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宋词与9位亡国之君

澎湃新闻 2020-12-10 09:21 大字

原创 最爱君 最爱历史 收录于话题#大宋文人的生与死23个

金陵(南京)城外,北宋大军已经围城十月,但南唐国君李煜仍然梦想着,赵匡胤能放过他一马。

这是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初冬,面对兵临城下、三面围城的北宋大军,李煜最后一次派出了使臣徐铉前往开封城中,希望能够说服赵匡胤撤兵、放过南唐。

尽管已近亡国,但善辩的徐铉仍然在赵匡胤面前慷慨陈词:

“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乃能盖地,父乃能庇子。”

五代十国已近末声,赵匡胤只是笑笑:

“既是父子,如何两处吃饭?”

徐铉仍然恳求道,南唐一直侍奉北宋,希望赵匡胤能放过南唐国一马,说得赵匡胤毛了,蹦出了那句千古名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无力回天,徐铉只能扼腕叹息。

半个月后,北宋名将曹彬督军攻城,金陵城破,李煜被俘,历经三世而亡、国祚38年的南唐,至此泯灭于金戈铁马之中。

后来,在《破阵子》中,李煜如此描绘山河破碎时的困窘狼狈: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年)。

1

对于五代十国盛行的曲子词,赵匡胤是很有好感的。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仅仅用了66天,宋军就兵临成都,俘虏了后蜀国君孟昶,尽管后蜀全境要到966年才被平定,但大局已定,赵匡胤心中欢喜,早已听闻后蜀曲子词发达、曲调淫靡的他,于是找来后蜀的降臣、词人欧阳炯,希望能洞窥曲子词的艳丽。

欧阳炯是个著名的“降臣”,想当初他先是出仕前蜀,前蜀被后唐灭亡后出仕后唐,后来又投降后蜀,如今后蜀灭国,他又理所当然地出仕北宋,凭借着到处摇尾乞怜的本事,他甚至官至宰相,与毛文锡并称“五鬼”,被后蜀国君孟昶所信任。

这位后蜀宰相会吹箫,还填得一手好词: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

仅以一个春字,欧阳炯就能写出万般变化:

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撩乱,非干春梦无凭。

对于这位会吹箫的词人宰相,赵匡胤自然充满好奇,于是召来欧阳炯在开封皇城中奏曲表演,御史中丞刘温叟听说后,扣门劝谏赵匡胤说,后蜀君臣沉溺声乐乃至亡国,切不可重蹈覆辙,赵匡胤只得辩解说:

“朕早就听说孟昶君臣如此,故而为我所擒,朕之所以召唤欧阳炯,不过是想检验传言罢了。”

作为开国之君,雄心壮志的赵匡胤很能克制私欲、杜绝靡靡之音,此后,他再也不找欧阳炯等后蜀臣工吹箫、颂词、奏乐了。

所以,当词名远扬的南唐国君李煜被俘抵达开封时,赵匡胤更加深信御史中丞刘温叟等人的谏言,发达的曲子词,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各国的亡国之音,加上南唐出兵抵抗,这更加使得赵匡胤心中厌恶,于是,他将李煜故意封为“违命侯”进行侮辱。

李煜心中愁苦,作为南唐国主李璟的第六子,他原本与帝位无缘,因缘巧合的是,他前面几位兄弟多数夭折,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兄长李弘冀又对他非常猜忌,这就使得生性文弱的李煜,只能埋头诗书以求示弱自保,没想到李弘冀却在派人刺杀有争位之嫌的叔叔李景遂后,自己也一命呜呼,至此,李煜前面五个哥哥全部或夭折或丧命,阴差阳错之下,身为第六子的他意外成为南唐国君。

当时,李煜的父亲李璟也是位著名词人,写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等著名词句,出身江南的南唐国君有艺术天赋,但在乱世之中,这显然并非嘉兆,文学上才华横溢、治国理政却一塌糊涂的李煜,在接连斩杀潘佑、李平等忠臣良将之后,也将南唐江山逐步推向了火坑,以致最终金陵城破、束手就擒。

但这种被俘开封、“归为臣虏”的日子,却最终成就了这位“千古词帝”,在别人的京城,他如此低唱愁绪: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是在南唐亡国两三个月后的966年年初抵达开封的,起初,他并不能理解自己的身处险境,尽管赵匡胤表面上优待五代十国的各位亡国之君,但仔细翻阅史料就可以发现,五代十国投降北宋的各位君王,基本上都是离奇暴死。

