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调解文化土壤 让东方之花绚丽绽放——成都市青白江区调解文化建设纪实

四川法制报 2020-12-17 00:39 大字

青白江区老书记乡情话苑调解室

青白江区调解文化长廊郭华 本报记者 夏菲妮 文/图

人民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法律制度,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之花。如何让这朵东方之花绚丽绽放?培育好调解文化肥沃的土壤是关键。

2015年以来,成都市青白江区不断深耕调解文化土壤,通过创新宣传载体、整合公共资源、大力开展“和谐家园·平安梦”调解文化建设等方式,将“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调解文化理念注入人心,不断浓厚辖区调解氛围,青白江区司法局更是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促进了各种矛盾纠纷的在萌芽的有效化解,实现从源头上主动预防和减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全区成功调解处各类矛盾纠纷10000余件,其中调处重大纠纷245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7%以上,有力促进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五化原则 落实调解文化建设

调解文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工程,青白江区委政法委深谙此理,通过“五化”,建好辖区调解文化设施。

为统筹推进调解文化建设,青白江区委政法委加强组织领导,在结合本地实际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和谐家园·平安梦”调解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各镇、街道、相关单位配合的领导小组,协调督促全区调解文化建设。各镇、街道、各成员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单位调解文化建设方案,合力推进全区调解文化建设。

用理论指导实践。青白江区确定了“科学化、特色化、多样化、普及化、和谐化”等“五化原则”,在调解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落实。

规划“科学化”。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设计和整体布局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学校、车站、景区、市场、企业等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文化氛围,提出不同的富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注重适合环境、以人为本,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务实性,做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内涵“特色化”。全区调解文化设施以“和”字文化理念作为建设基础,通过设计一系列“和”字谚语民谣、劝和箴言、名言警句、年画、书法作品等意境图案,真正以和谐氛围感染群众,直白语言贴近群众,典型案例教育群众,传统文化影响群众,进而发挥调解文化功效,突出调解文化特色。

载体“多样化”。一方面,硬件建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文化墙、文化橱窗、文化楹联”等调解静态文化载体,渲染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软件载体内容多样,有效运用“现场调解、文化活动”等调解动态文化载体,通过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经常性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法治讲座、法治宣传、道德建设、文明创建等活动,做到动静结合、耳濡目染,推动调解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推广“普及化”。推动调解文化深入人心,联合司法、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了“我为平安青白江献一策”的调解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调解经典案例,整理出调解案例汇编,免费送予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和群众,逐渐形成“人人知道调解、人人参与调解、人人愿意解决”的良好局面。

效果“和谐化”。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调解文化内涵,注重把调解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美好家园建设相结合,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与基层平安创建相结合,不就调解讲调解,进一步扩展宣传外延,不断促进村风民风的好转。

创新文化载体 打造调解文化场所

文化能鼓舞人、文化能感染人、文化能影响人。调解文化要在群众心中扎根,更需要载体加深效果。近年来,在青白江区委政法委带领下,全区打造了“十和”调解文化大院品牌,建成了“红阳调解文化长廊”“城厢法治公园”“大弯玉龙小区调解文化长廊”等有特色的调解文化场所。

以塑造“十和”调解文化品牌为目标,全区持续开展了“十和”调解文化大院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区调解文化内涵。一方面,在软件打造上,该区明确了“十和”调解文化大院“一牌、一墙、一窗、一联”的创建标准,做到有调解文化大院铭牌、调解文化墙、调解文化宣传橱窗和调解文化楹联。另一方面,在硬件打造上,该区突出“一室、两员”建设,建有调解室,配备矛盾纠纷劝调员和网格管理员,做到有章可循。目前,全区已建成大同镇凤祥社区“和畅—调解文化大院”、福洪镇幸福小区“和福—调解文化大院”等82个“十和”调解文化大院,有力地引领带动了全区调解文化建设。

与此同时,青白江区委政法委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解文化场所建设。利用城市绿道、小广场、小绿地、居民小区、公园、茶园、调解室等群众聚集休闲的公共场所,通过悬挂、张贴调解谚语、反映调解理念的文字标识和美术作品进行调解文化包装,建成了“红阳调解文化长廊”“城厢法治公园”“凤祥社区法治广场”“大弯玉龙小区调解文化长廊”等一批调解文化场所,不断增强视觉上的冲击力、心灵上的感染力和情感上的亲和力,积极提高调解文化宣传效果。

将文化建设渗透到全区每个院落、角落,青白江区委政法委在“三无院落”整治过程中,着力人文建设,打造了文化建设新阵地。据介绍,青白江区多解办主动介入全区制定“三无院落”整治方案,改变过去只注重院落“三防”设施建设,忽视人文建设的倾向,将“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调解文化氛围营造与院落“三防”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目前,全区已完成整治的20个“三无院落”均同步完成调解文化设施建设,在大力改善“三无院落”的设施设备、整治居住环境,打造清洁、优美、舒适的宜居小区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培育“和谐”“法治”“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场地建起来了,若有一支强劲的调解队伍,文化建设便如虎添翼。为此,全区不断深化调解队伍文化建设,通过开展调解员文化道德教育,引导广大调解员从内心深处热爱生活,热衷工作,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同时,通过开展“1+1+N”(由一名驻镇、街道调解工作指导站法官和一名调解能手结对,负责培训辖区内基层人民调解员)等基层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形成一批在调解文化建设和宣传上有影响力的“能工巧匠”。今年,全区围绕民法典适用已开展人民调解员各类培训达30余次,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调解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

完善平台机制 不断提升建设效能

在不断创新文化载体的同时,青白江区委政法委完善各个平台机制,为调解文化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首先是构建服务群众大舞台。全区立足多功能、共建大和谐的理念,调解、综治、防邪、宣传、司法、文化等部门协作联动,将调解文化大院等调解文化设施建成“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活动丰富、功能完备”的群众活动平台,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法治宣传、科技讲座、文化健身,组建调解文化文艺宣传队等活动,全方位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传播调解文化理念的同时,极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是构建维稳防线前哨点。全区每个调解文化大院配备一名矛盾纠纷劝调员和一名网格管理员,实施专人管理,引导群众通过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在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兼顾设施管理、矛盾排查、治安巡防、法治宣传等职责,及时发现并上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排查预警作用,实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功效。

再次是构建社会管理新平台。全区通过“和谐家园·平安梦”调解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法律、道德、调解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按照法律程序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和谐邻里之间、业主与物管之间、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居民自治管理、网格化管理等社会管理工作创造了条件。在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调解文化大院以来,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高,居民对自治管理越发支持,居民院落已成为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

新闻推荐

成都车联网临时封闭测试区近期将对外开放测试

记者从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获悉,全国“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与运营合作倡议”发布仪式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该倡议由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