降温,南方人却在期待下雪。

尤其是广东朋友们,一边犹豫着掏出压箱底的羽绒服,一边在朋友圈跃跃欲试地问道:“咩啊?今年会唔会落雪?”周庄雪景,江南的雪往往是零星几点,疏疏落落地勾勒出水乡轮廓。摄影/戴一帆

“我住的城市从不下雪,记忆却堆满冷的感觉”,雪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南方人甘冒严寒却翘首以盼?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原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0日,原标题为《南方人有多爱雪?北方人根本不懂!》,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南方的雪,千年等一回?

2020年入冬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南京明孝陵,冰雪中的楼阁格外华贵。摄影/Derek Chen

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历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初雪时间,大多在12月中下旬以后,再往南甚至要推迟到来年1月——但2020年,或许是冷空气年末冲业绩,“双12”过后,仅仅2天之内合肥、南京、长沙、武汉、南昌、杭州等地纷纷签收初雪,天地变色,南方一片欢腾。武汉东湖,岸边的被积雪点染。摄影/石耀臣

从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由西伯利亚“包邮发货”、“一次直达”的强冷空气,进入我国后将一路南下“冻透”八成国土,带来“速冻式”降温,陪伴着大家元旦跨年。

要在西南看雪,强劲的冷空气,首先要翻越过庞大的秦岭及大巴山脉。

对于成都人来说,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天气晴朗时,在成都市区就能望见远方的雪山,“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片洁白仿佛就在眼前;而另一方面,由于四面群山的阻隔,强冷空气抵到四川盆地时已是强弩之末,即便降雪也不过是零星的“头皮雪”。在成都遥望雪山,可望而不可即,只能“望雪兴叹”。摄影/石头鱼

同样“望雪兴叹”的,还有身处在“春城”的昆明人。

由于云贵高原上乌蒙山的阻隔,冷空气大量堆积在山脉东侧无法深入,只能与暖空气“东西对峙”,最终在云贵交界一带形成了准静止锋,因此云南和贵州产生了极大的气候差异——当贵阳冷雨敲窗时,昆明依旧四季如春,更别提下雪了。雪中的贵阳甲秀楼 。摄影/牧马人

到华南地区,长途跋涉至此的冷空气本已难以为继,再加上南岭的阻隔,最期待下雪的广东人基本与雪无缘。

然而总有意外之喜——2016年年初,冷空气的“老巢”——北极涡旋亲自南下,受此影响,广州市区则迎来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唯一一场降雪,不仅让广州市民第一次在家乡看到了雪花,也刷新了新中国以来降雪的南界。深圳下起圣诞“雪” 浪漫气氛如入童话世界。图/视觉中国

正是因为雪的稀缺,使得以广东人为代表的华南人对雪极度迷恋。在排名前十的冰雪爱好者常驻地中,除了北京和天津,其余8座全是南方城市;冰雪乐园最多的省份则是广东,用人工打造出一个个南国雪境。

而相比于西南人和华南人,气象学上的“江南人”——除了“冻得发抖的江浙沪”,还包括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南部、福建北部等地居民,则显得“幸运”得多。这里平原较多,基本上没有高山阻隔,冷空气能够顺势南下;纬度相比华南地区更高,最低气温能接近0℃。福建龙岩莲台山 。摄影/刘艳晖

当新年的第一波寒潮降临时,雪,终于大面积落在了南方。

2

为什么雪与江南更配?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

——鲁迅《雪》江苏苏州,初雪后的怡园。摄影/丁嘉一

每年冬季,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等地的冷空气,与周边海洋提供的暖湿气流交汇,水汽遇冷凝结成冰,“生长”为雪花。但是“雪生北方则为雪,雪生南方则为雨夹雪”,当气温高于0℃时,雪花部分融化,造成了南方“不痛不痒、似有若无”的雨夹雪,触之即化,落地无踪。雪中周庄,摇橹人在风雪中行舟。摄影/李平安

然而,江南却恰恰是适合小雪的,如同寥寥数笔,勾勒出她本就清秀的面庞。

当雪落在杭州,当地人总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远远望去,孤山白头,断桥如练,整个西子湖蒙上了一层细而薄透的白纱,只有湖水清丽如故,每一道长堤、每一条小船、每一座亭子都风情万种,连打伞看雪的人也缤纷可爱。雷峰塔下的“雪西湖”。摄影/韩阳

当雪落在黄山,挂在人家的屋檐下,飘入方正的天井里,覆在斑驳的瓦片上,“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与背景融为一体,天地间仿佛只剩下黑、白两色,微雪如宣纸铺陈,打造出一幅长卷的写意山水画。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安徽黄山的呈坎古村,一落雪就梦回徽州。摄影/韩阳

