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的春天来了?
进入餐厅酒吧,摆上超市货架,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洋快餐”肯德基、星巴克等推出植物肉后,近日我国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门店也开始上架销售“植物肉”。什么是植物肉?它的质量可靠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植物肉”市场销售状况进行了探访。
A
“植物肉”走俏市场
今年以来,不仅肯德基、星巴克等“洋快餐”不断推出植物肉食品,珍肉、株肉、星期零等本土创业品牌的“植物肉”产品也悄然走进餐厅和酒吧,甚至连中餐馆里都能见到植物肉的身影。
除了餐厅和酒吧外,大润发、欧尚、盒马鲜生等超市门店,以及天猫、美团等电商平台上,“植物肉”的水饺、春卷和肉饼等速冻食品也已经上架销售。“植物肉”正逐步走进百姓家。
今年4月,肯德基中国率先将风靡国际的“植物肉”理念带入国内市场,在上海、广州和深圳三地推出“植培黄金鸡块”公测活动引发热潮后,6月的第二轮“植物肉”公测,主办方将范围扩大到上海、北京、杭州和成都等4个城市的5家餐厅,邀请更多美食爱好者公开测评肯德基植物蛋白产品的独特口味。短短几个月,就有多家饮食集团巨头入局“植物肉”领域。
B
消费者褒贬不一
对于“植物肉”,消费情况到底怎么样?消费者评价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12月5日,在成都市锦江区海椒市的德克士店里,正在吃绿仙仙植物鸡肉卷的消费者罗女士告诉记者,鸡肉的外形、口感、味道都特别逼真,搭配菜叶等配料,吃起来有意外的惊喜。而另一位也同样在食用植物鸡肉卷的消费者刘先生则表示“味道一般,还有点贵,跟肉还是有差别”。
12月6日下午,记者花49元买了一份星巴克的“新善日式咖喱碗”。这是一份肉、菜、米饭的组合。记者吃了一口发现,植物猪肉和真肉没有区别,但细品“植物肉”会感觉到,虽有猪肉的味道,但嚼劲却不似真肉。
就“植物肉”的走红,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市民了解他们的看法,女性对其关注度更高,她们认为,“植物肉”如果可以替代真肉,也许减肥就不再是难事。
随后,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也发现,“植物肉”水饺、春卷和肉饼等速冻食品也上架销售,销量都不错。
除了口感外,植物肉价格偏贵也成消费者关注的点。
记者在盒马APP上看到,产品名为植物蛋白汉堡饼,每盒重226克,零售价49.9元,几乎是普通猪肉的2-3倍。苏宁易购上的庖丁造肉重234克,售价为45.9元;星巴克的几款植物肉产品,价格在35-49元之间,价格均高于动物肉的同类产品。
星巴克刚推出植物肉意面时,售价为69元,当时许多尝试过星巴克植物肉意面的美食测评博主,在网上直呼:69元一份,我吃的是唐僧肉还是“植物肉”?
C
形似易但神似却难
对细品“植物肉”跟真肉存在差别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植物蛋白为原料,还要经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使其具备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利用植物蛋白制作植物肉生产技术难度不大,难就难在如何让其拥有与真肉相似的口感风味及营养成分。
广州食品行业协会总工程师曾秋文表示,“植物肉”是用一些配料和食品加工技术,做出跟真肉有类似口感、风味和香气的产品。“吃平日的肉时会担心动物食用的饲料中含有抗生素等,从而导致药物残留。‘植物肉’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并且对人体更加健康。”
D
亟待制定标准来监管
据某市场研究咨询机构预测,全球植物肉市场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将达279亿美元。我国植物肉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植物肉产品普遍以肉饼、肉排、肉丸等形态出现,只能满足西式餐饮消费场景。如何融入中式餐饮文化,成为植物肉市场突破的关键。
随着植物蛋白肉行业的发展,现有的法规标准与产品、行业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据中国植物性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介绍,联盟正在牵头植物肉行业上下游企业制定标准。“技术突破没有捷径,如果真的看好这个市场,更应当脚踏实地投入研发。产业发展最终是要看谁能开发出符合本地化口味、消费习惯和安全标准的产品。”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
新闻推荐
家庭与生活报讯12月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医学会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专委会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学术年会,区卫健局医院事务服务...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