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贾登荣

西安日报 2020-12-23 03:04 大字

城市的兴衰:基于经济、社会、制度的逻辑作者:郑荣华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独立经济学家郑荣华先生所著的《城市的兴衰:基于经济、社会、制度的逻辑》一书,紧紧围绕中国城市发展的轨迹展开,从城市化的人本主义觉醒、城市改造的价值融合与重构、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城市增长与治理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城市的飞跃式发展对人民生活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并结合世界各国在城市化道路上的成败得失,提出了治理“城市病”,保障城市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举措,提倡树立城市建设从“共生”到“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而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全书由“城市化的人本主义觉醒、城市改造价值融合与重构、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城市治理与增长”等四个部分组成。在“城市化的人本主义觉醒”这一部分里,作者从城市发展的演进与困局等维度出发,用大量的数据与案件,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是一部特殊的社会进化史。纵观中国40多年城市化发展,其演化过程及结果已大大超出了城市化发展的预期。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释放了巨大能量,使中国经济总量在短短30年间,跃居世界第二。不过,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诸如,在城市发展中忽视规划,一些地方搞“摊大饼”式的城市外延发展模式,对耕地资源的破坏与土地资源的滥用形成恶性循环;以拆代治,以拆代管,形成大量“城中村”,为城市管理带来不小的隐患与难题等。在分析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作者还列举了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贫民窟”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以及法国在1850—1870年间过度超前的城市建设,导致经济停滞的恶果等,提醒城市发展要取长补短,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在“城市改造价值融合与重构”这一部分中,作者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建设中如何重视文化重构、价值重构的问题,以克服高速发展带来的价值紊乱、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让城市发展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前行。作者认为,本土文化体现着一种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这种认同感不是小众的,而是普遍性的。作者列举了乌镇、成都宽窄巷子、杭州西湖等地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传统街巷、风物等,促进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例子,然后说,“本土文化不仅能发挥社会价值,也能体现经济效应。本土文化的修复与传承能够有效地增强城市的集聚能力,即情感归属集聚、旅游导入集聚、商业发展集聚等。”所以,作者认为“合理调节本土文化与城市文化是一门科学。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改造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经济与科技发展反哺的过程。传统与现代并非取与舍的两个极端,还可以选择交流与对话,最终不断融合,共存共生。”也就是说,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根脉,使之为现代化服务。

在第三部分“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中,作者重点阐述在城市化发展中如何防止粗放式利用土地,节约有限的资源永续利用的观点。作者认为,城市化发展是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发展路径,也是世界各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不过,与美国等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耕地富裕的国家相比,中国存在人口规模大,产业结构不均衡、优质土地资源少等因素,给城市化发展增加了难度。所以,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利用土地,成为一个摆在决策者面前棘手的课题。作者认为,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修订基本农田测量办法,建立新的遥感数据库进行实时监控,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二是完善耕地“农转非”审批制度,通过提高农民利益让政府“倒地”成本上升而减少耕地征用;三是强化耕地“占补平衡”机制,随时加以抽查,杜绝欺上瞒下的现象;四是建立耕地占用的异地补偿机制,让经济发展较快但土地资源匮乏的地区,通过异地调剂得到土地开发;五是加强土地复垦制度,把“谁破坏谁复垦”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城市发展才不会引发粮食危机、资源危机以及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在“城市治理与增长”这一部分,作者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城市治理,为人们营造优质、舒适的生活、就业空间的问题,并就建设智慧城市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推动城市化本质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服务的,是社会合理分配的一种机制,如果偏离这一宗旨,将可能事与愿违。当务之急,是要吸取日本城市蔓延的代价与教训,学习新加坡等国家“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之路,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加强科学规划,加强法律约束,从而避免无序发展的“城市蔓延病”。城市治理的根本出路,是要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要加快构建信用体系,提升区块链技术,净化舆论环境等,让城市治理实现良性互动。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这是因为,发展智慧城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缓解“城市病”,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与创新动力,为新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而如何发展智慧城市?作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质,是以知识为生产力,以智慧产业为推动引擎,要敬畏科学、尊重知识。只有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我们的城市才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有力,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也才会觉得放心、舒心、开心!

新闻推荐

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入选

图为龙泉驿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基地内为中学生开展预防性侵主题法治课堂昨(22)日,记者从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获悉,近日,全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