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心中,成都是这样的

成都日报 2020-12-10 01:18 大字

{ 中国诗人眼中的成都 }

成都诗歌在历史与当代传承方面做得非常好

《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霍俊明表示:“成都,乃至四川的诗歌和诗人,在历史与当代的对话、传承方面做得非常好。四川和重庆的诗歌生态,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特点就是:有活力。”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诗人林雪表示,来到成都国际诗歌周,她最大的感受是致敬,向两座城市的诗歌传统和正在进行的诗歌实践致敬,并希望成渝两地的诗人能够开创一种更大范畴的、文化共享的文化圈。

安徽省作协秘书长、《诗歌月刊》主编、诗人李云认为,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诗人无一例外地用他们的写作成果表明,要写自己的故乡。这种传统在今天也有延续,成渝诗人要回头写好巴山蜀水,写好川渝地区的传统,“川渝地区文学的、历史的遗存太丰富,整个西南的文化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宝库。”

“诗无国界。好的诗歌,会跨越种族和偏见,形成灵魂的共振。”陇南市作协副主席、诗人包苞说,相信通过这次国际诗歌周活动,诗歌,也必将成为成都亮给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诗意地活着,在成都,本来就是一种常态。我爱成都。和所有人一样,成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祝福成都!”

“没有文化的介入建不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都诗人李永才认为,未来,两地诗人需要一种开放性的眼光,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地域,书写好巴山蜀水独特的气质和精神禀赋,让精神更有归属感。

{ 外国诗人眼中的成都 }

我们看到了成都人对于诗歌的热爱和重视

俄罗斯诗人瓦列里·鲁登科和他的妻子李雅兰生活在北京,他是诗人,妻子是翻译家。

“我们这是第二次来到成都,上一次我们去了杜甫草堂,我们非常喜欢杜甫草堂,那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地方,成都这么重视杜甫草堂这样的名胜古迹,让我们看到了成都人对于诗歌的热爱和重视。”瓦列里说。

瓦列里说,成都是一座非常吸引人的城市,如果再来,他会去看一看青羊宫,因为他最喜欢中国的老子。

哥伦比亚诗人李戈在成都国际诗歌周上,用西班牙语朗读了一首诗。李戈对成都有特殊的感情,他是成都女婿,他的岳父母居住在望平街。有一天,李戈在翻手机的时候,屏幕上忽然跳出“望平街”三个字,他既意外又惊喜地发现,自己“年年春节都要回去”的望平街已经变成了网红,“锦江边打造得很漂亮,冒出了很多咖啡馆和小酒吧。”

马里昂-马霍来自斯洛伐克,他是第三次到访成都,其中有一次是他的个人旅行,“成都是一座非常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城市。”他说。

俄罗斯诗人伊琳娜·丘特诺娃从19岁来到成都之后就一直定居在北京,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国居住了27年。2007年,她曾来过成都,两天的自由安排时间中,她在杜甫草堂待了整整一天,上午11点左右进去,一直流连到傍晚,眼见天色渐暗,她才急急忙忙觅路而出。时至今日,她仍然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真的很喜欢成都,很喜欢杜甫草堂,要知道,在俄罗斯,只要有文化的人,都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下午,她将与中外诗人一起重返杜甫草堂,并在杜甫草堂朗读自己用中文写的一首诗。本报记者 汪兰

新闻推荐

庞统:三国妙人儿

高晓亮公元199年仲春的一个上午,颍川名流雅士司马徽(字德操)正攀附在一棵枝叶繁茂的桑树上采摘桑叶,一辆牛车戛然停在树下。...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