965年,后蜀国君孟昶被俘虏至开封后,仅仅七天就暴毙身亡,由于下手太急,此后为了遮掩门面,避免后面各国激烈反抗,赵匡胤改变了策略,转为先优待各位亡国之君,然后再伺机干掉的做法。

孟昶死后八年,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被北宋灭国的南平末帝高继冲也离奇暴死,年仅31岁;不久,年仅21岁的后周末帝柴宗训也突然暴毙。

对于这些前面的亡国之君的下场,抵达开封的李煜不是没有听说,但他只是希望赵匡胤能高抬贵手,尽管都是四十几岁的过来人了,但他还是像一个懵懂的文学青年一般,喜欢天马行空的做梦,这种梦境似幻似真,让一位忧愁的亡国之君迷离彷徨。

但还没对李煜下手,赵匡胤却在李煜抵达开封的这一年,突然一命呜呼了。

李煜抵达开封几个月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在跟弟弟晋王赵光义聚会过后,突然离奇暴毙,在“斧声烛影”的迷案中,赵光义登基上位,是为宋太宗。▲剧照:斧声烛影之变。

赵光义上位后,给李煜摘掉了“违命侯”的侮辱封号,改而将李煜封为“陇西公”,李煜原来的皇后小周后则被封为郑国夫人,对于这位表面亲善的宋太宗,李煜一度迷离,以为自己的日子能好过一些了。

但他显然错了,赵大赵二兄弟从来就不是善茬。

赵光义表面亲善,实际却一直觊觎小周后的美色,借着大臣夫人们必须定期入宫的惯例,赵光义经常趁机强奸小周后,不仅如此,无耻的赵光义还让宫廷画师在旁观看,让画师将他强暴小周后的场景描绘下来,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熙陵幸小周后图》。

这幅臭名昭著的图画在历史上传名甚远,据说到了宋太宗的孙子宋仁宗时期,宰相文彦博还记载说他在内务府看过这幅图画,明代的沈德符也记载他曾经在友人处,看过宋人所画的这幅无耻奇图。

作为亡国皇后,小周后在开封城中,经常遭受身心巨痛,但为了护全李煜同时也护全自己,小周后只能苟且偷生,宋人龙衮就记载说,小周后每次从开封皇城出来后,“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李煜)多宛转避之。”

作为亡国之君,懦弱的李煜苟且偷生,对于妻子时常被宋太宗强暴的现实,他只能忍辱吞声,但面对妻子小周后血泪俱下的埋怨和控诉,无能为力又懦弱苟且的李煜,只能在诗词中寄托自己的哀愁困苦。

当时,南唐旧臣徐铉在赵光义的授意下,去看望旧日的君主李煜,昔日君臣相见,两人相对无言,突然李煜放声痛哭,李煜长叹说,我当年错杀潘佑、李平,以致自毁长城,如今后悔不及。

徐铉离去后,李煜悲从中来,写下了千古名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听徐铉转述李煜的心声后,赵光义大怒,立马起了杀心。

于是,就在被俘到开封的第三年,在七月七日自己生日这天,赵光义赐给了李煜一壶毒酒。

当晚,42岁的词帝李煜暴毙。

或许,他早已看破结局,只是不知这结局来得如此之快,此前,他在《相见欢》中就曾哀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暴毙后不久,红颜命薄的小周后也抑郁而终,或许在黄泉之下,她将和后主李煜,一起梦回金陵,只是朱颜已改,故国不再。

2

尽管表面上善待各位亡国之君,但像自己的大哥赵匡胤一样,赵光义对于五代十国的各位亡国之君的定点清除计划,一直在稳步推进。

如果说赵匡胤还有兄弟之情的话,在“斧声烛影”的弑兄猜疑中上位的赵光义,对于亲人也是狠辣无情。赵匡胤死后,赵匡胤留存的两个儿子燕王赵德昭、秦王赵德芳一个被迫自杀、一个离奇暴死,此后,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也在被诬告谋反、贬黜房州(湖北房县)后“忧悸成疾而卒”。

在逐步铲除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各位至亲后,赵光义在最先毒杀李煜后,又计划对南汉国君刘鋹下手。

