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实践: 如何不负烟火成都3000年?
猛追湾,见证着成都过往至今的城市范围变化——50、60年代是成都盛极一时的工业区,80年代建设的游乐园和游泳池更是许多成都人的童年回忆。尔后,随着成都骨架的外延,猛追湾的城市界面趋向老旧,再难以找回之前的活力。
2017年,成都出台“中优”战略,天府锦城项目规划重磅出炉,猛追湾成为成华区首个采用“EPC+O”模式的城市更新项目,成为成都城市更新的代表场景。
老成都记忆,焕新成打卡地标
猛追湾是成都中优战略“八街九坊十景”的首个呈现项目。整体范围1.68平方公里,由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和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办事处指导,万科成都“策划规划、设计建造、招商运营”一体化整体打造,以2.5公里滨水黄金地带为研究范围,从城市设计、产业植入、业态提升、文化运营等多维度实现猛追湾片区城市活化。
仅仅两年时间,猛追湾成功更新出一坊一里,两街三巷,游泳池、川剧院、老茶楼、国营厂等老成都专属记忆地标又焕发新生。
以前的国税大楼如今变成了集猛追湾故事馆、几何书店,共享办公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新空间。
为保护和弘扬川剧艺术,他们把梅花川剧团从旧址搬到了猛追湾望平坊(原人民纸箱厂三楼),让川剧得以在这里生生不息……
现在的猛追湾,“新生”之上,已成为成都网红打卡地标。
猛追湾的“EPC+O”实践
在猛追湾这一城市更新项目中,值得一提的是强化了“市区联动、政企联手”的高效写作模式,进行了被称作为“EPC+O”的实践。
在政府指导下,筹备阶段,万科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属公司实施优质资源“收、租、引”;在设计规划阶段,万科深度挖掘和传承成华“工业记忆”和猛追湾 “城市乡愁”,采取“修旧如旧”手法进行文化传承,谋划“绿道+休闲配套”、“绿道+新消费场景”等诸多可能性,将原有机动车道改成慢行空间,高品质外摆融入滨河街区,创成都第一。
同时充分考虑在地居民诉求,通过合理规划绕行路线解决停车问题,将靠近河滨的道路打造为慢行观景道路,将美好风景和惬意生活留给市民,实现“回家的路”与社交场景融合。在运营阶段突破原有治理格局,形成街区共建共治新机制。
据了解,通过政府、万科、产业方多方共同参与,带动周边30余家留存商家主动转业态提品质,拉动片区商铺租金上涨60%-70%,体现了通过引入新经济新业态推动城市活化,打造产城融合的新模式。
红星新闻记者 谢雯
新闻推荐
记者21日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获悉,即日起成渝两地正式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两地市民只要一部手机在手,即可获取“如居...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