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煎蛋面” 还有“很多面” 华兴街营造新场景,传统地标和新潮IP将一起呈现

成都日报 2020-12-27 00:37 大字

华兴正街的铜锅煎蛋面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不少精品餐饮、文创店已入驻华兴街

青砖白瓦的川西民居色调记述着百年老街的旧回忆,创意林立的潮流首店迸发出年轻的张力。从车来人往的红星路,一头转进华兴街的老巷子,时光好像也发生偏移,既保留有传统川西建筑风格特色,又融入了当下国潮的时尚气息。昨日,记者从锦江区获悉,百年华兴街如今实现新蜕变,“华兴街不止有煎蛋面,挖掘传统文化,打造特色街区新场景,这里将会蜕变成能被更多年轻人所喜爱的新潮IP!”见证着华兴街的新变,锦江区春熙路街道华兴街社区党委委员高菲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老街新变

特色街区丰富美好生活新场景

华兴街,含“繁华兴盛”之义,是旧时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其最为成都人所熟知的华兴正街的铜锅煎蛋面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成都人傅竹如在长顺街开设“铜锅面”,专门特制铜瓢、铜锅、铜鼎,始创“铜锅煎蛋面”。

“整个片区的打造共分三期。一期项目的范围包含暑袜北一街和华兴上街,目前,10个商家已全部入驻完成。”华兴街道项目运营负责人李博雷介绍,“在设计初期,我们的目的是梳理历史文化片区资源,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风貌片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要想呈现多样性,打造‘百年华兴’文化空间,三期项目就需要互补。”

作为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中“八街”之一,华兴街特色街区项目是天府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完成一期街区风貌改造,全面呈现新消费场景。改造后,华兴街建筑风貌将整体展现中西合璧的特色,街区风貌延续了传统的川西铺面风格特色,融入邮政大厦的西式建筑风格元素,以青灰为主色调,红色、绿色点缀其间,呈现出中西结合的传统商铺风貌特征。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精品餐饮、文创店也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我们采用‘川洋风’风格对从前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这无异是一个挖掘历史底蕴,谱写华兴文化的过程。”李博雷表示,“从目前一期已有的人流量和达到的产业效果来看,都是令人满意的。劝业场、纯阳市集、盘飧市、川剧艺术中心等传统地标,都会在片区改造中重获新生。”

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二期将会具备片区餐饮和手工文创的功能。三期则将会修建成为市民活动广场和“网红打卡地”,并具备川剧等巴蜀文化传播功能。

丰富场景内涵

古旧建筑变时尚打卡地

暑袜北一街的古市香如今早已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潮流打卡地,除了美食本身,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独特的“小洋楼式”建筑风格和内在“川西风”式样的装潢。

“几乎没人相信这里以前是一个垃圾压缩中转站。”高菲菲说,“现在经过1000多平方米改造,一个变成了网红餐厅,一个则成为了古迹酒店,说是改头换面也不为过。”

“我们保留了从前三进三出的院落、庭院中的柚子树和枇杷树、土墙和石门,甚至连很多走廊或客房中的房梁木都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这些是历史留下的文化记忆,我们选择将它们和现代元素融合进行建造。”桉树林古迹酒店管家严佳敏说:“得益于整个华兴街社区所形成的文化圈,在未来,片区效应将会为我们带来不少人流量。”

“以推门就是美好生活为目标,我们正大力实施‘十百千’场景示范工程,树立12类示范应用场景,推出49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化价值的示范项目。”锦江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只是华兴街特色街区之变,坚定落实中优战略,紧紧围绕“天府成都·品位锦江”形象定位,锦江区启动了场景营造行动计划,着力营造以发展都市产业为核心的生产场景,以美好体验为特征的生活场景,以公园城市为形态的生态场景,以科技突破、模式创新、业态融合助力场景落地,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生活体验高品质提升,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

杨澜 本报记者 李萌

图片由锦江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夜晚的街头

□周泉今年10月,到成都参加为期5天的业务培训。最后一天下午培训结束后,我应朋友之邀,去了她的小卖部。准确地说,应...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