联想到此前后蜀国君孟昶、南平末帝高继冲、后周末帝柴宗训、南唐后主李煜等人的暴死,刘鋹在南汉国亡投降后一直心有余悸,于是,刘鋹处处模仿蜀汉后主刘禅进行自污,当时,赵光义在上位后,先是迫使福建割据政权和吴越国主动纳土投降,至此,在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中,就只剩下北方的北汉尚未平定。

就在公元979年出征北汉前的酒宴上,赵光义宴请刘鋹以及原来的吴越国君钱俶等亡国之君赴宴,宴席上,刘鋹曲意逢迎说:

“朝廷威灵远播,四方僭号窃位的君主,今日都在座。不久平定太原(北汉都城),刘继元(北汉皇帝)又将到达。臣率先来朝,希望可以手持棍棒,成为各国投降君王的老大。”

这种不要脸的插科打诨,当场就逗得赵光义哈哈大笑。

但北汉在宴会当年(979年)被平定后,刘鋹却没有机会成为降王们的老大。因为,第二年,980年,他就像前面的几位亡国之君一样,莫名其妙暴毙了,年仅39岁。

越来越多的亡国之君离奇“暴毙”,这使得身居开封城内的原吴越国君钱俶更加胆战心惊。

此前,北宋在进攻南唐时,就曾经邀约吴越国一起夹攻南唐,对此南唐后主李煜就曾经写过亲笔信给钱俶说:

“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明天子易地酬勋,王(钱俶)亦大梁(开封)一布衣耳!”

但钱俶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果然,在南唐灭国后,国势日益衰微的他只能被迫纳土归宋。吴越国灭后,在开封的钱俶更加小心翼翼,为了在赵光义面前表现“积极”,他经常半夜就醒来准备上朝,“每晨趋行阙,人未有至者,(钱)俶必先至。”

曾经浸润在杭州的湖光山色之中,钱俶对于诗词有自己的理解,在《宫中作》中他写道: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

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

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但才情不能解救金陵的李煜,也同样不能解救西湖边的钱俶。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八月二十四日,作为前吴越国主,钱俶在这一天做宴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赵光义也特别派来使者赐宴,当天,钱俶陪同使者饮酒至日暮,当夜,钱俶同样离奇“暴毙”。▲吴越国主钱俶(929-988年)在吴越国内口碑很不错。

对于钱俶和李煜一样,都是在自己生日这天,喝了赵光义的赐酒、赐宴后“暴毙”的“巧合”,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周亮工在《因树屋书影》中说:

“南唐李后主以七月七日生,亦以七月七日死。吴越王俶以八月二十四日生,以八月二十四日死。两王生死相同如此……顾两王皆以生辰死者,盖御忌未消,各借生辰赐酒阴死之耳。”

钱俶死后三年,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被安置在房州的北汉末帝刘继元生病,赵光义派使者陪同御医前往探病。史载,刘继元在被“诊视后,卒”。

至此,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前后经营几十年,终于在伪善的面目之中,逐步铲除了五代十国的各个亡国之君,在26年内,五代十国中投降北宋的9名亡国君王,全部离奇暴毙,不仅如此,原来后蜀国君孟昶的长子孟玄喆、南唐后主李煜的长子李仲寓、吴越国主钱俶的长子钱惟溶等亡国之君的后裔,也在宋太宗朝纷纷暴毙。

至此,赵光义终于觉得放下心了。

此前,作为宋词的前身,曲子词在南方的后蜀、南唐等国颇为发达,但在北宋逐一平定南方各国后,随着各国的亡国之君和著名词人被强行迁徙到开封,南方的曲子词逐渐趋于消亡,对于后蜀孟昶、南唐李煜沉溺声词音乐的教训,赵光义跟自己的哥哥赵匡胤一样,也对此抱有警惕,南唐亡国后,南唐著名词臣张洎也随同到了开封,当时,朝臣们想推荐张洎作为翰林学士,对此赵光义表示反对,他说:

“朕知道张洎文学才华横溢,但是德行还差得很远。”

尽管如此,张洎最终还是因为“文彩清丽,巧于逢迎”成为了翰林学士,对此赵光义还是特地叮嘱群臣说:

“张洎文采斐然,至今还用心读书,在江东人士中算是拔尖人才,但士大夫应该以德行为先,倘若空恃文学,亦无所取。”

