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学霸”
王明春(锦江区)
母亲周丽华没上过大学,更不是科学家、大学者,仅仅只有初中文化,所以这里的“学霸”是打引号的。
母亲有学霸潜力,奈何幼时家贫没有做真学霸的命。
一
母亲生于1936年,小时候,家里靠外公一人的工资养活全家5口人。当工人的外公没有那个年代许多人都有的重男轻女观念,虽然工资微薄,还是一样送母亲去上学。母亲非常争气,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里的第一名,学校里知名的小学霸。小学霸家里的穷也是名列前茅的,连好多课本都买不起,这难不倒学霸,她在学校里常常和同学共用课本。她用比同学更快的速度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然后利用老师反复讲授的时间,就着同学的课本,将当天的家庭作业在学校里完成。否则,回到家后,因为没有课本,是无法做作业的。家里太穷,小学霸成绩虽好,初中毕业后却不得不放弃升学,参加了工作。
工作后的母亲参加了职工业余大学的学习。她曾对我说,要不是“大跃进”被迫中断了学业,她会得到一个夜大的文凭。言语间,流露出对“学霸”梦破灭的遗憾。
二
随着结婚生子,母亲学霸的特质在培育子女上显现出来。在启蒙孩子的智力发育方面,母亲似乎比父亲做了更多的事情。拿我来说,识字母亲教得多。小时候,没有现在那么多的识字图书,还记得母亲用当时随手可得的语录在公园教我识字的情景。不光是识字读书,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还教我下跳棋等启迪智力的游戏。上学后,母亲是我的家庭教师。学乘法时,母亲传授给我她的一个“祖传秘籍”,这是我外公教给她的,用来验算乘法结果,非常简便实用。我上初中,母亲还在帮我看作文。学校组织去看出土文物展,安排写作文,是母亲帮我改的,从中我学到了“栩栩如生”这个词。恢复高考后,我已经当兵。几年后我放弃唾手可得提干当军官的机会,复员回家参加高考,下决心更多的是靠父亲的鼓励,但最后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挤过去进入大学的彼岸,光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我深深感觉1981年能考入四川大学,不仅是得到了学霸母亲的智商遗传,更是从小得到她智力培育的结果。
大妹妹1979年高考失利,母亲将她转学到自己工作地点附近的学校,那里离家比较远,母女二人平时就住在母亲办公室。除了给大妹妹找人辅导功课,母亲还自己动手为她抄写了几大本各种作业题目(那时没有现在的各种习题集),在母亲既做家庭老师又做家务保姆的辛苦督阵下,1980年大妹妹考上了湖南大学。
恢复高考时两个小妹妹上初二,母亲赶紧将她们从子弟校转学到教学质量较高的中学,并找来初二前的所有数理化课本亲自为她们补课,这让她们在那所重点中学里成绩也不错。但一段时间里,母亲带着大妹妹住在单位,父亲觉得两个小妹妹成绩不错,就让她们“快乐学习”,她们顺水推舟,享受了“快乐”,放松了“学习”,于是成绩非常不快乐地下滑。母亲发现问题后,重新为她们制定学习规则,二人才回到学习与快乐平衡的轨道上。经过一番努力,在1982年分别考上了西南财经学院(现在的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经历过“大跃进”的人,常常将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办成了称为“放卫星”。20世纪80年代初期,考上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1980年到1982年3年内,母亲让4个子女全部考入了大学,当时在我们的家属区里就有人说这是“放了卫星”。从这个意义上,称仅仅初中文化程度的母亲为“学霸”是不是也不为过呢?
三
学霸们通常有一特征,就是有极强的求知欲。母亲的求知欲也是非常强的。20世纪70年代初,广播英语开播,年近40的母亲跟着学了很长时间。即使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也是这样。她比我两个小妹妹还先学会用QQ。微信、滴滴等问世时,她已是近80的老人,但也在第一时间就学会了使用。她和她的老伙伴们来往,不仅自己经常用APP打车,还常常为其他伙伴用她的APP约车。一次,她自己用滴滴约了车,上车后,司机得知是她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自己叫的车,吃惊得半天合不拢嘴。
对了,母亲先学会了将手机里的照片通过电脑倒进移动硬盘,后来又学会了将移动硬盘的照片上传到云盘里保存。
母亲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重庆钢铁公司干部科科长,成都冶金实验厂宣传科科长,四川省冶金设计院党总支副书记,今年10月因病去世,不得不中止了她在人间的求学之路。学无止境,祝愿母亲在天堂能更开心地学习,取得更多的认知成果,做名副其实的学霸!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岁末将至,如何让农民工朋友不再“忧薪忡忡”?劳动报酬能否按时领到、足额下发,关系到大量参与城市建设的农民工朋友的基本权...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