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一城”的“十四五”愿景: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建设高能级共同体
成都科学城已初步构建起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本报摄影部供图 记者 胡大田 摄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构建“一心三轴多中心”总体空间结构。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
“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将带来哪些新机遇?对于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和未来布局,又有着怎样的思考?连日来,记者走进“两区一城”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现场,带您了解“两区一城”的“十四五”愿景。
关键词:协同发展
打造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
在成都城市发展版图中,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立于不同时期,又各自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涵盖了成都最具活力和最有潜力的重点发展区域。
蓉城之南的四川天府新区,承载着做大做强城市规模的时代责任,为城市能级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12月25日启动建设,2014年获批为国家级新区。发展至今,经济总量已经跃升至3500亿元、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5位,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集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基本实现了由规划建设向全面起势的重大跨越。
再向东望,去年4月28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这片729平方公里的土地,寄托了成都转型突围的战略愿景,是成都牢记初心使命,在更大范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主要抓手。成都东部新区承载建设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远大理想,为城市发展激活了永续空间和动力引擎。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能级平台的支撑。去年6月,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由“一核四区”构成(“一核”即成都科学城;“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作为省委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始终扭住的四件大事之一,加快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两区一城”建设,旨在构建高能级平台体系,形成生态融通、开放包容、活力迸发的创新策源牵引动力。
如何增强改革创新内生动力?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给出了答案——“十四五”期间,成都将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互利共生、开放协同、相互成就、整体成势,将成都东部新区建成成渝相向发展的战略支撑,以提升主干极核竞争力为核心,以“两区一城”为主要载体,以创新策源和高新技术服务为主要取向,加大高端要素资源、高能级市场主体、高层次专门人才集聚力度,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关键词:双向赋能
超前谋划布局 平台化功能聚合体助推城市加速发展
超前谋划布局,在成都的实践中,推动“两区一城”协同发展,不是简单的人口产业规模相加,而是要形成基于良性互补、双向赋能的平台化功能聚合体,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高能级产业聚集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去年年底,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区域内的独角兽岛启动区项目顺利完工。作为新经济时代“兽群”的栖息地,这座正在冉冉升起的城市新地标将成为衡量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一把标尺,代表着未来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方向,承载“成都智造”走向世界的梦想。
站在天府新区规划厅观景台,兴隆湖美景尽收眼底,天府绿道蜿蜒湖畔,数字经济产业环湖而生。隔湖远望,是“高能级”企业落户聚集区——成都科学城。
去年6月,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首度亮相,明确要努力在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策源能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中,成都科学城作为其中“一核”,已聚集一大批科研机构、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初步构建起以中科系、中核系、中物院等“国家队”基础研究为核心,天府实验室建设为引擎,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创新策源动力体系。
去年12月31日,成都东部新区丹溪大道正式通车,从原来的双向两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随着道路修通,丹溪大道周边的生态提升工程也在同步进行。截至目前,绛溪源公园及两侧山体生态提升项目已基本成形。
作为成都极具潜力的重要区域,成都东部新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集聚辐射效应明显,有利于成都以大开发促进大开放,加快提升开放区位、拓展开放空间,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更好打造成都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点。
“成都东部新区承载着国家战略而生,顺应城市发展之势。”成都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快形成创新主阵地和转型新动能,打造开放主枢纽和发展新引擎,构筑改革主战场和环境新优势,建设城市新中心和市民新家园。同时,加快编制区域空间规划、综合改革方案,完善推进机制和相关政策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关键词:抢抓机遇
机遇叠加 思路逐步清晰 期待红利共享
“两区一城”推进过程中,双方如何抓住机遇?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认为,聚焦发挥成都科学城的“核心”引擎作用,天府新区的平台优势较为明显,既有“大装置”的布局,同时又集聚 “国家队”、拓展“高校圈”。“与新津的合作,更大程度上是在产业链上的各自分工。”刘任远表示,新津轨道交通的高端制造能力水平较强,分工合作的关键是,“天府新区发挥平台作用,新津发挥产业转化能力”。这样的思路与新津区委书记唐华不谋而合。“新津区全域纳入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天府新区先进制造业引擎,距离科学城的直线距离,最近仅几公里之远。”唐华告诉记者,目前该区正在联合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天府新区等,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谋划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未来,形成‘创新策源在科学城,成果转化在新津’的产业新格局”成为承载双方期待的愿景。
未来的方向在哪?思考一直有。“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天府新区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园区建设、协同发展四个方面,助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透露说。
“红利共享。”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四五”期间,成都东部新区将按照“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标识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同时划定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呈现区、丹景湾新镇示范区、机场北城市门户区、龙马湖CAZ起步区四大重点发展区域,3年内策划实施重大项目133个,计划总投资约2614.65亿元。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曹凘源
新闻推荐
1月1日清晨,武警四川省总队成都支队“蓉城国旗护卫队”在成都天府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秦天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郝勇摄1月1...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