话虽如此,但宋太宗赵光义身边,仍然汇聚起了一批经常填词唱和的词人,例如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状元苏易简,就曾经在宋太宗的宴会上写下《越江吟·神仙神仙瑶池宴》:

神仙神仙瑶池宴。片片。碧桃零落春风晚。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玉麟背冷清风远。

当时,宋太宗赵光义身边也形成了一个君臣唱和群,但作为宋词的开篇,这些词作跟五代十国的南方曲子词一样,大多萎靡清艳,基本为后世所忽略。

作为状元词人,苏易简极其嗜酒,对此宋太宗赵光义多次劝诫,有一次甚至亲自草书《诫酒》、《劝酒》二诗,命令苏易简在母亲面前朗读,但这些都不能改变苏易简的嗜酒癖好,为此,苏易简最终因为嗜酒被贬,至道二年(996年)十二月,苏易简最终因为饮酒过度去世,年仅39岁,赵光义听说后非常惋惜,还特地为他写了“时向玉堂寻旧迹,八花砖上日空长”的挽词,并下令追赠苏易简为礼部尚书。

与苏易简等北宋自行擢拔的词人受到重视不同,作为原来南方各国的词人,则在入宋后,进入了集体缄默的境地,例如后蜀著名词人欧阳炯在入宋后,从此不再写词;原来位处湖南的楚政权的词人孙光宪,也在入宋后不见创作。

或许正如张洎的待遇一般,这些作为亡国之臣入宋的词人们明白,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尽管对曲子词也有好感,但作为创业者的他们,与后蜀孟昶、南唐李煜等亡国之君不同,对被臣子们屡屡劝谏为“亡国之音”的曲子词,内心还是抱有敏感和抵触的。

所以,原本在后蜀和南唐已经充分发达的曲子词,在入宋后逐渐消亡转化,这种局面,与开国创业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警惕自省有很深关系。

因为创业难、守业更难,开基立业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始终保持着自省内敛的本色,所以,曲子词在入宋后的冷落寂寞,也就顺理成章,除了那位自尊高贵的千古词帝李煜,南方的词人们在入宋后,几乎集体缄默了。

因为在北宋君王朝臣们看来,那些,都是“亡国之音”。

3

尽管对于来自南方的词人抱有警惕,但对于如何培养北宋的自家文人,赵光义却是尽心用力。

北宋自赵匡胤开国后,为了规避唐末五代以来军人乱政的局面,赵匡胤先是通过“杯酒释兵权”集中了皇权和军权,赵光义上位后,则通过扩大科举录取,来培养北宋的文人后备队。

科举制在唐代虽然兴起,但唐代时每年的录取人数不过七八十人,少的时候甚至只有几个名额,甚至出现过考生全部落榜的情况。

宋太祖赵匡胤上位后,虽然每年都举行科考,但宋太祖时期的科举录取人数仍然很少,从几个人到几十人不等,即使最多一次,也仅有百余人。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为了推进“崇文抑武”的国策,开始大规模扩大科举录取人数,例如赵光义即位第二年(977年),宋太宗就在自己任内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就一次录取了进士、诸科人数达500人,相当于宋太祖在世时每年录取人数的25倍。

此后,宋太宗在每隔两三年一期的科举考试中大规模收揽士子,以求“田野无遗逸”、“朝廷多君子”,这种科举录取人数的“大跃进”,直接促成了此后三百年宋朝的文风鼎盛,使得整个社会阶层流动顺畅、并使得精英人物迅速向北宋皇权靠拢,为宋代的“文治”奠定了政治和文化基础,从而也为宋词的勃兴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与北宋“文治”的日益兴盛相比,帝国的“武功”却多次受挫。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借着灭亡北汉的余威北伐契丹, 希望借此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没想到却在高梁河之战中大败,赵光义甚至被箭射伤,只能乘着驴车逃命。

七年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又派遣五路大军北伐契丹,最终也遭遇惨败,其中西路军主将杨业为了掩护军民南撤,以致兵败被俘,最终杨业绝食而死。