更北的南京雪下得更大,明孝陵的朱门白雪、高墙深院隐隐透露出金陵王气,风雪中淡黄的腊梅发出冷冷的幽香,还有栖霞寺、鸡鸣寺、静海寺、灵谷寺……寺中塔庙尽皆白头,一场雪让六朝古都焕然一新。风雪中的南京鸡鸣寺。摄影/Derek Chen

还有小雪中的苏州园林,更显精致秀雅;被雪覆盖的水乡周庄,别有风情韵味,连雪中的南方人也显得更加风雅。周庄落雪,粉墙黛瓦遇上了素裹银妆。摄影/陶源

住在西湖边的明人张岱,在湖心亭围炉、烧酒、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居会稽山的晋人王子猷,夜雪乘舟访友,看完雪景了兴尽而返。杭州浴鹄湾,湖中的亭子颇有“湖心亭看雪”的味道。摄影/韩阳

当然,南方也不乏大雪——尤其是“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的湖南,由于地势呈“马蹄形”向北开口,更适合冷空气长驱直入,境内又水汽丰沛,特别容易造成大雪。

因此,才有了柳宗元笔下的孤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原诗写于永州,图为张家界天门山的缆车,颇有“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摄影/石耀臣

刘长卿看见的苍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原诗做于湖南,图为广济寺,有人踏雪而归。摄影/方托马斯

每年都有一大批南方人奔赴北方看雪,事实上,只要有耐心等,南方的雪景绝对不输北方。

3

雪,南方的浪漫与哀愁

每到年末,南方人只盼着三样东西:雪、春节和年终奖。南京老门东。摄影/Derek Chen

南方冬季的难捱,在于既少有漫天大雪的浪漫,又不乏湿冷天气的侵蚀,还缺失北方暖气的护体。庐山日暮看雪。摄影/肖南波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梅花被冰封。 摄影/刘艳晖

更糟糕的是,南方的雪往往会形成冻雨,造成自然灾害。2008年的南方雪灾,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雪,而是因为冻雨。

体现在饮食上,为了度过严冬,南方人传统的冬季限定美食,一方面以热汤和肉食为主,以补充热量;另一方面由于潮湿阴冷,还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譬如对于经受“川派湿冷”的四川人来说,腊味即是年味。当腊肠开始霸占阳台的时候,空气中的腊味四散,是最幸福的年味。摄影/沈志成 图/《舌尖上的新年》

早在冬至之后,四川几乎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起腊肠。内里塞着满满当当的肉馅,能补充热量;麻椒和辣椒注入川味灵魂,可祛除湿寒。再经过烟熏、风干、晾晒,在没有冰箱的年月里,对于狩猎、宰牲留下的肉类,盐和火是保存食物的最佳手段。

在一根腊肠里,有岁月打磨的质感,有红尘烟火的气息,有麻辣人生的快意,有肥瘦相间的富足,这是属于四川人乃至所有南方人共同的味觉记忆。杭州酱鸭。摄影/杜恩龙,图/图虫·创意舟山海边晾晒的鳗鲞,在冷藏设备出现以前,晒干是最普遍的海鲜储存方法。图/视觉中国

与之类似的,还有杭州人冬日里晒的酱鸭;靠海的宁波人、舟山人会把秋天的收获晒制成鱼鲞;金华人把当地的两头乌做成火腿……在过去的岁月里,风雪中挂着的腊肠、腊肉、腌肉、鱼干,足以抚平严寒。

还有嘉兴人和湖州人,更会把红烧羊肉拿来搭配面条,唤作“酥羊大面”。每到立冬,家家面店门口张贴启事——“自立冬日起,本店供应酥羊大面,欢迎品尝。”总有顾客愿意为了那一碗面起早摸黑,哪怕落雪,也要天刚放亮就跑去排队候着,生怕去迟了羊肉告罄。秋风一起,嘉兴的馆子里就开始售卖酥羊大面。图/视觉中国

即便如此,南方人依然热爱湿冷的冬天,光是看绍兴人鲁迅对雪的回忆就知道。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瑞雪兆丰年。摄影/杨默

等到挨过湿冷,看尽落雪,吃完腊肠,转眼间恍恍惚惚,已是一个明媚的春天。

文章来源于地道风物 ,作者风物菌

原标题:《南方人的快乐,北方人懂吗?》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近三年来反复高烧住院 26岁妈妈遭遇“超级细菌”

什么是“超级细菌”?医生:与频繁使用抗生素有关什么是“超级细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潘传亮解释说...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