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的记录者—吴印咸 牛文鑫

延安日报 2020-12-01 02:13 大字

吴印咸,一位以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时代的艺术家,作为世纪的同龄人,他留下的光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他的名字与他的作品刻入人们的记忆,也载入了中国摄影史。吴印咸以对人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热忱,创作出大量饱含时代精神的摄影作品,作为20世纪中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家、摄影教育家和电影摄影师,吴印咸当之无愧是中国摄影领域的奠基人。

早期的摄影探路人

1900年9月21日,吴印咸出生于江苏省牧羊县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父亲吴铁秋是沭阳的教育家,创办了沭阳最早的私塾学校。童年的吴印咸就是在父亲的学堂里接受了最早的启蒙教育。16岁时考入了半工半读的江苏省立第四工厂。在这家生产棉布和线毯的工厂,他半天学文化知识,半天当织毯工。因他自幼喜爱绘画、书法、篆刻,工作之余常常收集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图案,尝试自己设计线毯图案,获得了厂方认可与市场的欢迎。他18岁毕业后被留在厂里,半天教授图画课,半日设计线毯图案,并自修了中学的全部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文化修养的基础。

19岁的吴印咸在亲戚和朋友的资助下,考取了绘画大师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基本训练。他一边学画,一边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感到摄影比绘画更真实、更自然、更具魅力,也更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从此,吴印咸迷上了摄影这门现代艺术。

1927年起,吴印咸离开家乡回到上海谋生,先后在艺海布景公司绘制舞台布景和照相室布景,在红灯照相馆任摄影师,并在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首次接触到电影这门新艺术。

在开设照相馆的过程中,吴印咸接触到了许多左翼的名人,像《风云儿女》的导演许幸之、主演袁牧之、文化界泰斗夏衍等,他们看中了吴印咸出色的照相和构图技术,想让他转行来做电影摄影。由于当时并没有专门的摄影学校,吴印咸想到了一个速成的办法,那就是去看别人怎么拍电影,他白天给电影摄制组画布景,晚上就跟着摄影师边观察、边学习。一段时间后,不仅学会了使用摄影机,还学会修理摄影机的本领。1935年到1937年短短两年时间,吴印咸就拍摄了四部电影。其中《风云儿女》和《马路天使》名噪一时,使他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摄影师。

1938年初,吴印咸到香港拍片,刚到香港不久,他接到友人袁牧之从武汉发来的电报,要他速回武汉有事商量。原来,袁牧之是准备前往延安,但因为对摄影不太熟悉,所以感到势单力薄,需要助手。这时,他想到了吴印咸。

当吴印咸赶回武汉,袁牧之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邀请吴印咸一同到延安拍片。吴印咸感觉十分突然。对他这样一位在江南大城市生活了多年的人来说,在目前混乱的局势下,前往路途遥远且不了解的延安,实在是件不能想象的事。吴印咸迟疑了,但他转念一想: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土沦丧,百姓涂炭,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样的局势下,知识分子的出路不外有三:留在沦陷区,成为侵略者的顺民;去大后方及国民政府成都重庆;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而且,自从上海沦陷,自己已经荒废了一年多的时间,如果能到大西北接触一下从未接触过的生活,拍摄大型纪录片,既是对摄影艺术的全新探索,又将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吴印咸最终选择了延安。

从十里洋场到黄土高原

就这样,吴印咸和袁牧之二人在周恩来的指示和安排下,装扮成八路军战士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员来到延安。拍摄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生活和战斗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在上海赴武汉的途中,他受周恩来委托,接受了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送给八路军的一台只有一个镜头的“埃母”电影摄影机和二千英尺胶片。袁牧之又从香港购买了16米的电影摄影机及部分胶片。除此之外,吴印咸还倾尽私囊购置了三台照相机,带着这些东西,他们于当年的八月到达延安。

在延安,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迈出了开拓党的电影事业的第一步。袁牧之、吴印咸等开始按计划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记录电影、也是电影团的第一部影片做准备。周恩来为该影片取名《延安与八路军》,主题是“天下人心归延安”。袁牧之担任艺术设计、负责编导工作,吴印咸主持摄影工作。

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摄影队在黄帝陵前拍摄了《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组镜头。通过皇帝的史记来唤起所有炎黄子孙热爱自己伟大民族的崇高感情,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之后,摄影师吴印咸带着助手徐肖冰在延安城各处考察拍摄场景。他们脱下在上海穿惯了的西装,换上土布做的八路军军服,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不断发生着变化,慢慢从普通艺术家向革命艺术家转变。按照拍摄提纲,延安电影团摄影组拍摄完《延安与八路军》在延安地区的全部素材后,将离开延安到华北敌后根据地进行拍摄。

延安的这八年,吴印咸作为延安电影团的主要建设者和组织者之一,参与并领导了电影团从建立、发展到完成使命的整个过程和主要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八年是吴印咸的电影摄影和图片摄影创作的高峰时期。他拍摄了中国人民电影史上毛泽东同志的第一个镜头。如果没有吴印咸和他的战友们拍摄的这些影片和图片资料,无论用多么精湛的语言都无法描述出当年的延安。吴印咸庆幸自己在延安这个革命摇篮里度过了人生最引以为荣的岁月。

摄影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吴印咸离开延安来到东北,他成为接管电影厂的合适人选。经过紧张的筹备,1946年10月,在旧满映的基础上,我党领导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承担了建国初期主要的电影宣传工作。这一时期,在吴印咸的组织领导下,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桥》《赵一曼》《白毛女》等新中国第一批以工农兵为主题的故事片。1955年,当东北电影制片厂逐步发展壮大,吴印咸又被调到北京,筹建我国第一所电影高等学府——北京电影学院。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摄影艺术表现方法》《摄影用光》《摄影构图》……他为新中国的摄影事业的发展做了铺垫。

吴印咸一生获奖无数,美国国际摄影艺术中心授予他“摄影功勋”证书,港澳摄影协会授予了他“摄影大师”的名衔,他还被写进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中。

1994年9月7日,吴印咸与世长辞。他的一生是摄影的一生,是以摄影为武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用镜头记录了整个时代,用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情怀,给后代树立了榜样。他是真正的一代宗师。

新闻推荐

你撒欢跑我为你护航

图为成都交警护航“成马”领跑者、男子冠军李子成11月29日,2020成都马拉松赛在成都举行,成都市公安局抓好现场人防、物...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