不仅仅是两次对契丹北伐,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北宋对交趾(越南)的征战也告失败,而当时西夏也在不断崛起,面对对外征战的屡屡败绩,宋太宗赵光义也灰心丧气,于是,就在986年第二次北伐契丹失败后,赵光义将绝大部分精力都转向了治理内政,也就是在这时候,王禹偁、寇准、晏殊等人物也相继或崛起或开始成长,在帝国“武功”受挫的局面中,北宋的“文治”却日益兴隆,一批日后即将开启宋词大幕的优秀词人,即将在后世粉墨登场。

与清丽萎靡的其他词人不同,身为翰林学士的王禹偁性格耿直,多次得罪权贵,以致宋太宗赵光义几次三番劝诫他不要锋芒太露,有一次赵光义甚至当面提醒他说:

“卿之聪明和文章,不在韩愈、柳宗元之下。但刚直不容人,以致别人总是攻击你,朕都难以庇护。”

这种太过刚硬的性格,自然使得王禹偁处处遇挫,在《点绛唇·雨恨云愁》中,他委婉道出了自己的愁绪: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于是,就在一边冷处理五代十国的亡国词人,一边大力扶持北宋的文化科举下,北宋的文治逐步兴盛,以致从宋太宗时期开始,每次状元公布后:

“每殿廷胪传第一,则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皇帝)亦注视焉。(状元)自崇政殿出东华门,传呼甚宠,观者拥塞通衢,人摩肩不可过,锦鞯绣毂角逐争先,至有登屋而下瞰者,士庶倾羡,讙动都邑。”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因为在高梁河之战中所受箭伤反复迸裂,最终在开封驾崩,享年59岁。但赵光义打下的文治基础已然蔚为大观,到了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时期,宋真宗甚至亲自写下了诗歌《励学篇》劝诫民间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这种君王首倡、举国“崇文”的热烈氛围中,宋词发育的文化种子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以致于后来北宋时人汪洙甚至写诗道: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尽管宋代的武将集团集体遭到压制,但这种文治的兴盛,却为后世宋词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于是,就在西湖岸边,12岁时(978年)经历吴越国亡的词人林逋,选择了在西湖孤山隐居终身。当时,林逋在长大后一度漫游江淮一带,最终选择了定居西湖岸边。

林逋经常独自一个人划着小船,遍游西湖边的各个寺庙,与各个高僧诗友唱和往来,有时候他外出不在西湖孤山家中,若有友人来访,家中童子就会将他养的白鹤放飞,林逋见到白鹤,知有客来,就会划船而返。

林逋写诗写词都是随写随弃,幸亏一些有心人帮他偷偷保存,才使得他有部分诗词流传后世,在《点绛唇·金谷年年》中他写道: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在隐居西湖孤山的一生中,他终身不出仕、也不婚娶,只是喜欢种植梅花和饲养白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图画:林逋与“梅妻鹤子”。

当时,晚辈梅尧臣仰慕他的为人,专门为林逋的诗集写序说,林逋为人如高峰瀑布,望之可爱,越接近越觉得清澈,捧之则如清泉,甘甜洁净,久而不厌。

那时,林逋生活的主要时代,是文治日益兴盛的宋太宗、宋真宗两朝,面对举国对科举倾注若狂的局面,林逋却选择了在西湖边隐居终生,到了晚年,林逋在住宅边为自己修建墓穴,他甚至为自己作诗说: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当时,并无什么“武功”壮举的宋真宗,却在继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人之后封禅泰山,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林逋对此很不以为然,意思是说他甚至连对皇帝阿谀奉承都不愿意,只想在百年之后守护西湖的湖光山色,与孤坟修竹为伴。

那时,大宋帝国正冉冉上升,在西湖边的林逋却孑然一身,高傲自然,显得如此特立独行。

那时,北宋词坛仍然人才凋零,但从林逋开始,帝国的词人天才们即将开始小试牛刀,最终喷涌而出。

正如唐诗在大唐开国初期的寂寥一般,一个属于宋词的时代,在曲折中,开场了。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赞、点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肖鹏:《宋词通史》,凤凰出版社2013年版

郦波:《宋词简史》,学林出版社2019年版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游彪:《宋史十五讲》,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余蔚:《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本文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最爱历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带血的宋词:9位亡国之君被干掉以后》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成都市民代表与媒体记者昨日试乘地铁5条新线 “黑科技”满满

成都市民代表与媒体记者昨日试乘试乘市民代表对即将开通的“黑科技”地铁充满期待。据川观新闻市民代表体验即将开通的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